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我国教育体系和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本文将问题驱动式教学和研究能力与研究态度培养相结合,提出探索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给出了“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研究”的设计方法和示例,指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问题驱动 研究型教学 PBL 构建主义
  一、引言
  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教育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勇于对未知领域的进行探索的精神,传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方法。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质疑权威,质疑书本,质疑现有结论[1]。无论哪种形式的创新都始于对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有两种方式[2]:一个是识别出已有理论或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弱点;另一个是对新对象的观察。
  问题驱动是通过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渐次追问和探究,逐步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其中的渐次追问就是对所研究的事务或现象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具有启发性的科学问题。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领域毫无例外地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好的科学问题能够启发人们探索去未知的世界。探索过程就可能产生创新,探索过程也需要创新去推进。
  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所谓新概念教学理念[3,4]。论文中,他们以数学教学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概念教育方法,即问题驱动式教育方法,认为新概念教育的目标是: 把教科书上的数学学术形态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但是,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的这种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数学教学这样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那些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如何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并将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构成一种问题驱动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和摸索。
  研究型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的核心是如何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凸显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5]。
  鉴于我国目前探索创新型教育模式的迫切需要,根据以上论述,结合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感受和认识,笔者认为:针对那些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将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将问题驱动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结合,构成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理论基础。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法。在PBL实施过程需要注意:“学科知识的构建;问题与学科的平衡点的把握;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师生角色的转变;监控系统和评价体系的建立”[2]。当然,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离不开对问题系统的设计,因为问题是驱动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因素。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并非就是普通的习题或某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能够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思维模式发生变化或者产生适当跳跃,帮助学生从新构建知识结构,對原来的问题能够进行从新认识的那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尝尝又具有原始、简单和朴素的特性。
  另外,最近发展区理论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在1931年到1932年间提出的,用于阐明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2]。维果茨基认为[6],儿童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指在他人的帮助下,依靠指导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间,也就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最近发展区中,存在着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先前提到的教学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是在这里发生——“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在教学的作用下,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得以成熟,成为现有发展水平的一部分,而新的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同时出现,整个最近发展区向前跨越一步[2]。
  2.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7]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以及智力的发展,最终都要依赖于主体的活动”。儿童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感知活动的认识与了解,使所学知识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仅仅起促进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借助于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即“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也就是“已知—未知—新的已知”模式,来获取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以及情景性。   研究型教学正是在建构主义认知结构理论框架下,于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本质特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意识、态度和能力。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的设计
  如何设计出合理和操作性强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是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所设计的问题显然要包含两大特点:其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能够顺利推进教学内容的继续进行,能够很好地起到知识转承、衔接和导引的作用。仅具有这一特点的这类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可能起研究价值很小。其二是所设计的“驱动问题”应尽可能具有研究引导作用,即能够引导学习者通过多角度思考或实验验证、理论推导,才能更全面、更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往往要多堂课,多种论证、演算和实验,甚至多门课程才能够解决。将符合第一个特征的问题称为“问题引导”,将符合第二个特征的问题称为“问题驱动研究”。因此,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会分别设计这两类问题。
  (1)“问题引导”的设计
  严格区分 “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研究”这两类问题比较困难,因为两者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和渐次过渡性。一般来说,将那些从学习者了解的知识出发,在一节课之内,或者一个作业、一个实验、一个小型教学段落(如,某一小节或某一段落)可以解决的,能够起到转承和引导作用的问题,归结到“问题引导”类中。而“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往往比“问题引导”中的问题要复杂和深入,是使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广的原动力。
  这类问题往往具有如下某一个或几个特征:①是学习者已有的某个知识点在某个方面的反问题;②是学习者已有的某个知识点的简单扩展性问题;③是一理想工程问题的数学描述或解释的相关问题;④是某直观现象的理想化描述和解释的相关问题;⑤是学习者已有的某项知识在某个特定或特殊情况下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⑥通常是为单目标和单参数研究設计的一个或一系列问题等等。下面以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
  例1:在讲解了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静态误差系数和系统类型的概念以后,为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和工程意识,可以设计提出这样的反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减少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促进学习者的反思能力,还可以追加“为什么?”等问题。
  例2: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般情况下的劳斯判据(没有出现第一列有元素为零,以及某一行元素全为零)以后,针对劳斯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上一行第一个元素作为分母的情况,提出需要面对的两个特殊情况的问题:如果这个元素为零怎么办?如果某一很元素全为零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都是针对一般情况不包括的特殊情况,所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并容易理解。但是一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就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加强对劳斯判据的全面把握。
  例3:在清楚交代幅值条件、相角条件以及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的基础上,先提出一个简单的扩展性问题——有没有其他角度条件的根轨迹绘制规则?然后再给出一系列带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询问,是什么角度条件?这个角度条件代表了什么含义?这个角度条件代表的含义与1800根轨迹代表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这种含义的不同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怎样的?在实际工程上的含义是怎样的?从这些不同以及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中可以总结出这种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吗?这个角度的根轨迹绘制规则与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有什么异同?
  看起来问题有些多,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引导性和启发性的,基本上都是数句话之内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例如,在例3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00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规则提出的。以这样的方式讲授0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只需要半节课,而且学生们接受起来很快,还能够加深对180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和根轨迹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概念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设计这类引导问题,通常所提出的引导问题在一节课或一道题之内就可以解决。
  (2)“问题驱动研究”的设计
  相比较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好的驱动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更难的课题。问题设计的太深太难,学生难于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自我解答或得到解答,就可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对课程失去学习信心。太简单了,则退化为“问题引导”。通常在设计“问题驱动研究”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的简单问题的综合研究问题。例如上面例3,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研究型问题——有没有00根轨迹?它的绘制规则和工程应用是怎样的?②是一个涵盖了某个方面,需要学生通过实验、理论推导或者反复计算比较才能获得结果的综合研究问题。例如,能否总结归纳出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图绘制的大致规则?③是一个有工程实际应用背景的研究型问题。例如,请研究并总结出PID参数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特性的影响。④类似于一个专题的问题。例如,“如何利用根轨迹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和“如何利用Bode图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等等。
  这类“问题驱动研究”的问题往往对应的是实验、章节和大作业等,也可以是配套的课程设计中的问题,甚至可以是学生课外研究活动的研究题目,比如设定为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题目等。对于这类问题,为了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但是要避免教条和所谓“规范”,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验、大作业和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地发挥,只是要求他们一定要交代清楚研究和结论的来龙去脉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问题驱动研究”的问题设计是可以超越教学大纲的,也可以为一小部分特别有能力的同学来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四、结束语
  我国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考试“标准化”使得这一弊病日趋严重。近年来,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相反要求“标准答案”的学生却越来越多。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自我研究的良好习惯。
  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态的、真实的、有效的问题中进行探究,驱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配合,包括充分的备课、生动的授课、科学设计课后练习、耐心有效的质疑与答疑、科学的实验设计等等许多方面,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之,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助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强.质疑与创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9年.39-42
  [2]孙明辉.基于问题驱动的两种教学方式的研究[C].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3]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高等数学研究.2004,3(7),8-10
  [4]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高等数学研究.2004,5(7),8-11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7]籍建东.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Ol1.5(18):43-45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下,能力得以提高,经验得以积累,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在爱的国度里,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爱,又如何能让师爱最大化地给予每个孩子,这份爱对孩子起作用吗?笔者以自己从教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教师的爱播种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才能让爱真正陪伴孩子成长。  [关键词]师爱 施爱 情感 尊重 了解  我是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架起一座美丽的彩虹桥,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启迪,获得智慧的发展,追求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 心灵 智慧 生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电脑、网络、手机以及各种媒体的软硬件技术,使得信息量剧增,知识、文化也在剧烈地变更,因而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手段都需要不断变革更新,文献检索课亦然,本文试图论述在新信息环境下与检索课有关的高教改革,检索课的现状与前景。  [关键词]检索课 教改 信息环境 高等教育  一、看背景:新信息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整个高等教育的大环
期刊
[摘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利于建设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和快乐,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最近,通过听报告、观看教学光盘、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资料等途径,较系统地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我深深地感受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利于建设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和快乐,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杜郎口中
期刊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加强党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最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做好独立学院党员教育和管理,对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党员发展、教育现状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9所,在
期刊
[摘要]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从产生至今,其定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过程,探究教育技术定义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明确教育技术的演变趋势和规律,使该学科能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教育技术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 教学改革  引言  教育技术学科从产生至今,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系统发展阶段等一
期刊
在刚刚闭幕的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们再一次把教育工作提到重要位置,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郑重承诺,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4%。这是大快人心的喜讯。  其实,对教育的投入,不能仅仅抓智育,更要抓德育与法制教育,这才是根本。否则,就成了“有知识、没文化、有理想、没道德、不守法”。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这是更高更深层次的关爱与呵护。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
期刊
[摘要]赏识教育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她已在高校各个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也不例外。她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她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她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赏识教育法 高校 《基础》课  当今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性问题。尽管很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针对
期刊
[摘要]本文全面概括了学术失范的种种行为,深刻探讨了发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众多方面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学术失范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从而制止一系列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鼓励学人戒除浮躁,专心于真正的学术研究之中。  [关键词]学术失范 原因 对策  当前学界和社会所关注的学术失范,系指背离学术规范的行为。在行为层面,学术失范表现为种种学术腐败行为,体现于科研活动的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