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主要教学生如何应用我们的母语,但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并认为上课与不上课无所谓,天天在说,感觉不到自己的语文学习有多大变化,于是常把语文课当作自己一天学习后的休息课,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一个首要问题,现在我根据自己几年来粗浅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借助绘画、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春》是朱自清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读这篇散文,如同出去郊游一般,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充满春的朝气的画面迎面扑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嬉春图,这些画面单靠老师一人的想象力和口干舌燥的描述是苍白无力的,于是课前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景画出来,并先用作者的话描述,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语言直观化,使学生能更容易的走近作者,走入课文。结果在上课时学生为自己的画和描述流露出了少有的自信,并亲对本堂课都很感兴趣。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部分,它是由田汉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支抗日歌曲,在上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上课时让学生听《黄河大合唱》这支歌曲,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斗志昂扬的向上的气氛,点燃他们的激情,这时让学生在《黄河颂》的乐声中朗诵,体会文章的意义和作者产生共鸣。
2.利用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介绍作品比较多的作者时,可以把他们的作品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去记。又如在教《行道树》时,我想学生对文意难以理解,我让他们分别扮作森林树和行道树来说,说自己优点和难处,最后把二者进行比较得出行道树身上的品质。在表演时,好多学生讲的绘声绘色,得到很好的效果。
3.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全文无疑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能长久的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然而,如何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呢?我让学生以导游身份提前做好准备,中间可以穿插托尔斯泰生平作品背景。上课时,把其他学生当作游客,可以自己配图,也可以看课本前的插图。导游介绍时,游客可以问问题,就这样,整节课学生的身心全部放松,沉浸在瞻仰托尔斯泰墓碑的氛围中,游客(其他学生)问了好多问题。不仅问到了课内,而且涉及到了课外。有好多问题,很有深度,说明学生对全文不仅认真阅读了,更重要的是仔细思考了。下课前,教师在总结时,让学生谈这篇文章的震撼人心之处,好多学生谈的很深入,效果较好。
项羽和刘邦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学生中亦然,因而,我在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时,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以“谁为英雄”为主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不拘泥历史上的定论。并提醒他们参考《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尽量全面了解两位人物,进而准确的去分析。在上课时,他们自动分成两组,按照一般辩论的形式有辩手阐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论辩时,其他学生均可自由发言,最后各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写在黑板上,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时候加以点拨,起到“导”的作用。
总之,要真正的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办报纸、杂志、小阅览室,还可以在朗读时采取接力朗读,挑战朗读等。让学生亲自参加,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能,真正的素质教育贯彻执行,为培养新型的创造型人才而努力。
收稿日期:2010-04-15
1.借助绘画、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春》是朱自清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读这篇散文,如同出去郊游一般,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充满春的朝气的画面迎面扑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嬉春图,这些画面单靠老师一人的想象力和口干舌燥的描述是苍白无力的,于是课前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景画出来,并先用作者的话描述,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语言直观化,使学生能更容易的走近作者,走入课文。结果在上课时学生为自己的画和描述流露出了少有的自信,并亲对本堂课都很感兴趣。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部分,它是由田汉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支抗日歌曲,在上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上课时让学生听《黄河大合唱》这支歌曲,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斗志昂扬的向上的气氛,点燃他们的激情,这时让学生在《黄河颂》的乐声中朗诵,体会文章的意义和作者产生共鸣。
2.利用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介绍作品比较多的作者时,可以把他们的作品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去记。又如在教《行道树》时,我想学生对文意难以理解,我让他们分别扮作森林树和行道树来说,说自己优点和难处,最后把二者进行比较得出行道树身上的品质。在表演时,好多学生讲的绘声绘色,得到很好的效果。
3.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全文无疑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能长久的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然而,如何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呢?我让学生以导游身份提前做好准备,中间可以穿插托尔斯泰生平作品背景。上课时,把其他学生当作游客,可以自己配图,也可以看课本前的插图。导游介绍时,游客可以问问题,就这样,整节课学生的身心全部放松,沉浸在瞻仰托尔斯泰墓碑的氛围中,游客(其他学生)问了好多问题。不仅问到了课内,而且涉及到了课外。有好多问题,很有深度,说明学生对全文不仅认真阅读了,更重要的是仔细思考了。下课前,教师在总结时,让学生谈这篇文章的震撼人心之处,好多学生谈的很深入,效果较好。
项羽和刘邦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学生中亦然,因而,我在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时,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以“谁为英雄”为主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不拘泥历史上的定论。并提醒他们参考《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尽量全面了解两位人物,进而准确的去分析。在上课时,他们自动分成两组,按照一般辩论的形式有辩手阐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论辩时,其他学生均可自由发言,最后各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写在黑板上,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时候加以点拨,起到“导”的作用。
总之,要真正的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办报纸、杂志、小阅览室,还可以在朗读时采取接力朗读,挑战朗读等。让学生亲自参加,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能,真正的素质教育贯彻执行,为培养新型的创造型人才而努力。
收稿日期: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