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才能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些根本的问题上,已不再是处于争论和探讨阶段,而是付诸于行动之中。为了使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使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深入,首先要认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念如何革新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之需要。
什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往往有不少人一提到这样的问题,就想到在所有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普及识谱、视唱或乐器演奏、歌咏活动等等。于是,怎么学五线谱、唱视唱书和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均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于是,这些知识的灌输、这些技能的传授,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这些想法和做法可能并不错,但是如果仍停留在我国所谓的“传统”老框框内去这样想、这样做,而不从音乐教育观念的根本革新入手和出发,不以新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式取代旧的一套,这样的结果恐怕对改革和提高整个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不会有多大实际成效。中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能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真正的乐趣,能使他们识别各种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对音乐乐趣的体验中、对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性格的温和与坚毅以及和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这样才可能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音乐教育是一门课程,是一种知识和技能,但这只是其存在的形式;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和促进智力的发展,但这只是其自然的结果。如果不从本质入手,不从本性出发,实际上会和音乐教育学的根本原理背道而驰。试看当今有多少孩子和学生:被家长和教师逼着学某种乐器,完全不顾年龄、生理、心理条件和特点,不顾学习者自己的兴趣,不按艺术的自身规律,而被迫致力于技能的操练,力求达到技能的掌握,从而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原有的乐趣和敏感;被家长逼着一次次地艰难地去考级、进级,以此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使孩子既无兴趣又丧失正确目标,被家长和教师逼着独自一个人埋头勤奋苦练,以独奏独唱为几乎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而使音乐丧失了作为一种人际精神交流和协作载体的优越功能;以照本宣科、按谱寻音为唯一的操练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日益向着呆板僵化的方向演变;被家长和教师强制着去从理性上去学习,目的是想籍此达到智力的开发和促进,从而把学习音乐当作只是一种手段,把音乐本身也只当作是一种工具。因此,评定教师和学生的成绩,便会首先看学生们能唱出怎样难的音程、几个升降号的音、能打出怎样难的节奏等等,而无视音乐作为一门感性艺术真正的美感和魅力以及人的审美能力;只顾音高的唱准,而缺乏对音乐“灵魂”——音色、力度、表情的敏感和体现,并缺乏音乐节奏逻辑感、整体感的根本培养。把音乐当做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作杂技演员似的训练,这样可能在表面上、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有可能因此使孩子和学生对音乐生来具有的敏感和乐趣削弱,甚至磨灭。这样的音乐学习和教育,实际上根本违背了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与音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目前还有一种情况值得研究,那就是:评价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探讨音乐教学的改革,以精心设计并长久排练的“一堂课”为主要依据和形式。这种做法会使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真谛沦为一种定型化的、机械化的“表演”,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生命——生动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因素被根本排除了,而剩下来的仅是一些人工美化的、僵化了的躯壳。这也是由于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观念违背了艺术和人类最高的审美价值和准则——自然所致。
不同的音乐教育观念,必然会导致人们去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音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只停留在教学法、教材等方面来研讨音乐教育的改革,恐怕会舍本求末。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音乐价值观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习,将会有助于音乐教学观念的根本革新,会有助于音乐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方向迈进。音乐教育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直观地反映出一个音乐教师和一所学校对待素质教育的态度,因此及时调整教育观念,把握好教育方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不仅处于百废待举的状态,而且有即将蒸蒸日上的大好势头。让我们以观念革新和事业改革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它更快更好地到来吧。
什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往往有不少人一提到这样的问题,就想到在所有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普及识谱、视唱或乐器演奏、歌咏活动等等。于是,怎么学五线谱、唱视唱书和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均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于是,这些知识的灌输、这些技能的传授,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这些想法和做法可能并不错,但是如果仍停留在我国所谓的“传统”老框框内去这样想、这样做,而不从音乐教育观念的根本革新入手和出发,不以新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式取代旧的一套,这样的结果恐怕对改革和提高整个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不会有多大实际成效。中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能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真正的乐趣,能使他们识别各种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对音乐乐趣的体验中、对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性格的温和与坚毅以及和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这样才可能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音乐教育是一门课程,是一种知识和技能,但这只是其存在的形式;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和促进智力的发展,但这只是其自然的结果。如果不从本质入手,不从本性出发,实际上会和音乐教育学的根本原理背道而驰。试看当今有多少孩子和学生:被家长和教师逼着学某种乐器,完全不顾年龄、生理、心理条件和特点,不顾学习者自己的兴趣,不按艺术的自身规律,而被迫致力于技能的操练,力求达到技能的掌握,从而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原有的乐趣和敏感;被家长逼着一次次地艰难地去考级、进级,以此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使孩子既无兴趣又丧失正确目标,被家长和教师逼着独自一个人埋头勤奋苦练,以独奏独唱为几乎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而使音乐丧失了作为一种人际精神交流和协作载体的优越功能;以照本宣科、按谱寻音为唯一的操练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日益向着呆板僵化的方向演变;被家长和教师强制着去从理性上去学习,目的是想籍此达到智力的开发和促进,从而把学习音乐当作只是一种手段,把音乐本身也只当作是一种工具。因此,评定教师和学生的成绩,便会首先看学生们能唱出怎样难的音程、几个升降号的音、能打出怎样难的节奏等等,而无视音乐作为一门感性艺术真正的美感和魅力以及人的审美能力;只顾音高的唱准,而缺乏对音乐“灵魂”——音色、力度、表情的敏感和体现,并缺乏音乐节奏逻辑感、整体感的根本培养。把音乐当做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作杂技演员似的训练,这样可能在表面上、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有可能因此使孩子和学生对音乐生来具有的敏感和乐趣削弱,甚至磨灭。这样的音乐学习和教育,实际上根本违背了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与音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目前还有一种情况值得研究,那就是:评价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探讨音乐教学的改革,以精心设计并长久排练的“一堂课”为主要依据和形式。这种做法会使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真谛沦为一种定型化的、机械化的“表演”,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生命——生动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因素被根本排除了,而剩下来的仅是一些人工美化的、僵化了的躯壳。这也是由于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观念违背了艺术和人类最高的审美价值和准则——自然所致。
不同的音乐教育观念,必然会导致人们去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音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只停留在教学法、教材等方面来研讨音乐教育的改革,恐怕会舍本求末。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音乐价值观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习,将会有助于音乐教学观念的根本革新,会有助于音乐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方向迈进。音乐教育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直观地反映出一个音乐教师和一所学校对待素质教育的态度,因此及时调整教育观念,把握好教育方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不仅处于百废待举的状态,而且有即将蒸蒸日上的大好势头。让我们以观念革新和事业改革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它更快更好地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