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狭隘教学观念,革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强化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语文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形成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的优势互补,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程创新的研究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正面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生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明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九寨沟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九寨沟。
  (二)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阅读教学中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某些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创设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速他们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常用一种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网站,学生以4人小组进行網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先进行分工,如各人在不同的网站上网搜索一些搜索的方法技巧,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在搜索到结果后大家一起研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3.交流合作,解难释疑
  当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成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快些?哪一种方法准确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毋庸质疑的。但通过语文实践教学,我也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
  (一)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二)淡化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常常根据既定的教学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完所有的内容,、教师一味地点击鼠标,无法顾及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学生在觀看幻灯或录像时虽然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但师生交流明显减少,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三)课件设计喧宾夺主
  哗众取宠脱离实际: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其他文献
本文从探讨教学品质入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教学品质,希望语文教学能让教师和学生彰显独特个性,享受多彩生活,实现对话人生。  一、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性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态度较差  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数外总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考入院校档次的高低。因而,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摘 要】《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以主人公人文主义思想和复杂的人物性格,来凸显这位挪威王子天真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直至被恶势力吞噬。  【关键词】人文主义 复仇王子 悲剧 思想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于1601年写成的一部悲剧。它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创作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在音乐实践中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执教者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音乐活动往往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因此,音乐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四性”即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创造性,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应具有积极先进的教学思想。数学课堂也应该是满负荷的,这样才能发挥时间效益,教学才有主动权,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一节内容时,对四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的处理不同于常规,分三个课时进行,第一个课时,介绍全等三角形四个判定公理的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这四个公理的特征,了解其内容;第二课时,是对这些公理的初步运用,即只需一次证明三角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