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能力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力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批注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批评、赏析,是书写阅读感受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运用批注这个手段,让批注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利器。
众所周知,很多学生害怕动笔,一到写作文就犯愁,但是谈论别人的作文却总是头头是道。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就是写得少了,表达能力停滞不前,鉴赏水平也停滞不前。因此不妨让学生从简单的评论开始,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批注开始。
我的班上有一位施姓男生,他的妈妈找到我,说孩子对语文没有什么兴趣,学语文很是头疼。我找这位同学谈心,鼓励他,并给他制订了切实有效的读书批注计划,要求他在课外阅读中,把自己的心得感受记下来,文字少也没关系。没想到,他的“话匣子”逐渐就打开了,批注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有一天他跑来告诉我:“郭老师,我现在找到学习语文的诀窍了。”我问是什么,他说:“就是好好写批注。”
这位同学读了王鼎钧的《挽留时间》这篇文章,此文开头的一段这样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可以毁灭的。”
这位同学的批注是:“举例子,让读者信服。”
这个批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它引发了一个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鼓励他,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的。
再来看看后来这位同学的其他批注。
王鼎钧还有一篇叫《茧》的文章,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后来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开朗而乐观,永远期待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并为此努力不懈、奋斗进取。果然,他们大都如愿以偿。”
学生的批注是:“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且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上文中消极的男子和一些开朗的人做对比,突出了男子的消极和他生存意志的崩溃。阐述了一个人只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任何坎坷都能够将其跨越的道理。”
从这个批注看,这位同学不仅有兴趣写,而且写的批注内容很充分,质量也很好。他写出了手法、句段的作用,还有文章的主旨。我看到了他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占用了我们不少的课堂时间。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批注,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就可以获得提高,从而节省宝贵的课时。
《骆驼祥子》第十章有这样一句话:“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
其中“襟上”的“襟”字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也出现过。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有心人,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在书旁作批注,这样也节省了课内识字写字教学的时间。
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外阅读中坚持写批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读陈思显的《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文章的结尾是:“然后,也许是一觉醒来吧,就四十了。”
沈同学的批注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慨。”学生的批注表达了她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体现出初级的阅读鉴赏能力。
再如丹增的《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文中有这样的话:“刘志的父亲来到当雄县,心里忐忑不安:儿子酿成大祸,人家又是独子,见了这个藏族老太太,她会不会放声大哭?会不会跺脚骂人?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壮着胆子,找一个翻译来到阿妈拉巴家。没想到。阿妈拉巴热情地接待了刘志的父亲。”
沈同学的批注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刘志父亲的心理,侧面烘托了阿妈拉巴的心地善良、宽容、待人友好真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阿妈拉巴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这个批注就体现了较高的鉴赏水平,首先她分析了艺术手法,分析了这几句话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写批注的同时,会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水平,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语文素养嘛!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张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批注:
本文描述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片段,是鲁迅先生由玩乐到读书的成长过程。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那里的生活快乐、有趣、生机勃勃、无忧无虑。作者喜欢这样的日子,不,应该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先生的童年仿佛是在大自然的圆舞曲中度过的,我觉得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可以这么说,在写批注的过程中,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真的很能写,所以就出现了像“大自然的圆舞曲”这样美妙的语句。
张同学在批注的写作中不断成长,不仅写出了精彩的批注,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李筱懿有一篇叫《奢望与本事》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能够坦然面对自我的渺小,承认自己的能力够不上愿望,愿意把目标降低到一个可行的水准,是勇气,也是智慧。”
张同学的批注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这自知之明,于每个人来说,都无比艰难痛苦。每个人在明了之前,总会经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尝过奢望与能力不符的苦果,才终于明白知足才能长乐。因为知足,我们可以在粗茶淡饭里闲看日出日落;因为知足,我们甘愿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快乐着;因为知足,我们在错失朝霞之后会告诉自己,还可以去看漫天浩渺的星辰;因为知足,我们虽泯然于芸芸众生,却自得其乐;因为知足,所以长乐。”写得多好!放到作文里,分數一定低不了。 写批注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批注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领略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也会将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吸收、内化,再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阅读《水浒传》中的《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回中,董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批注: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广阔的世界中有很多比我们杰出的人。在本回中,洪教头虽为教头,但却目中无人,且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他骄傲自大,最终被林冲打败了。这就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强者如云,只有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刻苦地向他们学习,才不会被这个竞争的世界“丢弃”。
作者在批注中批判了洪教头的骄傲自大,并把谦虚谨慎、向优秀人物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就达到了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再如,读何建明的《明年我回家》,文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
沈同学的批注是:“这里是环境描写,描写的是老宅。虽然无人居住,但是仍然保持整洁。写出了母亲的细致、对家的付出、对家人的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位同学对母亲的理解和赞美,就是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赞美,也就是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指导学生写批注,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格式要规定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指导学生写批注时我要求:
第一,重要的人物和情节,一定要圈点勾画。
第二,每一章节,写不少于三条鉴赏性批注或者批评性批注。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
第三,读完全文(书)后完成一个总评,可以自选角度进行总评。这样,学生的字词句赏析能力和整体评价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要做好阅读前指导
赏析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我们可以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角度去思考。“写什么”就是解决内容的问题;“怎么写”就是解决手法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写”就是解决表达效果和作用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等入手进行鉴赏。还可以从描写手法进行鉴赏,比如说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做好指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鉴赏方法之后,用这些方法去批注,他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自然就会不断提高。如何去总评一个章节或者一篇文章呢?可以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读者阅读再创造等方面去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章节或者一部作品,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指导。
三、及时批改,及时交流,及时反馈
中学生的心智和思想还未成型,可能也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不良思想若表现在批注上,一经发现,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及时点出、纠正他们的问题,做他们人生的导航者和护航者。平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用文字去表达,同时也要对学生在写批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举办一些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在课外阅读批注活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语文能力,也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字,悟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把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这是促进这项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在七年级时举办了以“品读经典,展示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八年级时举办了经典名著话剧表演大赛,都是以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多写文、写好文。
总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致力于推进课外阅读批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语文素养如此重要的今天,批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利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很多学生害怕动笔,一到写作文就犯愁,但是谈论别人的作文却总是头头是道。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就是写得少了,表达能力停滞不前,鉴赏水平也停滞不前。因此不妨让学生从简单的评论开始,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批注开始。
我的班上有一位施姓男生,他的妈妈找到我,说孩子对语文没有什么兴趣,学语文很是头疼。我找这位同学谈心,鼓励他,并给他制订了切实有效的读书批注计划,要求他在课外阅读中,把自己的心得感受记下来,文字少也没关系。没想到,他的“话匣子”逐渐就打开了,批注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有一天他跑来告诉我:“郭老师,我现在找到学习语文的诀窍了。”我问是什么,他说:“就是好好写批注。”
这位同学读了王鼎钧的《挽留时间》这篇文章,此文开头的一段这样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可以毁灭的。”
这位同学的批注是:“举例子,让读者信服。”
这个批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它引发了一个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鼓励他,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的。
再来看看后来这位同学的其他批注。
王鼎钧还有一篇叫《茧》的文章,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后来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开朗而乐观,永远期待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并为此努力不懈、奋斗进取。果然,他们大都如愿以偿。”
学生的批注是:“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且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上文中消极的男子和一些开朗的人做对比,突出了男子的消极和他生存意志的崩溃。阐述了一个人只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任何坎坷都能够将其跨越的道理。”
从这个批注看,这位同学不仅有兴趣写,而且写的批注内容很充分,质量也很好。他写出了手法、句段的作用,还有文章的主旨。我看到了他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占用了我们不少的课堂时间。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批注,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就可以获得提高,从而节省宝贵的课时。
《骆驼祥子》第十章有这样一句话:“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
其中“襟上”的“襟”字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也出现过。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有心人,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在书旁作批注,这样也节省了课内识字写字教学的时间。
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外阅读中坚持写批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读陈思显的《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文章的结尾是:“然后,也许是一觉醒来吧,就四十了。”
沈同学的批注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慨。”学生的批注表达了她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体现出初级的阅读鉴赏能力。
再如丹增的《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文中有这样的话:“刘志的父亲来到当雄县,心里忐忑不安:儿子酿成大祸,人家又是独子,见了这个藏族老太太,她会不会放声大哭?会不会跺脚骂人?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壮着胆子,找一个翻译来到阿妈拉巴家。没想到。阿妈拉巴热情地接待了刘志的父亲。”
沈同学的批注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刘志父亲的心理,侧面烘托了阿妈拉巴的心地善良、宽容、待人友好真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阿妈拉巴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这个批注就体现了较高的鉴赏水平,首先她分析了艺术手法,分析了这几句话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写批注的同时,会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水平,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语文素养嘛!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张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批注:
本文描述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片段,是鲁迅先生由玩乐到读书的成长过程。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那里的生活快乐、有趣、生机勃勃、无忧无虑。作者喜欢这样的日子,不,应该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先生的童年仿佛是在大自然的圆舞曲中度过的,我觉得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可以这么说,在写批注的过程中,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真的很能写,所以就出现了像“大自然的圆舞曲”这样美妙的语句。
张同学在批注的写作中不断成长,不仅写出了精彩的批注,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李筱懿有一篇叫《奢望与本事》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能够坦然面对自我的渺小,承认自己的能力够不上愿望,愿意把目标降低到一个可行的水准,是勇气,也是智慧。”
张同学的批注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这自知之明,于每个人来说,都无比艰难痛苦。每个人在明了之前,总会经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尝过奢望与能力不符的苦果,才终于明白知足才能长乐。因为知足,我们可以在粗茶淡饭里闲看日出日落;因为知足,我们甘愿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快乐着;因为知足,我们在错失朝霞之后会告诉自己,还可以去看漫天浩渺的星辰;因为知足,我们虽泯然于芸芸众生,却自得其乐;因为知足,所以长乐。”写得多好!放到作文里,分數一定低不了。 写批注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批注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领略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也会将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吸收、内化,再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阅读《水浒传》中的《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回中,董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批注: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广阔的世界中有很多比我们杰出的人。在本回中,洪教头虽为教头,但却目中无人,且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他骄傲自大,最终被林冲打败了。这就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强者如云,只有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刻苦地向他们学习,才不会被这个竞争的世界“丢弃”。
作者在批注中批判了洪教头的骄傲自大,并把谦虚谨慎、向优秀人物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就达到了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再如,读何建明的《明年我回家》,文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
沈同学的批注是:“这里是环境描写,描写的是老宅。虽然无人居住,但是仍然保持整洁。写出了母亲的细致、对家的付出、对家人的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位同学对母亲的理解和赞美,就是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赞美,也就是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指导学生写批注,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格式要规定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指导学生写批注时我要求:
第一,重要的人物和情节,一定要圈点勾画。
第二,每一章节,写不少于三条鉴赏性批注或者批评性批注。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
第三,读完全文(书)后完成一个总评,可以自选角度进行总评。这样,学生的字词句赏析能力和整体评价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要做好阅读前指导
赏析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我们可以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角度去思考。“写什么”就是解决内容的问题;“怎么写”就是解决手法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写”就是解决表达效果和作用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等入手进行鉴赏。还可以从描写手法进行鉴赏,比如说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做好指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鉴赏方法之后,用这些方法去批注,他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自然就会不断提高。如何去总评一个章节或者一篇文章呢?可以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读者阅读再创造等方面去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章节或者一部作品,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指导。
三、及时批改,及时交流,及时反馈
中学生的心智和思想还未成型,可能也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不良思想若表现在批注上,一经发现,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及时点出、纠正他们的问题,做他们人生的导航者和护航者。平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用文字去表达,同时也要对学生在写批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举办一些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在课外阅读批注活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语文能力,也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字,悟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把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这是促进这项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在七年级时举办了以“品读经典,展示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八年级时举办了经典名著话剧表演大赛,都是以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多写文、写好文。
总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致力于推进课外阅读批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语文素养如此重要的今天,批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利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