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常常会感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不够高,不但表现在对教学效果的质疑和担忧,同时也表现在对老师平时处理突发事件或学生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上。特别是在民办和私立学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都是公主和少爷,可到了学校,穿着同样的衣服,吃着同样的饭,自然也就一视同仁,不能享受特殊待遇。由此家长总会担心自己的小孩离得远,不在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法看到,怕老师会厚此薄彼,怕学生受到欺负不敢回家说等等,在种种不安的心理因素下,学生只要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家长难免就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然而这样的行为却不能解决事情,反而会误导了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为了孩子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我想家校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相互取得信任,教师和家长才能更好地合作,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关键词】教育;家校联系;信任
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等我们很多事情都懂了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不再年
轻。虽说因为缺憾,所以完美。但始终都在人的心理留下了那么一点点遗憾。
本学期是我做班主任的第二个学期,虽不能说已经捻轻驾熟,但也做得有模有样,从不曾和家长红过脸,也从不曾认为自己对学生有偏袒之嫌。就这样的一个直性子,就这样就着一颗为家长,为学生,为学校负责的态度,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小到要学生捡起地上的每片纸张,就是连生活区那边的事情,只要学生有什么端倪,我都不会假装不知道而不了了之。
有一天晚上熄灯后,学生都睡觉了,生活老师也都下班回家了。我们班的男生却还有10几个同学没有睡着。原因很简单,有个稍微比较胖的孩子打呼噜,把宿舍里的个别同学给吵醒了。吵醒后有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罗)叫另外一个同学(吴)去拿生活老师台面上的东西给他吃。那东西其实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不外也就是一个生病了的同学吃药时要送药的陈皮。这之后,居然叫了别人起来吃。就这样一个叫一个,有的吃,有的不吃,有的被叫醒后发现那个胖点的同学确实在打呼噜,都说吵死了,最好别让他睡觉,这样就不会吵啦。于是他们中有一人想了一个“好方法”———按厕所阀门,按下去很大一声“哗”的一下,不奏效再按,你按完了我按,就这样,轮番上阵,结果没把打呼噜的同学吵醒,却把那些已经睡着了的给吵醒了。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了,也就睡意全无,等到第二天早锻炼,被老师发现大家怎么都没精神似的,一问才知道原来还发生了这么一出。
作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同学都告状告到你这了,难道还能当作没事情一样胡混过去吗?那肯定不行!同时我也在纳闷,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情,生活老师怎么连句话也没有呢?我认为生活老师至少应该跟我打声招呼,让我心里有底,别让这群孩子以为班主任也就只是管管他们的学习而已。可惜非常失望,生活老师始终一个字也没提到。倒是我,像在演独角戏一样,把闹事的学生都召集过来问了一个遍。最后确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开始了我的教育。
当我让那个成绩好的同学(罗)复述他的原话,是怎样叫吴去拿生活老师台面上的东西时,他说“你去偷点东西给我吃”。我又问了吴,是这样的吗?吴点了点头,说是!于是我说:“一般老师不用偷这个字,用拿,但是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你的不对。”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说说晚上不睡觉,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睡不好觉的种种不好影响。经过一番教育,同学们一个个都流下了眼泪,或是害怕,或是后悔,我想都有,最后我决定,要打个电话给罗的妈妈,让她知道这件事情,于是我让孩子用我的电话打给他妈妈,他妈妈好像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样,平时表现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无论成绩,行为习惯都很好,一直都那么听话,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呢?!我倒是可以理解她的这种心情,但之后她的行为却让我无法理解。
下午,罗的爸爸和妈妈都来了学校,刚好要接孩子回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于是都来了,我也想好好坐下来和他们聊聊,但是他们来的不是时候,刚好是放学的那会,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别的家长也在等我给大家开放行条,于是我简述了事情的经过,还没说完,罗的妈妈已经对我开批,说我的做事方式有问题。她要问过她儿子再说。我说可以啊。等下你问一下他,我先去班里,等下再跟她聊。就这样她走进我的办公室,又冲了出去。我还没到教室门口,她又席卷回来,说她儿子说没让人去偷,是叫人去拿。说实话,这种行为不是偷是什么???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尽量照顾孩子的情绪,也不要让孩子感觉恐惧,同时又要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我们用了拿这样一个字眼而已。而家长却在这个字眼上跟我较真,让我感觉不堪重负,不单要教育她的孩子,还要做她的思想工作。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毕竟人无完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并不怕孩子犯错,我们只是要孩子知错就改。我们也不是在找家长的麻烦,在斥责家长的过错,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如果我们能携手,我想事情会更顺利,孩子会对我们的教育深信不疑,会更懂得是非对错,懂得尊敬师长,一切良好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锤炼。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信念,尽管在开始的时候和家长的交锋并不是非常地愉快,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忍着委屈,给家长再次打了电话,希望能把心结打开。从家长的角度多去想想,如果是我,我是否也一样会有这样的心情和反应?如果答案是,那么这是人之常情,我应该理解,并积极地去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而把问题严重化。果然,家长并不是完全真的蛮不讲理,而只是一时控制不住。在之后的交谈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事情时候的某些细节问题,比如,我不该打通电话后让孩子和家长讲,因为这样一来,家长一接电话就听到孩子的哭声,肯定心情欠佳,再者就是孩子的表达也不是非常的准确,导致家长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也就免不了多多少少的误会在里面。而家长方面也不好意思地向我道了歉,说不该那样蛮撞,不该对老师持有怀疑的态度,应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也就没有了前面尴尬的场面。是的,打开心来谈一谈,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起来,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平时的点滴工作都做到位,这样家长才会相信你,愿意和你交心,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而相互信任是做好沟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怎样令我们的工作能顺利展开,让家校联系不再流于表面,不再留下缺憾,我想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说服家长,让家长心服口服,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教育,不干预我们的教育方式,手段,那将是我们的另外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教育;家校联系;信任
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等我们很多事情都懂了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不再年
轻。虽说因为缺憾,所以完美。但始终都在人的心理留下了那么一点点遗憾。
本学期是我做班主任的第二个学期,虽不能说已经捻轻驾熟,但也做得有模有样,从不曾和家长红过脸,也从不曾认为自己对学生有偏袒之嫌。就这样的一个直性子,就这样就着一颗为家长,为学生,为学校负责的态度,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小到要学生捡起地上的每片纸张,就是连生活区那边的事情,只要学生有什么端倪,我都不会假装不知道而不了了之。
有一天晚上熄灯后,学生都睡觉了,生活老师也都下班回家了。我们班的男生却还有10几个同学没有睡着。原因很简单,有个稍微比较胖的孩子打呼噜,把宿舍里的个别同学给吵醒了。吵醒后有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罗)叫另外一个同学(吴)去拿生活老师台面上的东西给他吃。那东西其实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不外也就是一个生病了的同学吃药时要送药的陈皮。这之后,居然叫了别人起来吃。就这样一个叫一个,有的吃,有的不吃,有的被叫醒后发现那个胖点的同学确实在打呼噜,都说吵死了,最好别让他睡觉,这样就不会吵啦。于是他们中有一人想了一个“好方法”———按厕所阀门,按下去很大一声“哗”的一下,不奏效再按,你按完了我按,就这样,轮番上阵,结果没把打呼噜的同学吵醒,却把那些已经睡着了的给吵醒了。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了,也就睡意全无,等到第二天早锻炼,被老师发现大家怎么都没精神似的,一问才知道原来还发生了这么一出。
作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同学都告状告到你这了,难道还能当作没事情一样胡混过去吗?那肯定不行!同时我也在纳闷,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情,生活老师怎么连句话也没有呢?我认为生活老师至少应该跟我打声招呼,让我心里有底,别让这群孩子以为班主任也就只是管管他们的学习而已。可惜非常失望,生活老师始终一个字也没提到。倒是我,像在演独角戏一样,把闹事的学生都召集过来问了一个遍。最后确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开始了我的教育。
当我让那个成绩好的同学(罗)复述他的原话,是怎样叫吴去拿生活老师台面上的东西时,他说“你去偷点东西给我吃”。我又问了吴,是这样的吗?吴点了点头,说是!于是我说:“一般老师不用偷这个字,用拿,但是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你的不对。”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说说晚上不睡觉,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睡不好觉的种种不好影响。经过一番教育,同学们一个个都流下了眼泪,或是害怕,或是后悔,我想都有,最后我决定,要打个电话给罗的妈妈,让她知道这件事情,于是我让孩子用我的电话打给他妈妈,他妈妈好像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样,平时表现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无论成绩,行为习惯都很好,一直都那么听话,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呢?!我倒是可以理解她的这种心情,但之后她的行为却让我无法理解。
下午,罗的爸爸和妈妈都来了学校,刚好要接孩子回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于是都来了,我也想好好坐下来和他们聊聊,但是他们来的不是时候,刚好是放学的那会,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别的家长也在等我给大家开放行条,于是我简述了事情的经过,还没说完,罗的妈妈已经对我开批,说我的做事方式有问题。她要问过她儿子再说。我说可以啊。等下你问一下他,我先去班里,等下再跟她聊。就这样她走进我的办公室,又冲了出去。我还没到教室门口,她又席卷回来,说她儿子说没让人去偷,是叫人去拿。说实话,这种行为不是偷是什么???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尽量照顾孩子的情绪,也不要让孩子感觉恐惧,同时又要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我们用了拿这样一个字眼而已。而家长却在这个字眼上跟我较真,让我感觉不堪重负,不单要教育她的孩子,还要做她的思想工作。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毕竟人无完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并不怕孩子犯错,我们只是要孩子知错就改。我们也不是在找家长的麻烦,在斥责家长的过错,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如果我们能携手,我想事情会更顺利,孩子会对我们的教育深信不疑,会更懂得是非对错,懂得尊敬师长,一切良好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锤炼。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信念,尽管在开始的时候和家长的交锋并不是非常地愉快,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忍着委屈,给家长再次打了电话,希望能把心结打开。从家长的角度多去想想,如果是我,我是否也一样会有这样的心情和反应?如果答案是,那么这是人之常情,我应该理解,并积极地去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而把问题严重化。果然,家长并不是完全真的蛮不讲理,而只是一时控制不住。在之后的交谈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事情时候的某些细节问题,比如,我不该打通电话后让孩子和家长讲,因为这样一来,家长一接电话就听到孩子的哭声,肯定心情欠佳,再者就是孩子的表达也不是非常的准确,导致家长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也就免不了多多少少的误会在里面。而家长方面也不好意思地向我道了歉,说不该那样蛮撞,不该对老师持有怀疑的态度,应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也就没有了前面尴尬的场面。是的,打开心来谈一谈,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起来,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平时的点滴工作都做到位,这样家长才会相信你,愿意和你交心,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而相互信任是做好沟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怎样令我们的工作能顺利展开,让家校联系不再流于表面,不再留下缺憾,我想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说服家长,让家长心服口服,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教育,不干预我们的教育方式,手段,那将是我们的另外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