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甚至有不少学生“谈物理色变”。根据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融理论于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过渡到理性认识
课堂上,我常常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归纳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蒸发”这一节时,我首先在讲台地面上倒一杯水,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尽快让“积水”的地面变干。有的学生说:用扫把将水扫宽一些,增大它的面积;也有学生说:用电风扇来吹它,让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还有的说:用火来烤,让液体的温度升高……学生七嘴八舌,很快就把“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总结出来了。然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就能较快较完整地掌握该节的知识点了。又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节时,很多学生不理解杠杆的作用,甚至分不清“力的作用线”和“力臂”的关系。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摆放一大堆工具,有锄头、扳手、剪刀、杆秤等,然后让学生回答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关键点(支点)在哪里,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和阻力臂)是指哪一段,它们为什么能省力或者费力等。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再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均较为深刻地掌握了该节的重要知识点。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教学,才能把“抽象”的物理教学转变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
二、由理性认识回归实践,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实现质的飞跃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脱离不了“死记硬背”;为了拿高分,教师免不了常常搞“题海战术”。我从不赞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记忆深刻;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发电机的原理”这一章节时,一些教師只是从书本上传授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总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为此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离校不远的“小水电站”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砌水坝(势能)?水轮为什么会转动(能的转移)?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切割磁感线)?……”只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对“发电机的原理”已能较熟练地掌握,而且学得很开心,很兴奋。让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不仅浅显易懂,而且终身难忘。不少学生说,我们广西山多,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小水电站”建设,这种资源绿色环保。
三、放手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要真正地学好物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们学校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物理系本科毕业的老师,在布置自己的房间时,竟然连双联开关如何安装都弄不懂。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考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实验教学正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绝好途径。
每当上实验课时,我都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没等我宣布实验开始,总会急忙动手操作起来。然而,我并不会勒令他们停止实验,而是因势利导,让他们玩个“痛快”,玩个“焦头烂额”,然后,再把存在的问题逐个找出来由他们互相纠正,最后,再师生一起进行一次程序规范的操作。这样,所有的问题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四、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是收效甚微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使课堂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例如,布置一些内容由学生来当老师,讲授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物理实验;开展物理知识抢答等。又如在教学“安全用电”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抢答。一个学生问:“触电是怎么回事?”另一个学生就会抢着回答:“要知道,人体也是导体……”看到学生们愉快的笑脸,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发挥自己的“说、学、逗、唱”之能事,让讲台真正成了我和学生的共同 “舞台”。
物理的“教”与“学”并不枯燥、抽象,关键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并不难,只要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一门课,喜欢你这位老师,他就一定能学好。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融理论于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过渡到理性认识
课堂上,我常常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归纳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蒸发”这一节时,我首先在讲台地面上倒一杯水,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尽快让“积水”的地面变干。有的学生说:用扫把将水扫宽一些,增大它的面积;也有学生说:用电风扇来吹它,让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还有的说:用火来烤,让液体的温度升高……学生七嘴八舌,很快就把“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总结出来了。然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就能较快较完整地掌握该节的知识点了。又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节时,很多学生不理解杠杆的作用,甚至分不清“力的作用线”和“力臂”的关系。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摆放一大堆工具,有锄头、扳手、剪刀、杆秤等,然后让学生回答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关键点(支点)在哪里,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和阻力臂)是指哪一段,它们为什么能省力或者费力等。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再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均较为深刻地掌握了该节的重要知识点。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教学,才能把“抽象”的物理教学转变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
二、由理性认识回归实践,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实现质的飞跃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脱离不了“死记硬背”;为了拿高分,教师免不了常常搞“题海战术”。我从不赞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记忆深刻;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发电机的原理”这一章节时,一些教師只是从书本上传授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总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为此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离校不远的“小水电站”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砌水坝(势能)?水轮为什么会转动(能的转移)?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切割磁感线)?……”只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对“发电机的原理”已能较熟练地掌握,而且学得很开心,很兴奋。让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不仅浅显易懂,而且终身难忘。不少学生说,我们广西山多,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小水电站”建设,这种资源绿色环保。
三、放手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要真正地学好物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们学校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物理系本科毕业的老师,在布置自己的房间时,竟然连双联开关如何安装都弄不懂。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考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实验教学正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绝好途径。
每当上实验课时,我都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没等我宣布实验开始,总会急忙动手操作起来。然而,我并不会勒令他们停止实验,而是因势利导,让他们玩个“痛快”,玩个“焦头烂额”,然后,再把存在的问题逐个找出来由他们互相纠正,最后,再师生一起进行一次程序规范的操作。这样,所有的问题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四、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是收效甚微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使课堂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例如,布置一些内容由学生来当老师,讲授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物理实验;开展物理知识抢答等。又如在教学“安全用电”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抢答。一个学生问:“触电是怎么回事?”另一个学生就会抢着回答:“要知道,人体也是导体……”看到学生们愉快的笑脸,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发挥自己的“说、学、逗、唱”之能事,让讲台真正成了我和学生的共同 “舞台”。
物理的“教”与“学”并不枯燥、抽象,关键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并不难,只要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一门课,喜欢你这位老师,他就一定能学好。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