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388
“反思”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事实上它潜意识于我们的思维当中。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反思是与我同行的。以下是我结合自身从几个方面进行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它更加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育学生各个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要达到上述各种目标和能力,把新课程要求落实到课堂中,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新理念的内涵,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去落实。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新课程理念仅仅被我们的教师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是说我们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掌握仅限于一些新名词,而在具体的过程中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模式,更有甚者认为新课程其实就是换了一个新课本而已。比如,我现在任教的是四年级语文,我觉得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个性、认知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別人鼓励和评价时,会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信心。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有学习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科学性。在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这很不好。预习是帮助学生自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做好预习,上课就会心中有数,就会集中精力来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比起一二三年级,四年级内容明显加深,要求有提高,对学生要进行快阅读训练,在教学中改进阅读教学模式,略读课文要体现教学的灵活性,采用略读方法。再就是适当地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很现实的是学生间成绩有明显差异。再就是教室空气紧张,学生有点疲倦,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习效果,体现学生个性,得到整体提高。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反思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突破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反思课本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质上就是要求课前备课时不仅做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课中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具体反思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能否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等。。教然后知不足,说的就是课后反思。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也会有遗憾和感慨。所以,我认为每节课后应及时从导语设计、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讨论、多媒体运用等方面作出深刻反思,然后把自己的这些反思写在教案后面,作为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或者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三、反思教学方式
“满堂灌”,即灌知识、灌方法,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感悟,启迪智慧,挖掘潜能。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创新。从目前新课程的标准来看,更多地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小品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也可以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我带学生户外观察写作文,学生写作效果变好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让我们的教学富有实效。
四、反思教学手段
《课标》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间接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用,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目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一节课从头到尾地演示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重点,释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深入细致地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五、反思助我成长
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反思”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事实上它潜意识于我们的思维当中。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反思是与我同行的。以下是我结合自身从几个方面进行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它更加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育学生各个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要达到上述各种目标和能力,把新课程要求落实到课堂中,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新理念的内涵,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去落实。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新课程理念仅仅被我们的教师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是说我们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掌握仅限于一些新名词,而在具体的过程中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模式,更有甚者认为新课程其实就是换了一个新课本而已。比如,我现在任教的是四年级语文,我觉得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个性、认知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別人鼓励和评价时,会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信心。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有学习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科学性。在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这很不好。预习是帮助学生自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做好预习,上课就会心中有数,就会集中精力来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比起一二三年级,四年级内容明显加深,要求有提高,对学生要进行快阅读训练,在教学中改进阅读教学模式,略读课文要体现教学的灵活性,采用略读方法。再就是适当地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很现实的是学生间成绩有明显差异。再就是教室空气紧张,学生有点疲倦,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习效果,体现学生个性,得到整体提高。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反思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突破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反思课本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质上就是要求课前备课时不仅做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课中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具体反思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能否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等。。教然后知不足,说的就是课后反思。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也会有遗憾和感慨。所以,我认为每节课后应及时从导语设计、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讨论、多媒体运用等方面作出深刻反思,然后把自己的这些反思写在教案后面,作为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或者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三、反思教学方式
“满堂灌”,即灌知识、灌方法,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感悟,启迪智慧,挖掘潜能。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创新。从目前新课程的标准来看,更多地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小品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也可以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我带学生户外观察写作文,学生写作效果变好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让我们的教学富有实效。
四、反思教学手段
《课标》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间接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用,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目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一节课从头到尾地演示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重点,释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深入细致地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五、反思助我成长
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