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授课的对象——学生是一个个有差别的个体,尤其是高一新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所以教师不能采用同一目标、同一方法来授课,否则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得会,让学生不断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兴趣更浓,信心更足。在英语方面,学生的主动性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不是教得的,而是习得的。让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整体提高,我们要尝试分层教学。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分层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但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也有些争议,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一种观点持赞成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观点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另外许多学校是大班额教学,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班级人数一般在60以上,所以不能盲目地照搬分层教学模式。因此,在这样的班级内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在班级内有效地分层,使之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够让教师有切实的操作性。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一下“班内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为特长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20%;B组为能力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60%;C组为基础生,即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也占20%左右。在分层次教学中,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并适时调整。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1.课堂教学讲授分层。教师应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教同一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制定出相應目标:对基础差的学生落实单一知识点,侧重记忆、重复和模仿,使其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对基础好的学生,要重视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在上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单元时,对A组的学生要求较高,如讲respect这个词要求学生掌握其读音、动词词组的搭配和用法以及其名词的用法,并要求学生会应用该词造句。对B组学生的要求适当降低,而对C组的学生来说可以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2.提问分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设计一些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后练习、作业分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组的学生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相关的英语原文背景资料的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保证考试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B组的学生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知识,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紧扣教材,完成课后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对测试内容分层
在单元检测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内容和对他们的不同要求出题。基础题难度较小,考查本单元的知识点,多是书上或平时练习中出现过的原句或原题。中等难度的题目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一定量的难题,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分层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但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也有些争议,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一种观点持赞成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观点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另外许多学校是大班额教学,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班级人数一般在60以上,所以不能盲目地照搬分层教学模式。因此,在这样的班级内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在班级内有效地分层,使之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够让教师有切实的操作性。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一下“班内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为特长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20%;B组为能力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60%;C组为基础生,即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也占20%左右。在分层次教学中,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并适时调整。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1.课堂教学讲授分层。教师应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教同一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制定出相應目标:对基础差的学生落实单一知识点,侧重记忆、重复和模仿,使其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对基础好的学生,要重视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在上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单元时,对A组的学生要求较高,如讲respect这个词要求学生掌握其读音、动词词组的搭配和用法以及其名词的用法,并要求学生会应用该词造句。对B组学生的要求适当降低,而对C组的学生来说可以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2.提问分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设计一些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后练习、作业分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组的学生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相关的英语原文背景资料的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保证考试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B组的学生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知识,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紧扣教材,完成课后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对测试内容分层
在单元检测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内容和对他们的不同要求出题。基础题难度较小,考查本单元的知识点,多是书上或平时练习中出现过的原句或原题。中等难度的题目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一定量的难题,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