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党和国家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新时期,习近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他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概念,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路线,新论断和新方法,体现了其深邃的思维。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特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特征研究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经济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政治建设方面,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地弘扬。总体来看,这五年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及其不平凡的五年,实现了我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遵循西方发展经济的模式,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近些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的方针。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新常态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消费,投资,出口逐渐转为创新驱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祉,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
1越发注重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我国环境状况的具体实际,从宏观出发,制定出相关的策略。习近平曾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关键还是在国家的宏观方面。具体上看,首先,可以提高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地位,使其充分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相关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承担起重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之中,为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驾护航。其次,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过去,很多地方和地区衡量政绩的标准就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现在,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2凸显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治理方式,更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地培育出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然而,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时,面临着复杂的形式和一系列的困境。首先,在企业中,创新的标签化现象过于严重。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并未付出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面对的对象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由于未来是多变的,未知的,难以把控的,这就会使创新具有一种不确定性。最后,创新的资源不足。任何的创新都不是空想中的创新,而是建立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创新。任何一种资源的匮乏,都可能使创造难以生存。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这些困境并不意味著企业应该坐以待毙,无路可走。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和研发实力,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教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应着力塑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最后,国家在必要时给予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国家应该集中精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技术、资源的支持。
3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还是为人类自身利益考虑,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为主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从经济的视角剖析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充分考虑人类后代的前途和命运。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从现实出发,积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立足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突出的生态难题,不断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则是从宏观出发,强调制度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广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一个发展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从狭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还很长且崎岖。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2]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7-9-30(6).
[3] 习近平.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0-05(1).
[4][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4).
[5]习近平.在新时代继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17-12-08(7).
作者简介
方天(1995-),男,籍贯:安徽宁国,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特征研究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经济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政治建设方面,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地弘扬。总体来看,这五年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及其不平凡的五年,实现了我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遵循西方发展经济的模式,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近些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的方针。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新常态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消费,投资,出口逐渐转为创新驱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祉,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
1越发注重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我国环境状况的具体实际,从宏观出发,制定出相关的策略。习近平曾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关键还是在国家的宏观方面。具体上看,首先,可以提高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地位,使其充分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相关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承担起重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之中,为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驾护航。其次,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过去,很多地方和地区衡量政绩的标准就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现在,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2凸显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治理方式,更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地培育出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然而,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时,面临着复杂的形式和一系列的困境。首先,在企业中,创新的标签化现象过于严重。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并未付出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面对的对象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由于未来是多变的,未知的,难以把控的,这就会使创新具有一种不确定性。最后,创新的资源不足。任何的创新都不是空想中的创新,而是建立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创新。任何一种资源的匮乏,都可能使创造难以生存。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这些困境并不意味著企业应该坐以待毙,无路可走。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和研发实力,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教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应着力塑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最后,国家在必要时给予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国家应该集中精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技术、资源的支持。
3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还是为人类自身利益考虑,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为主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从经济的视角剖析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充分考虑人类后代的前途和命运。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从现实出发,积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立足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突出的生态难题,不断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则是从宏观出发,强调制度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广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一个发展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从狭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还很长且崎岖。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2]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7-9-30(6).
[3] 习近平.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0-05(1).
[4][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4).
[5]习近平.在新时代继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17-12-08(7).
作者简介
方天(1995-),男,籍贯:安徽宁国,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