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政治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八大”关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析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处理;关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着重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新教材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两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八大关系。
  
  一、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法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努力汲取传统教学中的合理要素,不断强化“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的意识。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二、处理好师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析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必须从“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在思品教学过程中要淡化教师权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允许多元思维,并关注学生的需求与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升华为情感,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法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我成长的需求”。由于学生的互动合作是一种同伴之间的知识、情感、能力和觉悟的交流,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体验。例如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预先进行“我作为消费者,到底有哪些权利?”的小型调查活动,课上分组展示调查结果,从中归纳出消费者享有的诸多权利以及应该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生们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共享研究成果,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思品课“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活动课在思品课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充实学习活动的内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新课程的活力。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新课程教学不再需要掌握‘双基”’的认识误区。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发展。例如在学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这一知识时,我结合课本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项目:请你设计祖国统一后的台湾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当时正值国、亲两党访问祖国大陆,再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美术的元素,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起来。活动中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区旗和区徽,也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思品课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了掌握“双基”与活动的两不误。它也提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对思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人到有趣的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教学氛围与学生课堂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这里的“宽松”绝不是“放松”,更不是“放纵”,教师不能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不能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充当“观众”。这要求教师在开放的思品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张有驰、收放有度,将课堂调控技巧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己的调节监控能力,把课堂教学调控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了“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良好教学状态。
  
  六、处理好备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现实教学中,备课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备书不备人;二是备讲不备练;三是备教不备学。面对新课程,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蕴含的东西备出来,讲出来,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而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一学科的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备课设计的交流,并且要打破学科界限,做到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七、处理好发现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就学习内容而言,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而在发现学习中,则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2)就学生而言,在接受性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发现学习中,则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学习中,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果重过程而轻结论,很可能出现“课上气氛非常热闹,课后教师无限烦恼”的尴尬局面。反之一味地强调结论而轻过程,就重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两者缺一不可,必须注意两种方式的互补,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中介,“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了重能力重素质的发展观,体现了教师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进行适度的挖掘、贴切地联系实际,以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对思品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教学中注意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方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大学生的主体,天之骄子,国之栋梁,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其素质不仅影响着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反映着国家、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发展前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挑起民族复兴的大梁。  说起大学生素质,所包涵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广义
期刊
后进生一般是指品德方面后进或品行、学习均为后进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往往与班级发展要求不相和谐,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制约班集体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力量。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秩序,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学生的态度  因为学生表现后进而全盘否定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地理教学活动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对地理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应确立"激趣意识",注意探索和积累。我在自己的实践中初步尝试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
期刊
关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鸡肋”,“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我想现在正在就教初中历史和正在就读初中历史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这种感觉。  说它“食之无味”,是指老师讲起历史来没劲,学生听起历史来无趣。教师要努力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上课方式,积极主动的研究学生心理,分析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依旧采取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旧模式 ,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空谈一些阶级、革命、
期刊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
期刊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
期刊
一、真言启发学生    元旦前的最后一次课,班长喊起立后,学生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向我祝贺元旦快乐,瞬时间我收到了三十六份快乐和感动。由于三十六名同学的祝贺各不相同,我才了解到这并不是句简单的话,是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元旦礼物。  下课后我问起这特别的创意的由来,学生们说:“因为老师你也很特别,你在批阅作业时会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优缺点,思想状态,努力方向给予客观公正的指导和评价,而有的老师一‘阅’字了之
期刊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更新了观念,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教政治的教师所采用。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受益匪浅。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师和教学而言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料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个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听边看效果好,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弥补这样的不足。教师在课堂
期刊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列入功能性文盲的行列。面对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早已掌握了书上的内容,操作得很熟练,上课时根本不爱听,就是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