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六步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为例从“设疑定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创新—多元评价—课外延伸”等步骤实施“六步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关键词】生物学 六步教学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自主探究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91-02
  六步教学法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魏书生提出的教学模式,它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可具体延伸为设疑定标,创设探究情境;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开放探究环境;创新引导,挖掘探究潜能;多元评价,享受探究乐趣和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六步教学法在语文学科应用较广,英语、化学、物理、历史等均有所应用,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比较少见。本文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例,阐述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尤其是帮助普通高中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六步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设疑定标,创设探究情境。设疑定标,就是要在学习新课之前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或播放最新相关视频。导入内容的关键是必须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变抽象的内容形象有趣。比较新颖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学习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还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且要有意识让学生专注目标的展现。通过设疑定标,能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基础。课堂呈现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也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重点,做到学习的明确性,避免盲目学习。
  《生態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教师可结合当地的特色风景播放“山区农业保持原生态绿色传统”视频或结合本地旅游特色展示北流大容山森林风景图片。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
  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通过具体视频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借此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的一步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前出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很容易体会到成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可能出现分心、懒惰、不自觉查找资料阅读课本等现象,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组织学生学习,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学生要适当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及时点拨和帮助。关键的一点就是结合学情分析,但凡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应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方式寻求答案,教师只能适当点拨,不要急切否定学生的想法和答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教师设置情境:假如你深处大容山森林公园,呼出了一个 CO2 分子,想象一下,这个 CO2 离开你后,会开始怎样的旅行?请你充分发挥想象,自主绘制一幅画叫作“碳先生的旅行”。
  学生看着如仙境般的风景,如身临其境,结合教师提出的任务与教材内容,拓展思维,随意发挥想象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生也能在较欢快的环境中大致构建出一幅与本节内容联系紧密的“碳先生旅行图”。
  (三)合作交流,开放探究环境。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各自分工,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和智慧,展示最终的成果。这样的方式,大大改善了教师“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但这一环节又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基础很差的学生不配合,学生心浮气躁、懒于动脑,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设置内容,从高一开始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在上一个环节学生画图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合作交流任务。
  合作交流一:结合第 100 页思考题与本小组所画的图,总结“碳循环模式图”。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结果。
  通过讨论交流详解上面的问题,从所画的图中提取关键词,理清碳循环的整个过程。师生共同构建碳循环模式图,总结共性,总结碳循环特点,进而引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合作交流二:温室效应。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从 CO2 的来源和去路分析温室效应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到相应措施。
  (四)创新引导,挖掘探究潜能。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学习结果进行质疑,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或迁移性训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中,在学生已有能量流动和本节前面物质循环为基础,可以适当创新,出示某一农户单一的经营模式(肥料—水稻—猪,肥料—桑—蚕,饲料—鱼),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减少投入,增加收入,全面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素质,打破单一答案的传统思维。   根据所学的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究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调查身边造成温室效应、水质富营养化、酸雨等的具体事例,并寻找可行的缓解的方法。选其一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多元评价,享受探究乐趣。为了测试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以便教师能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对学生前面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新课改强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要灵活运用多层次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知识获取、能力提高、研究报告等进行评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一章书等或每天、每星期、每月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以便教师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必要性。目前的教育大多以学业成绩作为最终评价。“六步教学法”强调多元评价。本节内容融合了课堂“碳先生的旅行”展示,“碳循环模式图”、“温室效应”等内容课堂的生生之间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有对应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具体教学目标、学生、内容方法等,可适时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强化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六)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間。为了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设计课外延伸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课堂上未尽兴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受课堂时间容量限制,课堂上无法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拿到课外完成。比如“碳循环”延伸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可以延伸到课外,这样便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完成调查报告,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本节内容结束的最后,增加联系社会联系生活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强化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实践反思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内容,大多数的教学设定上都以单一的“碳循环模式图”呈现给学生,简单了解“温室效应”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三大模块,整节课教学比较枯燥无味。本文通过实施“六步教学法”,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充实了整节课内容,由生活入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再回归到生活中,活跃了整堂课。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应用拓展能力。
  但是,高中学生学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班级学生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如何能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以及联系生活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如何有效设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这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总之,“六步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改变,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从社会到学校,从老师到家长、学生都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 璇.浅议魏书生六步教学法[J].现代交际,2009(11)
  [2]王卿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视觉化教学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6(1)
  [3]王全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六步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
  [4]徐 杰.“教学做合一”模式下六步教学法的运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2)
  【作者简介】刘春夏,广西玉林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在职研究生,2017年中南六省(区)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组织的现场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例论述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从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建立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校企合作,建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实训基地成为职业素质训导中心和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生源的特点,阐述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浸润式”教学的意义,论述实施“浸润式”教学的策略,通过优化物理课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边远地区 高中物理 “浸润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B-0146-02  中学物理“浸润式”教学的“浸润”是指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策略应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与学习成绩呈明显的正相关;学生语文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偏低,年级与性别的不同也存在学习策略应用水平的差异。针对语文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偏低存在的学习动力系统问题、操作系统问题以及控制系统问题,提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策略水平需要促进这三个系统协调发展,重塑学生积极自我形象,促进校本课程建设与因材施教,加强教师培训,改革教学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主题词汇复习课中应用,以人教版必修二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为例,提出高三英语单元主题词汇复习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回归课本语篇,复习和巩固课本单元相关词汇;依托语境,呈现目标词汇的深层运用,尤其关注一词多义和同义词;紧扣主题,强化目标词汇在新语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三英语 词汇复习 第二课时 单元主题 语境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以《都是借条惹的祸—— 借条的规范写作》为例进行微课设计,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反思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解决教学重难点和丰富中职语文教学素材、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特点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制作微课、根据授课内容判断是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为例,论述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打造“智慧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26-02  传统的课堂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教学实践的改良、优化,一直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在扎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以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为例,提出设置跨专业课程、夯实专业基础、注重技能创新、优化校企机制等做法,以有效推动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 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物流 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14-02  随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以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为导向,在语文学科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引领下,以例助讲,从审题立意到构思行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 逻辑思维 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B-0129-03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语文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师德意识不强、实习过程师德要求不严、不注意工作中的礼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问题,论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策略:实习期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增强实习生的师德修养;重视职业礼仪教学,做到学用两结合,创设浓厚的校园礼仪文化;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学生的吃苦意识;跟进实习管理,加强师德指导,让学生时刻牢记师德。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特殊教育高中学校茶艺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当前特殊教育高中学校教学现状,从职业生涯、实践锻炼、社会活动以及茶艺师资格认证四个方面论述特殊教育高中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特殊教育 职业技能 茶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32-02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