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情绪取个名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专家:周 正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专家,《人物新周刊》专访人物,主持凤凰网《周正心理时间》、湖南卫视《周正亲子智慧》,因其观点鲜明、尖锐、务实而被誉为新锐实证心理学家。
  
  一个人有很多种情绪。你能说出多少?
  高兴、快乐、生气、悲伤、忧郁、厌烦、轻松、紧张、内疚、惊恐……
  还有吗?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情绪怎么也说不出口?非得要别人提醒,才会想到这种情绪,但在企图承认自己也有这种情绪时却不停在犹豫?
  记下这些情绪吧,它就是阻碍你追求快乐的“问题情绪”。
  在追求自己热爱的生活之路上,人总会遇到这些拦路虎。当人企图改变自己的人生时,那些隐藏在习惯里的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无形的障碍。过多的恐惧、愤怒,会影响一个人正常思考的能力,而且它还非常顽固,挥之不去。如果说人的情绪会像天气一样变化不定,那么问题情绪就是天空里的乌云。
  最常见的解决问题情绪的办法就是去寻找这种情绪背后代表的意义,以及去探寻这种情绪的反应模式。这种方法是如此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你只需要像个科学家那样,观察情绪并如实记录。如果你以前从来没做过这种客观审视自己情绪活动的话,那么第一次做时会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触,感到自己的存在非同寻常。
  但有时,情绪很难描述或捕捉。尽管它很强烈,却很难领会。这时你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对这种“问题情绪”加深了解。何时会产生这种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怎么产生的,又由于什么样的行为而愈演愈烈?
  通过把事情和情绪联系起来,会认识到情绪的根源,从而把以往的伤痛表达出来。找寻到那些感受,而不是企图改变它,是寻找情绪的根本准则。了解那些艰难的、意味深长的情绪,任由自己把它宣泄出来,这远比给自己寻求开脱的借口更有实际价值。那些借口就算再合理和符合逻辑,也无法改变当事人的感受。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情绪,那还有一种更深入的方法。你可以做一份情绪列表,在里面写上你所有能想到的情绪。每天都随身带着这张表,随时在你当下的情绪旁边做标记。这样一天下来,你就能对自己的情绪有清晰的了解。如“愤怒”旁边的小记号可能非常多,而“幽默”旁边则很少,这就说明你的情绪模式如此。这种模式是自孩童时代就有了呢,还是前几年发生过什么事后才如此?是只有你一人如此,还是你全家人的情绪都是这种模式?你的家人用这种模式教育孩子吗?无论你从这种情绪模式里发现了什么,它都反映了你自身的状态,其意义不可低估。
  如果这不是你的情绪模式,只是你短暂时期内的情绪反应,那就不妨去找寻它的心理成因,可能是一件你没注意到的事情造成了这种影响。人的心理模式就像河流,如果没有外界的影响它就会一如既往地奔腾下去,这是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近期发生的事情中去寻找答案。这个答案,对你意义非凡。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很难捉摸和描述,那就硬着头皮去给它取一个名字,并且尽量体会。可能这时的情绪是个多方面情绪的综合体。比如欢乐与悲伤并存,或是焦躁与痛快并存。不要否认它的正当性,只是把它列到你的情绪列表中去,然后看看自己一天中有多少次产生过这种奇怪的情绪。
  这种做法应持续至少三天。在最开始,你会发现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感受上是如此之难,各种各样的破事都会让你的注意力分散。这时候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做下去,你很快就会积累出一份自己的情绪列表。
  这时你已经学会了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投往内在。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穷鬼忽然发现在自己的床下藏着大笔的财宝,他可能会每天无数次地数金币,或是把这种“伟大”的发现与人共享。在这个过程里要注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听你的唠叨。
  但这毕竟只是个过程,你很快就会习惯这种从自我中获得力量的模式,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得到缓解。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其中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时,那些困扰你的“问题情绪”也就随着消散了,不是吗?
  图/李景山 编辑/芦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大四女生,平时喜欢看心理类杂志,《青年心理》是我经常阅读的杂志之一。2009年第3期的《信任构成爱的桥梁》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所搭乘的游轮行进到越南岘港时,适逢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他随即在游轮上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受难者募集捐款,船上的人无论相识与否,都纷纷捐款。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能够慷慨解囊,而不怀疑作者会“中饱私囊”,而那位出租车司机却“趁火打劫”?我觉得人与人在最初交往时,一般不
期刊
如果说,时间是衡量生命的客观尺度和唯一标准的话,分配时间也就是分配生命了。我以为,这是一种在人生奋斗产生紧迫感的前提下,对时间、对生命的觉悟或者觉醒,是想用另外的诸如自勉、努力、奋发、进取的方式来补充和延续生命的长度、扩展本来有限的生命内涵的一种态度。  我读过一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无言的爱》,作者早在1994年就有了如是的觉醒,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我想,若以60岁来假定我生命的
期刊
几百份简历如石牛入海,你开始担心这辈子是否还能找到工作;  连续十几次面试被拒,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屡屡遭遇“潜规则”,你开始怀疑职场中是否还有公平竞争;  ……  无疑,2008年底掀起的金融海啸将无数人推向择业深渊的同时,也带入了心灵挫伤的谷底。不断攀升的待业人数与因经济危机不断缩小的岗位需求,这就是理想与现实间赤裸裸的差距,而我们从未在这差距中跌得这么狠,这么疼。  一个人
期刊
隐:  您好,我很喜欢你们的杂志,很信任你们,希望从你们那里得到解决的办法。  我遇到了件麻烦事,可能几个月后会牵涉到一个人的生命,我不知道到时候该怎么办。  我和他相恋4年。刚开始,我一心认定他是我的另一半。我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健康、智慧、大度、上进,足矣。这些我刚开始都跟他说过。甚至刚在一起时,我对他说,如果他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他说他会做到。  可是直到他2007年大学毕业
期刊
传说麦当劳、肯德基的招聘职位,在清华北大大受欢迎。很难讲,这些天之骄子是怎样把“假期打工地点”变成“求职热门选择”的。但是,从心理的正常趋势来看,如此大的转变必然是经历了相对等,甚至更为巨大的挫折、落差后方能形成。求职受挫后,每个人的心灵都必须经受或多或少的磨砺与考验,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屈辱感 感觉丢脸,不想见同学、好友,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现在我好像特敏感,如果谁问我一句‘签了没
期刊
年轻人聚会交流有他们的困惑和委屈,家长们扎堆聊天也会有他们的辛酸与哀愁。一位常常语出惊人、其观点又被大家频频认同的友人,近日再度有感而发地爆出新锐评说“不要做可怜父母”!  过去就有著名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说,今天之“可怜父母”依然比比皆是,为孩子就业苦恼,也为孩子就业之后的种种尴尬而发愁;为孩子搞不上对象发愁,更为孩子找的对象的样样不称心而苦恼……细想之,几乎就没有他们不发愁不苦恼的事。这位友
期刊
2008年9月,当我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砸出去几百份简历耗上四个月的时间,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我肯定会认为他在开玩笑。但是,很不幸,现实常常就是个残酷的玩笑。  5岁就开始练字,对书法的热爱让我三年前辞去工作,考取了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像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我花在简历上的银子已经超过3000块。但是,它们无声无息被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所吞噬。也知道几率不大,但是即使如此仍然得投,人人都
期刊
充满颓废感的图片、劲爆荒诞的音乐,以及天花乱坠不知所云的网络签名……这些令60后、70后的“老古董”们匪夷所思的“火星文”和“脑残体”,以标新立异的姿态携“非主流文化”之名正式登陆大众生活。  显而易见,这些“非主流现象”无不张扬、宣泄着各种各样的躁动情绪。对于文化价值观尚未清晰牢固、恰逢青春逆反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些情绪很容易引发共鸣,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缺乏节制和判断力,情绪颓废、脆弱,容易封闭自
期刊
传说中的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他永远只在要打败敌人的那一刻出现。白光一闪,刀子就插在了它该在的地方。或是咽喉,或是心口,反正都是最致命的地方。  小李就是这样一个“飞刀”高手。只是她并不是李寻欢,而是我的一位来访者。  小李名叫李墨,那天她和她爱人张星一起来到咨询室。看得出,两人是夫妻关系本身出了问题。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分坐得很开。眼神互不相望,即使偶然看到了,也急忙闪开。  从外表上看,两人都应
期刊
语言是爱情中最无力的工具。一个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  我很纳闷儿地问他:古今中外所有的情书如果摞起来,估计可以顶到月亮。那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浪漫,煽动迷醉了多少痴情男女。怎么可以说语言最无力呢?  他告诉我:一份爱情,多是开始于语言。男男女女们用舌头和笔头表达爱意。可是表达完了呢?还是要渐渐舍弃这个工具,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甜言蜜语不能当饭吃。那种心灵的契合,是从生活中的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