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孕育成行到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形成了不同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的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表现形式。无论是从习武的过程,方法来看或者是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古代哲学思想;中华武术;影响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是历史人民不断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变化既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哲学、宗教、民族精神、民族风俗、民族艺术、民族科学及伦理道德的渗透与影响。其影响不仅表现为自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还在于习武者自觉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规范品德操守及拳技礼仪。所以,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掌握古代武术哲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是必要的。
  一、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古代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传统文化总的发展模式,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武术思想中,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大方面。
  二、道家本体论对武术的影响
  哲学范畴的本体论,基本内涵就是对宇宙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说明,道家有关本体论的论述,主要表现在道论,气论以及天人合一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均成为武术思想认识论的根源。
  1.道论与武术的关系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中华武术正是吸取了这一思想,认为“道”也是武术的本质特征。老子认为万物之本的“道”既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的“无极”一词,即来自《老子》,如《太极拳经》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中国哲学的思辩方法的特色是直觉性、中悟性,以形象来感知把握事物、理解事物;这也是武术文化思维方式的特色。武术的一招一式,进退开合,闪躲腾挪等等,是可以传受的,可以观摩练习的。而武术的意境、神韵,武术的精微与真谛,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需要学习的人用直觉去领悟、体验。太极大师扬澄浦分析练太极拳的难度时指出“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妙者,比比皆是。”说明要掌握中国武术的“道”确非易事。只有在日积月累的长期锻炼中去体验。
  2.气论与武术
   道家还用“气”来代表宇宙万物的根本,“气”既“道”的表现,庄子用“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占重要地位、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根本,是武术生命精华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式如武术的功能、神韵、绝技等等,均是“气”的演化和体现。大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固不种载。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尤为重。这里指出“气”是武功的本源。众多武术流派在本体论上虽然称述各异,但实质则相同,表明武术理论的探讨在客观效果上的一致性。武术讲究形体的规范,注重精、气、神的结合。强调习练者意象思维、主观体悟,进一步发展追求动作演练所表现出来的神韵。使得武术更具有个性化发展。
  3.天人合一论与武术
  中国传统体育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既“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武术体论的一种表现,所谓“天”是自然的代表,所谓“天人合一”是说明人与自然本质上面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明天既是道,也是自然,在老子看来与“道”并无本质差别。古人云:“像天法地。”体会到“圆”与“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因而是动工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又空则能作到活拨自如,循环无碍,变化无穷。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势与手法,如太极拳既以圆、空为技击特色,这“圆”“空”的观念则来自对天地自然形态的领悟,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在多种拳法理论中。
  三、儒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儒家主要是研究政治、伦理和教育的思想,是对老百姓实行礼仪道德的教化,儒家学说以“在家为孝,入国为忠”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强调的“礼”,则是维持着一标准的秩序规范。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把“武备”与“教民习战”作为维护封建秩序的必要手段。儒家文化对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影响极大。
  四、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尚武崇德形成传统
  “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儒家伦理型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在武术中的体现。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品德修养,把“德”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以德化天下,把德作为统治国家的根本。孔子的“德”包括“义”和“信”两个内容,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武术的伦理思想。“问以心评,武以德立”,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各门派都订有崇尚武德的规范和标准,并以此来约束和调整习武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在古代中的打擂与比武都要先行抱拳礼。
  五、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特有美德
  儒家主张克己正身,重义轻利,谦虚谨慎,凡事要踏踏实实地干才是美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种谨慎从事的思想人格的思想,在武术伦理思想中深深打上烙印,习武者要求人人成为谦虚君子,在选徒传艺中更是突出。古代各个流派对习武授德,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则,少林寺“传徒有十戒”;武当有“十传十不传”这些严格的武规、武戒,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将功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尚武崇德的思想观念,这是中华武术的民间特色和优良传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进步性又有它的局限性,我国习武的个体和群体完全接受了儒家的“ 仁者安仁”,“求仁得仁又何怨”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如影随形地将武术文化的携带者 牢牢包裹。导致了武术发展过程中体现教条、保守的、泥古的成分占主要地位,这种崇古的儒家思想恰恰制约了武术在千百年的发展。总之,中华武术所倡导的武德与儒家文化中以仁为本,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系统、完整的传给了武林中人,从而使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总之,随着武术运动和武术科学文化的发展,学习和了解武术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对于正确掌握武术的练习方法和要求,理解武术运动的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宏观上为探讨中国武术现代化道路和制定武术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研究武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相互协调和互相渗透。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肩动人的符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
【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情”是“理”和“行”的中间环节,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  【关键词】政治课堂;情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皆出自于《论语》,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此种方式劝说某人。我认为,从知道“理”到落实“行”的过程中,动之以情是关键,是联系“理”和“行”的中间环节,起着纽
在决策理论与子公司发展理论基础上,分析提出在华子公司高管团队决策效力的三个构成变量分别为高管团队的管理连结、决策全面性和决策自主权。对决策效力与在华子公司战略导向
在新课改的大浪潮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窗口”。如何将单一的语文家庭作业变为丰富多彩的、
我们所能回忆的东西,是童年。我们所能把握的东西,是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是我们现时生活的地方。——题记“一定要记得哦!三年后我们要到这里来实现我们对彼此的约定!”“
期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中国经济是否具备国际影响力却有颇多争论。本文从美国民众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
7月25日至8月4日,广西人事局长培训班(浙江)在浙江行政学院举办。10天的培训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具体业务;既有课堂讲授,又有互动交流和参观考察。全体学员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勤于
创新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发展中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高效.如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已经被提到教育工作的新的日程上.培养兴趣、突破常规评价模式、适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
前些时候,受学校委托.我与潞田中学的肖安华、唐爱平等老师一起.前往江苏参加了为期5天的第十一期江苏著名中学教改成果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