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两大方面阐述如何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思维发展 有效问题 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会利用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问题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问题的设计比较单一,思维含量低;问题的难度不合理,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的设计没有层次性,缺乏联系。这些问题使课堂提问低效或无效,学生的思维难以发展。本文结合外研版教材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
精心设计问题是有效实施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要在深度研读教材和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 深度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教材,细致研究每册教材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及同一知识点在每册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每一模块、每一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要理解教材的内容,明确模块、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只有将这些了然于心,才能真正弄清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
2. 精准分析学情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课堂交流、教学后测等形式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的问题,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1. 立足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问,诱发发散性思维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问,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使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一课的教学内容是用can谈论自己或别人的优势和特长。而在四年级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等句型询问他人的能力与说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先通过课件出示自己做运动的简笔画,并提出问题“What can I do?”,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不完整的简笔画发挥想象,运用“Can you...?”猜测老师能做什么运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复习旧短语和句型。接着在师生真实的互动交流中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课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围绕主题设问,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或交际。教师要围绕主题,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1 Where are you going?一课时,本模块的主题是有关旅行计划。在拓展环节,教师利用国庆节快到的契机,设计了问题情境“Where are you going for National Day?”,让学生在小组里运用“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are you going to...?”等句型交流各自的国庆旅行计划。情境创设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在这样的互动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抓住文本主线设问,强化逻辑性思维
文本主线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体现了文本的内在层次和逻辑关系。学习文本时,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围绕文本理解的一系列重点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构建思维路径,从而发展逻辑性思维。
例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2 Im in New York now.一课的文本内容是大明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有关大明到纽约的旅行经历。在学习文本时,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Where is Daming now? / When did Daming arrive there? / Who met Daming at the airport? / How did they go to their home? / What did Grandma cook for them?”几个重点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4. 善用文本留白设问,发展想象思维
小学英语教材中总有些本文留白能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文本留白,把握时机设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生活体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例如,四年级上册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一课,讲述的是Ms Smart一家到海南旅行的事。在机场上,Sam和Amy碰到了要去看望爷爷(或外公)的小勇。文本中,小勇和Sam两人交流各自计划在海南要做的事,却没有谈及Amy计划在海南要做的事。教师就抓住文本的此留白处,在解决问题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环节中,设计了If you are Am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合理想象Amy计划要做的事。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运用“Im going to...”句型给出个性化的、多样性的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操练本节课的主要句型,提高了语言技能,又發展了想象思维。
5. 关注育人价值设问,提升批判性思维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建构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Are you feeling bored?》一课时,在学习文本内容后,教师抛出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Lingling and Amy?”,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玲玲和Amy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语: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深度解读教材和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庆芳.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为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利用有效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QJYKT2019-1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思维发展 有效问题 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会利用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问题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问题的设计比较单一,思维含量低;问题的难度不合理,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的设计没有层次性,缺乏联系。这些问题使课堂提问低效或无效,学生的思维难以发展。本文结合外研版教材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
精心设计问题是有效实施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要在深度研读教材和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 深度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教材,细致研究每册教材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及同一知识点在每册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每一模块、每一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要理解教材的内容,明确模块、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只有将这些了然于心,才能真正弄清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
2. 精准分析学情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课堂交流、教学后测等形式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的问题,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
1. 立足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问,诱发发散性思维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问,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使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一课的教学内容是用can谈论自己或别人的优势和特长。而在四年级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等句型询问他人的能力与说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先通过课件出示自己做运动的简笔画,并提出问题“What can I do?”,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不完整的简笔画发挥想象,运用“Can you...?”猜测老师能做什么运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复习旧短语和句型。接着在师生真实的互动交流中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课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围绕主题设问,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或交际。教师要围绕主题,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1 Where are you going?一课时,本模块的主题是有关旅行计划。在拓展环节,教师利用国庆节快到的契机,设计了问题情境“Where are you going for National Day?”,让学生在小组里运用“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are you going to...?”等句型交流各自的国庆旅行计划。情境创设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在这样的互动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抓住文本主线设问,强化逻辑性思维
文本主线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体现了文本的内在层次和逻辑关系。学习文本时,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围绕文本理解的一系列重点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构建思维路径,从而发展逻辑性思维。
例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2 Im in New York now.一课的文本内容是大明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有关大明到纽约的旅行经历。在学习文本时,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Where is Daming now? / When did Daming arrive there? / Who met Daming at the airport? / How did they go to their home? / What did Grandma cook for them?”几个重点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4. 善用文本留白设问,发展想象思维
小学英语教材中总有些本文留白能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文本留白,把握时机设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生活体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例如,四年级上册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一课,讲述的是Ms Smart一家到海南旅行的事。在机场上,Sam和Amy碰到了要去看望爷爷(或外公)的小勇。文本中,小勇和Sam两人交流各自计划在海南要做的事,却没有谈及Amy计划在海南要做的事。教师就抓住文本的此留白处,在解决问题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环节中,设计了If you are Am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合理想象Amy计划要做的事。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运用“Im going to...”句型给出个性化的、多样性的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操练本节课的主要句型,提高了语言技能,又發展了想象思维。
5. 关注育人价值设问,提升批判性思维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建构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Are you feeling bored?》一课时,在学习文本内容后,教师抛出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Lingling and Amy?”,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玲玲和Amy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语: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深度解读教材和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庆芳.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为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利用有效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QJYKT2019-1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