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上扁舟》中人类的局限性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斯蒂芬·克莱恩的作品《海上扁舟》精致深邃,作者按自身经历对作品中困于小舟的四个人物进行观察和剖析,从而揭示人类的局限性。文章对身份、性格各异的四人在感官、肢体、动作,以及认识局限方面探讨人类的缺陷,进而说明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
  关键词:局限 自然 人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6-0063-04
  一、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机器加速取代人力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达尔文进化论和左拉的自然主义哲学观的蔓延,促使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美国的自然主义由此而生。自然主义强调人类的动物遗传特性以及环境的客观真实性,这两点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开拓者斯蒂芬·克莱恩的作品《海上扁舟》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的一起沉船事件改编而来。文中,船长、记者、加油工、厨子四个身份不一、性格各异的人被局限在同一小舟之中,小舟又被局限在大海之中。由于受到自身的生理和认识局限,四人在与大海搏击求生的过程中,表现出他们的不足与狭隘。作品中变幻莫测的大海象征无所不能的自然,人类的种种局限在这样的对照之下相形见绌,因而显得尤为渺小。
  二、感官局限制约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判断
  人类观察、感受事物时并非面面俱到,往往专注于某一点。文章开篇写道:“他们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他们几个人全都知道这海的颜色。”船中四人之所以关注海洋而非天空,是因为波涛汹涌的海面危机四伏,四人随时有葬身大海的危险。在生命遭遇威胁的情形下,四人无一例外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大海上。正因如此,“夜去昼来的过程,他们并不知晓。他们只是从滚滚而来的浪涛的颜色上察觉到这番变化。”作者对大海的描写贯穿全文,而“自然主义作家之所以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对环境作琐碎、细致的描写,就是为了让读者感觉到自然主义作品中的环境是纯客观的、真实的,是不带作家任何主观意图的。”
  人类有时虽处于同一情境中,却会因为所处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一,感官在一定程度上被局限住。当四人划到蚊子湾时,“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蚊子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那当儿,记者正划着桨,为了某种原因,他也想看看灯塔,可他背对着远岸,而海浪又气势汹汹,他一时没有机会转过头去。不过,最后涌来一阵浪头,比别的浪头较为缓和,等他颠到浪顶,他赶忙向西方的地平线瞥了一眼。”船长、厨子轻易看到的灯塔,记者却要等待时机才能瞥上一眼,而这匆匆一瞥却仍不奏效,于是“到了另一个浪尖上,记者照船长的吩咐又看了看,这次他的目光在摇摇晃晃的地平线边缘上,偶尔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静止的东西。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当船长发现无法抵达灯塔时,他命令将船头转向,“于是,小船把船头再次转到顺风方向,船上的人,除了划手之外,都在望着海岸逐渐变大。”然而,由于巨浪不断,离岸又太远,无法靠游泳抵达,四人获救的希望落空了,不得不再次将船划到海上。
  不知又划了多久,四人惊喜地发现了海岸,更令其兴奋的是,海岸上居然有人脱下大衣朝他们挥动。四人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救援,岸上的人却迟迟没有动静,终于,“挥大衣的人渐渐没入暮色之中,那暮色也同样吞噬了汽车和人群。”自然按照自身规律昼夜交替,并没有因为这四个人需要救援就延长白天的时间,让岸上的人与船中的人彼此看得真切,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人类也由于视觉的局限,无法在黑暗中看清事物。因此,四人再度失望,只好继续向充满未知的海域划去,直到“陆地不见了,只有那低沉而阴郁的拍岸涛声还表示着它的存在。”听觉似乎在此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声音也消失了,人类的感官就会被进一步局限:到了深夜,“黑色的浪头默默无声,黑暗中很难辨清。常常不等划船人察觉,浪头险些打到船上。”
  三、肢体和动作局限制约了人类对自然的抗争
  通常情况下,人类可以随意伸展肢体,文中的四人却因被局限在小船之中而失去了这种自由。他们只能呆在特定的位置,保持特定的姿势以维持小船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并不是从始至终都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在加油工和记者交换位置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说实在话,从母鸡屁股底下偷鸡蛋,也比在那小船上换个座位来得容易。首先,船尾的人将手顺着座板往前滑动,小心冀翼地挪动身子,犹如他是法国的细瓷一样。然后,坐在划桨位子上的人将手顺着另一面座板划动。一举一动都得提心吊胆。”即便顺利换过位置之后,得到休息特权的那个人也并不能恣意的伸展而眠,只能委屈的蜷缩而梦。
  人类自诩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但局限于小船中的四人却发现在自然面前,他们引以为豪的灵巧肢体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甚至连动物都不如。“鸟儿一群群轻松自在地栖息着,真叫小船上的某些人为之艳羡,因为愤怒的大海对于它们,就如同对于一千英里以外内陆上的一群松鸡一样无所谓。”咆哮的浪海对海鸥毫无影响,而人类却因为没有翅膀,只能被局限在小船之中,困在大海之中。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四人不禁怒火中烧,“‘丑八怪,’加油工对那鸟说。‘瞧你那样子,就像用刀子刻成的。’厨子和记者恶狠狠地咒骂那海鸥。船长自然很想用粗缆绳的一端把鸟打跑,可他又不敢这么做,因为小船已经满载,任何类似用力的举动都会把它搞翻。于是,船长用他张开的手,轻微小心地把海鸥挥开了。”这种凭借咒骂,以及轻微动作来泄愤的方式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局限的一种嘲讽。航程继续的途中,四人又遭到了鲨鱼的追击:“它围着小船前后左右地窜来窜去,间隔或长成短,到处见到那长长的闪光,听到那黑鳍的嗖嗖声。那家伙的速度与威力令人赞叹不己。它破水而过,犹如一枚巨大而尖利的炮弹。”比起鲨鱼,四人的船速只能算是海中漫步,而即便是这样的速度,也已经是划船者竭尽全力的成果了。由于缺乏鲨鱼的流线型结构及其熟练的游泳技能,他们无法在海洋中纵情穿梭,只能被禁锢在小船之中,靠有限的肢体力量求得生存。面对这样的现实,人类只能无奈地叹息,抑或像记者一样“漠然地盯着大海,低声咒骂。”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在为生存而進行的搏斗中,有些机体变异可以产生优于其他机体的优势”。而在被困于大海这样的特定情境中,比起鸟儿和鲨鱼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构造,人类无疑处于劣势。
  当人的肢体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动作也会相应地被局限住,在比较凶险的情况下尤为如此。船中的四人,除了船长因为受伤而无法干活外,其他三人各司其职,其动作也因此相对固定。为防止小船的下沉,厨子只能不停地“猫腰从船里往外舀水。”为逃离海洋的束缚,记者和加油工不得不执桨划船。起初,“他们一起坐在同一个座位上,一人 划一把桨。然后,加油工划起双桨;随后,记者划起双桨;接着,是加油工;再接着,又是记者。他们划着,划着。”“有时,加油工不得不猛地一划,避免一阵海浪冲进船中”。划船的动作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极少停止过,这样不停的动作对加油工和记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人的脊背所能承受的疼痛,要比医生为一团官兵作通身检查所记载下来的病痛还要多。脊背是个局部地区,但是却可以成为不计其数的肌肉冲突、缠结、扭拧以及其他舒慰活动的场所。”持续的劳作使得“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的位子时,他就感到浑身萎顿不堪,使他什么事情也顾不得了,只知道要把一根手指晃几下。”即便如此,记者和加油工却并未放弃过,“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他们脸色灰白,向前弯首身子,一次次轮换着,机械地划着那沉甸甸的桨。”“加油工奋力划着船,直划得头都垂下了,瞌睡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可他还是划着。”这表明自然是极其强大的,人类在其面前只能以自身有限的力量进行抗争。
  四、认识局限制约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
  如果说感官、肢体,以及动作的局限是客观环境所造成的,那么认识的局限则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因为现实总处于变化之中,每一个人的感觉都不相同,那么现实就只是在其复杂性中表现出的片段,而在面对现实世界这一问题的时候人类认识总是不足的。”
  面对同一处境,同一事物,人的认识却各有不同。同样是被局限在小舟之中,船长沉着镇定,“但却带着深沉的哀伤”;厨子大大咧咧、乐观开朗;记者消极悲观,“奇怪自己为何呆在这里”;加油工相对客观,任劳任怨,总为他人着想。四人迥异的性格造就了各自认识的不同。
  当厨子和记者争论救护站和收容所有何区别时,厨子坚信蚊子湾附近就有收容所,而且肯定收容所里的人会援救他们。记者却强调收容所里根本没有水手。争论不下之际,加油工非常现实地说了句:“算啦,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没有到那儿呢。”
  等小舟行驶到灯塔处,船长说他看到岸上有座房子。厨子再次燃起获救的信心,说那一定是收容所,守塔人会通知救护人员的。加油工却理性地嘀咕了句:“其他小船还不可能有到岸报告这次失事的,不然,救生船早就出来救我们了。”灯塔所在的海岸实际上是了无人迹的,但四人由于获救心切,总是说:“奇怪,他们没看见我们。”为了跳出四人的认识局限,作者跳出了记者的叙述角度,特意从客观的,全方位的视角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上,无论哪个方向,二十海里之内是没有救生站的。然而那几个人并不了解这情况,于是便对国家救护员的视力进行恶毒攻击。四个人怒眉瞪眼地坐在小船上,编造起形容词来都能创纪录了。”
  待小舟上的人再度看到了海岸,发现岸上居然还有人对他们挥动大衣时,四人都激动不已。文中一系列的对话并没有标注出自何人之口,然而这些简洁的句子、兴奋的语气却足以表达出四人急切期望获救之情。四人不断地对岸上的人及其行为进行观察、辨认、猜测,而这种猜测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所做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岸上有人朝他们挥动大衣仅仅证明有人看见他们了,而四人却认为他们即将获救。最终,当四人发现只有挥动大衣的人,没有营救他们的行动时,认识开始出现了分歧:“啊,我说呀,那里根本没有什么救护站。那只是一辆避寒胜地的旅馆专车,拉来一些旅客观看我们给活活淹死。”“那个拿大衣的白痴是什么意思?他究竟在打什么信号?”“看样子,他想告诉我们向北去。那边一定有个救护站。”“不,他以为我们在打鱼。只是向我们表示欢迎罢了。懂吗?啊,威利。”“唉,我要是能弄懂那些信号是什么意思就好了。你们认为他是什么意思呢?”“他什么意思也没有,只是闹着玩的。”“假如他就是示意要我們再次冲浪抢滩,或是划到岸上等候,或是向北,或是向南,或是滚开——那倒多少还有些道理。可是,你们瞧他。他只是站在那儿,把他的大衣像车轮子似地转个不停。这个蠢蛋!”事实上,岸上的人只是看见了小舟中的人而并不知其是遇难者,他们挥动大衣也仅止于打个招呼而已,但对于小舟中的人而言,则是获救的希望再度落空。这说明由于处在不同的情境,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
  不仅是不同处境的人看待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有时,由于时空变换了,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突然转变。航行途中,记者曾独自一人在夜里面对鲨鱼的追击,这时,一首早已忘却的诗突然涌入脑海。以前,在记者看来,诗中“一个义勇军士兵奄奄一息地躺在阿尔及尔,他从不认为这与他有何相干,也不觉得那有什么可悲。那件事对他还及不上折断一支铅笔尖。”而今,当记者身陷绝境,它“却成为一件富于人性的活生生的事情,奇妙地溜进他的心头。”“它已经成为现实——冷酷、悲哀、可怕的现实。”于是,作者的心里“被一种深刻而完全与个人无关的顿悟所感动。他为那奄奄一息地躺在阿尔及尔的义勇军战士感到悲哀。”
  五、结语
  自然是无比强大而又无所不能的,人类却有感官、肢体、动作、认识等多方面的局限。因此,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无力而渺小,只能任其摆布操控,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在希望和失望之间不断地徘徊。文章结尾写道:“他们觉得他们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而实际上,最终存活下来的三人虽然经过这场海难,对大海有所了解,却并不可能完整地诠释它,因为人类自身具有局限性,并不足以认清自然的全部本质。
  
  参考文献
  [1]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蒋承勇.欧美自然主义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唐纳德·皮泽尔.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M].张国庆,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5][7][8][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26][27][28][29][30][31][32][33][34][35][36]斯蒂芬·克莱恩.街头女郎玛吉[M].孙致礼,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5,67,69,70,72,78,79,80,
  69,68,68-69,81-82,82,65,69,75,75,79,80,66,65,67,72,
  73,73,77-78,83,83,83,90.
  [6][18]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2,10.
  [25]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4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河南省Y市X区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社工机构能够有效分解政府负担,合作治理效果显著;社工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有效缓解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不断探索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有效链接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不够、社工机构规范性不够、岗位社工管理漏洞和专业化倾向等问题。为此,要加强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社工机构的监管,完善社工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成年留学生第二语言的认知特点,探讨“情景探究策略”在汉语学习中积极作用,认为通过“情景探究策略”可以为成年来华汉语学习者创设一个更为适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操练目的语,从而提升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汉语学习 情景探究成年留学生 二语习得认知特点  中图分类号:H 9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3-0053
期刊
摘要:各国園林风格的并存、融汇和发展是当前世界園林的发展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各国園林风格中的设计手法、技巧、元素发生着快速多样的变化,使现代園林设计更加富于创意,并更加成熟。岭南園林具备兼蓄并收的特点,在经过多元化園林风格并存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设计创作阶段。  关键词:岭南園林 園林风格 多元化 園林文化 園林创作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
期刊
摘要:文章讨论了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分析了电子资源全文下载成本、访问成本,并以广东工业大學为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通过合理使用经费、提升服务质量、整合电子资源等对策,提高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电子资源 检索利用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3-0077-04    电子资源作为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补充形式,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生态理论分析产业动态、资源可获得性及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作用,以过去5年(2004-2008)中国纺织产业的季度经济数据作为实证样本。研究发现:产业内的种群密度确实会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必须根据产业特性选择最优规模,获取更多的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为求生存不能仅考虑企业内部因素,也要考虑环境资源条件等外部因素。
期刊
摘要: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是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进而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新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广东工业大学试行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践告诉我们:选好代表是前提,发挥作用是根本,建立制度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关键词:党代表任期制 党内民主 政治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6-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6-19  基金课题:民政部项目“禁毒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研究”(2013MZSW024)。  作者简介:叶雄(1957—),女,汉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戒毒社会工作。  引文格式:叶雄,彭少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美丽蜕变——上海社区戒毒“涅槃重生同伴教育小组”的案例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3):73—78.  摘 要:以“
期刊
摘要:石田梅岩被尊为“石门心学”的始祖。他的思想构成主要来源于儒学思想,但是他作为町人代表,在当时日本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并不是全盘地接收儒學思想,而是在儒学的思想上进行扬弃,提出“知心”、“知性”、“形即心”的思想理论,打破了“重本抑末”、“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为主旨的儒学伦理,构筑了独特的“商人道”思想。  关键词:石田梅岩 石门心学 儒学伦理 扬弃  中图分类号:B 3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林语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中心走向了边缘,而在西方却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文章试从林语堂翻译文化中独特的个人叙事话语和文化审美,解读他性灵闲适、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叙事与中国儒道释及西方现代性相融合的文化审美对中国社会正统进行的文本的潜在颠覆,对东西方文化的宏大叙事及西方话语霸权的潜在颠覆和解构。  关键词:叙事话语 文化审美 解构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
期刊
摘要: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继承、修正与发展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密尔式的功利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对自由的深刻阐释与解读,凸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特色。此外,代议制政府是密尔对政治模式的理想追求,且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与影响。在当代,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密尔政治哲学功利主义 自由 代议制政府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