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积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当前这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全面、系统、灵活。这样,单纯“啃”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泛阅读,扩展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阅读技巧,发展各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教学性阅读与扩展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边听边讲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过去为了应付考试,同学们往往只顾课后的复习,顾不上课前预习,因此上课时只能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依然不会读书。现在,为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而,预习阅读越来越重要。充分的预习阅读,课后的复习阅读,都将摆脱死记硬背,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扩展性阅读是指课业以外的自由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的重要途径。当然,不应从消遣的目的出发,温不经心,随读随丢;更不应涉足于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消极读物。应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在校期间功课较紧,适合阅读篇幅较短的读物,如科普读物,报刊诗文等。在寒暑假,时间宽裕,可选读篇幅较长的中外名著或专著。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时间有限,所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良好的扩展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发展前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二、默读与朗读相结合
一般说来,默读比朗读简单,因而也快得多。因此它要求人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理解的速度同步加快。学会默读后,阅读就可以从一字一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整体的理解文中的意思。
对于朗读也不应忽视。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方面,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朗读的速度虽然慢些,但有利于体味语言运用的特点和优点。例如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的语言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准确的语体、语感等,都必须在大量的朗读中逐步培养形成。可见默读与朗读各有各的用处,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精读与朗读相结合
精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要求按照章、节、段的层次顺序,从头到尾仔细阅读、理解内容,而且要抓住中心和重点深入思考体会。有时还要针对某些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评价等。但书籍浩如烟好,一个人尽其一生也只能读到很少一部分。为了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为了选择重点精度的篇目,经常进行一些浏览式的略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略读不拘泥于个别词句内容的深入钻研,而是着眼于通观大意。为了选择精读篇目,可以采取先读标题和目录的办法。因为科技文章的标题通常都是直接反映内容要旨的;新闻的标题本身就是内容提要。“打开报纸看标题,翻开杂志看目录”,确实是选择阅读重点的好方法。当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时,再重点阅读或精读,便可节省许多时间。另外,书的序文和范例、题跋等,经常是介绍该书的写作纲领、目的和阅读方法的。有的还评价书的优点、缺点。还有的报刊杂志上的“编者按”、“编后记”、“编者的话”等,这些都是阅读的好指导,不容忽视。
精度与略读是由不同阅读目的所决定的不同的阅读方式,两者各有所长,用处不同。如果从实际需要出发,两者结合,交替使用,互为补充,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除了以上三个“结合”,还要注意专题阅读与工具书的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势必要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怎样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怎样无师自通地弄懂一些自己所不理解的术语、概念等等,这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所谓工具书,是指具有广泛用途,并可反复使用的,具有资料性、概括性和易检性的特种图书。正确使用工具书,对学生的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要学会积累,发展智能。阅读是学生时代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但如果不注意积累,阅读时随读随丢,不仅知识不能充实和更新,智能素质也无从发展。因此,学生要在阅读的同时学会积累。
总之,加强课外阅读并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及时补救过去学习的缺漏,有效地锻炼和发展自学能力。学会读书,终生受益。实践证明,凡是事业有成的专家,往往同时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所以,教师在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性阅读与扩展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边听边讲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过去为了应付考试,同学们往往只顾课后的复习,顾不上课前预习,因此上课时只能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依然不会读书。现在,为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而,预习阅读越来越重要。充分的预习阅读,课后的复习阅读,都将摆脱死记硬背,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扩展性阅读是指课业以外的自由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的重要途径。当然,不应从消遣的目的出发,温不经心,随读随丢;更不应涉足于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消极读物。应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在校期间功课较紧,适合阅读篇幅较短的读物,如科普读物,报刊诗文等。在寒暑假,时间宽裕,可选读篇幅较长的中外名著或专著。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时间有限,所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良好的扩展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发展前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二、默读与朗读相结合
一般说来,默读比朗读简单,因而也快得多。因此它要求人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理解的速度同步加快。学会默读后,阅读就可以从一字一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整体的理解文中的意思。
对于朗读也不应忽视。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方面,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朗读的速度虽然慢些,但有利于体味语言运用的特点和优点。例如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的语言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准确的语体、语感等,都必须在大量的朗读中逐步培养形成。可见默读与朗读各有各的用处,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精读与朗读相结合
精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要求按照章、节、段的层次顺序,从头到尾仔细阅读、理解内容,而且要抓住中心和重点深入思考体会。有时还要针对某些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评价等。但书籍浩如烟好,一个人尽其一生也只能读到很少一部分。为了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为了选择重点精度的篇目,经常进行一些浏览式的略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略读不拘泥于个别词句内容的深入钻研,而是着眼于通观大意。为了选择精读篇目,可以采取先读标题和目录的办法。因为科技文章的标题通常都是直接反映内容要旨的;新闻的标题本身就是内容提要。“打开报纸看标题,翻开杂志看目录”,确实是选择阅读重点的好方法。当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时,再重点阅读或精读,便可节省许多时间。另外,书的序文和范例、题跋等,经常是介绍该书的写作纲领、目的和阅读方法的。有的还评价书的优点、缺点。还有的报刊杂志上的“编者按”、“编后记”、“编者的话”等,这些都是阅读的好指导,不容忽视。
精度与略读是由不同阅读目的所决定的不同的阅读方式,两者各有所长,用处不同。如果从实际需要出发,两者结合,交替使用,互为补充,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除了以上三个“结合”,还要注意专题阅读与工具书的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势必要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怎样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怎样无师自通地弄懂一些自己所不理解的术语、概念等等,这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所谓工具书,是指具有广泛用途,并可反复使用的,具有资料性、概括性和易检性的特种图书。正确使用工具书,对学生的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要学会积累,发展智能。阅读是学生时代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但如果不注意积累,阅读时随读随丢,不仅知识不能充实和更新,智能素质也无从发展。因此,学生要在阅读的同时学会积累。
总之,加强课外阅读并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及时补救过去学习的缺漏,有效地锻炼和发展自学能力。学会读书,终生受益。实践证明,凡是事业有成的专家,往往同时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所以,教师在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