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要"以人为本"、在学生需求上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核心,知识是关键。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才能使教育者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观念、教师观上进行转变,尽快适应以人为本新教育观下的角色转变。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跟上世界的脚步。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 科学发展观 文化素质 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以人为本"是保证人才优质化的重要手段。科学的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育深入人心。因此,首先需要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做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胡锦涛同志也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各地区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题”。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教育观应当是教育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新理念,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教育产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出发点。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问题
(1)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他们的接受能力强,而辨别分析能力较弱,加之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存在盲目接受各种新观点而不能辨其真伪的可能性,也存在因不能辨别而产生选择迷茫的困惑现象,而一个人大学时期形成的政治观对于以后人生具有基础性的导向意义。所以对于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回避或弱化。
(2)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的“物本”范式,“教育者被视为传声筒,受教育者仅仅被当作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的具体目标,教育结果被作为教育起点,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缺少变化,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整个教育活动也被简化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还有一些违背科学教育观的现象:盲目追求“教育GDP”的增长,追求学生数量的增长、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校园的扩建、教学设施的高配置、追求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布点和规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需要而规定教师要完成科研任务,并追求大课题、大成果、大奖励,迫使许多人写一些、拼凑一些无用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解决不了问题的论文或研究课题,甚或出现“学术腐败”现象,只是为了追求量的增长而不要质与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无异于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犯的“粗放增长”的错误,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
(3)反思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人为教育对象的学科,却忽视或无视 “人”的地位,没有站在“人”的立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且只重视单一的发展。不能全面兼顾,以至于在社会上不能平衡,不能适应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生命情感的丰富性。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把人视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新理论意味着支配常规科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
教育者的现代素质、科学观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学校的各级管理者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教育管理者的带头人,教育目的理念是否科学的问题。现阶段这两方面相对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人绝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靠外在力量便被塑造成某种必然的东西,而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在社会发展中把“人”的价值地位高扬,必然带来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命,从“物的取向”转向人自身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科学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蕴
(1)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接受知识具有感性化的特点,单向度地纯粹理论灌输式的强化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社会本位的引导方式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将社会需要引入大学生个体需要的视野之内,即从每个人对自己发展需要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在道德等方面的要求。社会需要与个体的经验相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对个人德性生成产生作用。个体在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自觉地实现了社会需要,最终实现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社会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要有现代化作保证的,现代化是要靠人来实践的。因此,人的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发展的必然阶段,其结果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理论上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又是现实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重视个体价值。强调要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利益,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开发人的潜能,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以实现。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将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者身上,认真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新变化、新需要、新情况,同时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贯穿以人为本思想,通过有效地改变某些外在因素和条件,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目的,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做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要做好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也阐明过人性的两重性。人作为为自己存在的存在物,他有自己的需要和主观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现实,实现理想。他的生存状态要由这些条件所决定。人性的两重性表明人既是一种事实性存在,又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所以要在价值取向上,充分关注人们的利益,又要区分对象,承认差异,不同层次,要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提高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引导大学生规范调控行为和选择正确地政治方向及创建自己的“意义世界”观。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和方向性进行规范。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就不能融入社会,甚至被社会淘汰。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调控,实质上就是致力于使大学生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动机,变成合乎社会要求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动。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引导大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盲从别人的选择,使每个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使每个人的意义世界真正彰显意义魅力。同时,“随着人自身的发展,人也不断扬弃原有的意义世界,创造出新的意义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大学生不断更新观念,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固守僵化的意义世界观。
(2)“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人性化,丰富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要力求深入浅出,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基层,善于发现、培育、推广基层工作中创造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同时,也要注重自我教育,即内化,讲求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式的办法。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要人性化。既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教学设备、媒介等客观环境,也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因特网等大众传媒,“要满怀热情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力宣传以人为本,营造人本教育的现代舆论环境和氛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从而增强其渗透性的功能。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成长需要并努力创造能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条件;培养和提高和改变全面共同发展为前提。不同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和单一的解决方法,这样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大胆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性的进行操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正确的理论方法。从事物的两面性为出发点,做到兼顾与全面为统一。根据社会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从物质上去,也可以从思想上,还可以从精神上来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的激流所淘汰。
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使学校的教育者认识到以人为本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管理的目的。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才能实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统一。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健康素质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要的是教育者具备科学的教育思维与理念,这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关系到以人为本教育观是否能真正科学的落实的第一步,是决定教育者是否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创新的前提。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强人文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加强学生在科学观、现代观的教育,促使其实现现代人格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结果,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008
[2]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3-12
[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7
[4]母国光,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8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 科学发展观 文化素质 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以人为本"是保证人才优质化的重要手段。科学的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育深入人心。因此,首先需要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做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胡锦涛同志也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各地区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题”。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教育观应当是教育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新理念,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教育产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出发点。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问题
(1)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他们的接受能力强,而辨别分析能力较弱,加之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存在盲目接受各种新观点而不能辨其真伪的可能性,也存在因不能辨别而产生选择迷茫的困惑现象,而一个人大学时期形成的政治观对于以后人生具有基础性的导向意义。所以对于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回避或弱化。
(2)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的“物本”范式,“教育者被视为传声筒,受教育者仅仅被当作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的具体目标,教育结果被作为教育起点,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缺少变化,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整个教育活动也被简化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还有一些违背科学教育观的现象:盲目追求“教育GDP”的增长,追求学生数量的增长、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校园的扩建、教学设施的高配置、追求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布点和规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需要而规定教师要完成科研任务,并追求大课题、大成果、大奖励,迫使许多人写一些、拼凑一些无用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解决不了问题的论文或研究课题,甚或出现“学术腐败”现象,只是为了追求量的增长而不要质与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无异于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犯的“粗放增长”的错误,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
(3)反思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人为教育对象的学科,却忽视或无视 “人”的地位,没有站在“人”的立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且只重视单一的发展。不能全面兼顾,以至于在社会上不能平衡,不能适应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生命情感的丰富性。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把人视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新理论意味着支配常规科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
教育者的现代素质、科学观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学校的各级管理者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教育管理者的带头人,教育目的理念是否科学的问题。现阶段这两方面相对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人绝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靠外在力量便被塑造成某种必然的东西,而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在社会发展中把“人”的价值地位高扬,必然带来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命,从“物的取向”转向人自身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科学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蕴
(1)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接受知识具有感性化的特点,单向度地纯粹理论灌输式的强化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社会本位的引导方式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将社会需要引入大学生个体需要的视野之内,即从每个人对自己发展需要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在道德等方面的要求。社会需要与个体的经验相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对个人德性生成产生作用。个体在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自觉地实现了社会需要,最终实现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社会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要有现代化作保证的,现代化是要靠人来实践的。因此,人的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发展的必然阶段,其结果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理论上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又是现实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重视个体价值。强调要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利益,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开发人的潜能,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以实现。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将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者身上,认真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新变化、新需要、新情况,同时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贯穿以人为本思想,通过有效地改变某些外在因素和条件,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目的,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做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要做好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也阐明过人性的两重性。人作为为自己存在的存在物,他有自己的需要和主观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现实,实现理想。他的生存状态要由这些条件所决定。人性的两重性表明人既是一种事实性存在,又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所以要在价值取向上,充分关注人们的利益,又要区分对象,承认差异,不同层次,要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提高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引导大学生规范调控行为和选择正确地政治方向及创建自己的“意义世界”观。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和方向性进行规范。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就不能融入社会,甚至被社会淘汰。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调控,实质上就是致力于使大学生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动机,变成合乎社会要求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动。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引导大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盲从别人的选择,使每个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使每个人的意义世界真正彰显意义魅力。同时,“随着人自身的发展,人也不断扬弃原有的意义世界,创造出新的意义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大学生不断更新观念,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固守僵化的意义世界观。
(2)“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人性化,丰富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要力求深入浅出,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基层,善于发现、培育、推广基层工作中创造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同时,也要注重自我教育,即内化,讲求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式的办法。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要人性化。既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教学设备、媒介等客观环境,也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因特网等大众传媒,“要满怀热情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力宣传以人为本,营造人本教育的现代舆论环境和氛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从而增强其渗透性的功能。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成长需要并努力创造能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条件;培养和提高和改变全面共同发展为前提。不同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和单一的解决方法,这样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大胆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性的进行操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正确的理论方法。从事物的两面性为出发点,做到兼顾与全面为统一。根据社会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从物质上去,也可以从思想上,还可以从精神上来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的激流所淘汰。
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使学校的教育者认识到以人为本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管理的目的。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才能实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统一。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健康素质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要的是教育者具备科学的教育思维与理念,这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关系到以人为本教育观是否能真正科学的落实的第一步,是决定教育者是否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创新的前提。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强人文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加强学生在科学观、现代观的教育,促使其实现现代人格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结果,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008
[2]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3-12
[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7
[4]母国光,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