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入了许多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理解科学探究?探究式的学习应怎样搞?值得思考.
一、创立物理课堂探究情境
这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只有面对直观、生动的感性情境,学生才会有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中,先做演示实验,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把一段用力紧贴在烧杯底上,另一段直接竖放在烧杯底上,然后在杯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一段蜡烛浮起来,另一段紧贴底上的蜡烛没有浮起来.什么原因呢?学生在惊奇之余诱发了兴趣,自然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尝试解释这一物理现象.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时,用一组有关《雨后的彩虹》、《海市蜃楼》CAI的课件和录像片作为课题的引入,在情感目标上能引发学生对现象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渴望积极主动思维和参与探究.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学生感受不深,刺激不大,往往思维不深刻,得不到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在条件设备允许情况下,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在“液化”一节教学设计中,为了说明蒸发的致冷作用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每桌上放二支温度计,几个浸湿的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先叫学生在手上擦一点酒精,来粗略感受蒸发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把酒精棉花裹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蒸发”致冷的作用.再接着让学生重复刚才的二个实验,但加上用书本对着温度计扇,观察温度示数变化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滴二滴酒精在两只手上,将其中一滴涂开,观察哪一只手上的酒精先蒸发完.这样蒸发快慢的条件随着学生自己的探究逐步得出.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一样吗?请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究(提示用水、酒精).这种实验引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能不断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创新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发散性思维到集中思维的过程,在实验探究活动之中,将扩散思维得到的各种可能情况,分别逐一进行检验,作出是非选择,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来提高和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引导、点拔,但要给学生时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时有充分的自由度.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活动中,若教师能够设三个亮度不同的灯泡串联,则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会由亮度不同猜想电路中电流不一样大,最后由实验推翻这个猜想,得出电流相等的结论,但 又引起“电流一样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的思考.进而引起更大胆的猜想,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
四、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
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有评价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再套用旧的评价体系自然会使其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教师不应再用一张试卷、一套标准答案给予分值的评价模式,当然也不能完全脱离学业成绩.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不再单纯按照学习成绩来进行,而是从多个侧面,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评价,特别强调评价的正效应,避免出现负效应.
五、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探究学习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学习方法,并且积极投身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一些最基本的技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
其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组内、在班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对有关问题的见解,发现他人思考、解决问题较好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通过个人之间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冲突,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在活动中也逐渐地学会了与他人的良好交往.可以这样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形式,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以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否创造性地汲取别人的智慧,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开展探究学习,开展创新教育之目的.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及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路多举,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创立物理课堂探究情境
这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只有面对直观、生动的感性情境,学生才会有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中,先做演示实验,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把一段用力紧贴在烧杯底上,另一段直接竖放在烧杯底上,然后在杯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一段蜡烛浮起来,另一段紧贴底上的蜡烛没有浮起来.什么原因呢?学生在惊奇之余诱发了兴趣,自然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尝试解释这一物理现象.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时,用一组有关《雨后的彩虹》、《海市蜃楼》CAI的课件和录像片作为课题的引入,在情感目标上能引发学生对现象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渴望积极主动思维和参与探究.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学生感受不深,刺激不大,往往思维不深刻,得不到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在条件设备允许情况下,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在“液化”一节教学设计中,为了说明蒸发的致冷作用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每桌上放二支温度计,几个浸湿的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先叫学生在手上擦一点酒精,来粗略感受蒸发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把酒精棉花裹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蒸发”致冷的作用.再接着让学生重复刚才的二个实验,但加上用书本对着温度计扇,观察温度示数变化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滴二滴酒精在两只手上,将其中一滴涂开,观察哪一只手上的酒精先蒸发完.这样蒸发快慢的条件随着学生自己的探究逐步得出.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一样吗?请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究(提示用水、酒精).这种实验引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能不断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创新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发散性思维到集中思维的过程,在实验探究活动之中,将扩散思维得到的各种可能情况,分别逐一进行检验,作出是非选择,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来提高和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引导、点拔,但要给学生时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时有充分的自由度.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活动中,若教师能够设三个亮度不同的灯泡串联,则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会由亮度不同猜想电路中电流不一样大,最后由实验推翻这个猜想,得出电流相等的结论,但 又引起“电流一样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的思考.进而引起更大胆的猜想,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
四、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
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有评价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再套用旧的评价体系自然会使其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教师不应再用一张试卷、一套标准答案给予分值的评价模式,当然也不能完全脱离学业成绩.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不再单纯按照学习成绩来进行,而是从多个侧面,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评价,特别强调评价的正效应,避免出现负效应.
五、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探究学习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学习方法,并且积极投身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一些最基本的技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
其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组内、在班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对有关问题的见解,发现他人思考、解决问题较好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通过个人之间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冲突,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在活动中也逐渐地学会了与他人的良好交往.可以这样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形式,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以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否创造性地汲取别人的智慧,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开展探究学习,开展创新教育之目的.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及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路多举,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