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现状,在深入分析生源、学情和就业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文章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进一步详细探讨了高职教育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观念和社会生存能力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合素质 生存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養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这种观点的现代意义就是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职教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拼搏精神、理智的分析判断能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其内心深处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个人生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调节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1 高职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成功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各行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娴熟的高素质人才,但在生源、学情、教学和就业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1.1 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素质整体下滑
从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到2011年,我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数量已由474所发展到1228所,2011年高职招生计划326万多,近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数675万的一半。经过十来年的飞速发展后,近年来高考生源明显减少,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开始出现降分录取、登记入学的情况,尽管如此,《新快报》2012年8月22日刊文山东仍出现96所高职院校三次投档无一人报考的现象。随着入学门槛的越来越低,生源素质自然难以保证,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己、生活和社会的真正理解,在社会行为上显得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问题上,与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具备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不相符,要么盲目过高估计自我,眼高手低,说起来行,做起来不行;要么有思想、好思考,但又过于偏激、固执和理想地看问题;要么渴望成才,但又急功近利,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始终不足。
1.2 学生基础积累不足,畏难情绪突出,学习主动性不强
因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得素质教育的倡导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仍是只关注少数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大多数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得不到重视,在家又令家长失望,甚至是被埋怨的对象,长期没得到应有的正确关爱和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发展不平衡,甚至双重缺失。又恰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迫于高考成绩的原因而接受高职教育,因积习和低劣情感态度价与值观倾向影响,入学后生活、学习氛围突然的自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其他价值观的冲击,应接不暇的游戏、网络诱惑,以及每天所学知识、技能需要消化、巩固的压力,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加倍放大,慢慢开始厌学逐渐到迷失自己,对学业由进校的满腔热忱到心灰意冷,最终发展到教室玩手机,寝室打游戏,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禁不止。
1.3 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相关度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
在当前高校应往届毕业生近千万,经济形势较困难的情况下,高职生就业形势面临就业容易,但专业对口度和学生就业满意率却较低的现状。据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2011届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离职率、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等数据调查显示,数据如图1所示: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通过专场招聘会和求职网站等形式,自己主动出击、竞争获得与专业相关职位而就业的比例不高,最主的要渠道还是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通过推荐获得与专业不一定相关岗位而就业;另外,平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的薪资待遇和中低端制造服务业职位的社会地位在多数毕业生眼中并不满意,多数学生总难在个人能力、兴趣爱好、薪资待遇、发展前途与企业要求和社会现实之前找到交集,最终选择了放弃所学的专业技术而从事了别的职业。
2 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的原因、更是当代教育的缺憾,尽管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培养,但仍然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对社会现实、行业现状、企业要求的正确认知和判断,缺乏大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决策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进入市场选择和社会竞争后难以正确定位自己,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健全情感素养、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各种社会生活、学习中经过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出的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个人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目的、意义和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根本看法,总是伴随着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高职教育中根据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反映出的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主要特点,结合他们内心所关注的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和社会、行业、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困难挫折中具有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良好的情感素养和人格品质,在解决实际的学习、生活问题时,能主动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错误的价值观,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拥有高度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坚持性。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促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人的思想、言谈和举止既受生活环境、积习的影响,又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所有体验都会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构建带来影响,而且新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向又反过来强化其行为举止,如此反复,最终形成对自己、对学习、对职业认识、判断的标准和价值的取向,积极乐观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其更加努力学习,反之,消极悲观的价值取向促使其更加厌学。因此,只有加强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其用正确的视角认识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自己在学习中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体验后总是获得更多愉快、兴奋、赞赏、喜爱和崇敬等积极、乐观的感悟,才能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和社会现实树立自己的信心和目标,去真正探索职业、行业、企业甚至是岗位的内在特征,养成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旅途即将迈入社会的新起点,要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和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懂得“做事”,又会“做人”。高职教育应根据学生在学习、就业等问题中思想言行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企业對他们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选择、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等他们热切关注的实际问题,培养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认识、职业品格、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不只专注于知识技能的训练,更能在自己的职业理想、专业技术和企业现状间有足够的认识并找到切合点,从容做到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优势等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期望,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把握机会,实现早日圆满就业,融入社会。
3 结语
从当前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现状来看,高职教育中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并不是关于某个行业、岗位的专门知识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只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他们面对学习、就业和社会生活时才能遵循规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和价值观念,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并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就业竞争,不以“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等待就业,不以个人暂时的好恶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基金资助: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项目编号【GDGZ10072】
参考文献
[1] 孙宏安.情感态度价值观概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7-13.
[2]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10.
[3] 麦可思团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团队.201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成都: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
[4] 罗晓珍.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8.
[5] 阚丽.高职院校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1):23-25.
[6] 李保峰.关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7.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合素质 生存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養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这种观点的现代意义就是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职教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拼搏精神、理智的分析判断能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其内心深处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个人生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调节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1 高职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成功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各行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娴熟的高素质人才,但在生源、学情、教学和就业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1.1 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素质整体下滑
从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到2011年,我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数量已由474所发展到1228所,2011年高职招生计划326万多,近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数675万的一半。经过十来年的飞速发展后,近年来高考生源明显减少,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开始出现降分录取、登记入学的情况,尽管如此,《新快报》2012年8月22日刊文山东仍出现96所高职院校三次投档无一人报考的现象。随着入学门槛的越来越低,生源素质自然难以保证,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己、生活和社会的真正理解,在社会行为上显得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问题上,与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具备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不相符,要么盲目过高估计自我,眼高手低,说起来行,做起来不行;要么有思想、好思考,但又过于偏激、固执和理想地看问题;要么渴望成才,但又急功近利,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始终不足。
1.2 学生基础积累不足,畏难情绪突出,学习主动性不强
因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得素质教育的倡导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仍是只关注少数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大多数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得不到重视,在家又令家长失望,甚至是被埋怨的对象,长期没得到应有的正确关爱和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发展不平衡,甚至双重缺失。又恰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迫于高考成绩的原因而接受高职教育,因积习和低劣情感态度价与值观倾向影响,入学后生活、学习氛围突然的自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其他价值观的冲击,应接不暇的游戏、网络诱惑,以及每天所学知识、技能需要消化、巩固的压力,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加倍放大,慢慢开始厌学逐渐到迷失自己,对学业由进校的满腔热忱到心灰意冷,最终发展到教室玩手机,寝室打游戏,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禁不止。
1.3 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相关度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
在当前高校应往届毕业生近千万,经济形势较困难的情况下,高职生就业形势面临就业容易,但专业对口度和学生就业满意率却较低的现状。据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2011届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离职率、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等数据调查显示,数据如图1所示: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通过专场招聘会和求职网站等形式,自己主动出击、竞争获得与专业相关职位而就业的比例不高,最主的要渠道还是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通过推荐获得与专业不一定相关岗位而就业;另外,平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的薪资待遇和中低端制造服务业职位的社会地位在多数毕业生眼中并不满意,多数学生总难在个人能力、兴趣爱好、薪资待遇、发展前途与企业要求和社会现实之前找到交集,最终选择了放弃所学的专业技术而从事了别的职业。
2 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的原因、更是当代教育的缺憾,尽管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培养,但仍然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对社会现实、行业现状、企业要求的正确认知和判断,缺乏大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决策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进入市场选择和社会竞争后难以正确定位自己,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健全情感素养、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各种社会生活、学习中经过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出的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个人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目的、意义和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根本看法,总是伴随着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高职教育中根据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反映出的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主要特点,结合他们内心所关注的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和社会、行业、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困难挫折中具有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良好的情感素养和人格品质,在解决实际的学习、生活问题时,能主动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错误的价值观,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拥有高度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坚持性。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促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人的思想、言谈和举止既受生活环境、积习的影响,又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所有体验都会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构建带来影响,而且新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向又反过来强化其行为举止,如此反复,最终形成对自己、对学习、对职业认识、判断的标准和价值的取向,积极乐观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其更加努力学习,反之,消极悲观的价值取向促使其更加厌学。因此,只有加强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其用正确的视角认识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自己在学习中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体验后总是获得更多愉快、兴奋、赞赏、喜爱和崇敬等积极、乐观的感悟,才能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和社会现实树立自己的信心和目标,去真正探索职业、行业、企业甚至是岗位的内在特征,养成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旅途即将迈入社会的新起点,要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和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懂得“做事”,又会“做人”。高职教育应根据学生在学习、就业等问题中思想言行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企业對他们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选择、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等他们热切关注的实际问题,培养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认识、职业品格、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不只专注于知识技能的训练,更能在自己的职业理想、专业技术和企业现状间有足够的认识并找到切合点,从容做到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优势等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期望,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把握机会,实现早日圆满就业,融入社会。
3 结语
从当前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现状来看,高职教育中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并不是关于某个行业、岗位的专门知识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只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他们面对学习、就业和社会生活时才能遵循规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和价值观念,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并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就业竞争,不以“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等待就业,不以个人暂时的好恶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基金资助: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项目编号【GDGZ10072】
参考文献
[1] 孙宏安.情感态度价值观概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7-13.
[2]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10.
[3] 麦可思团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团队.201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成都: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
[4] 罗晓珍.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8.
[5] 阚丽.高职院校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1):23-25.
[6] 李保峰.关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