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艺术街与艺术家 |
底特律东部的麦克杜格尔-亨特区面积不大,有许多独门独户的房子。那里曾经是美国工薪阶层住得最好的地方。二战前后那些年里,许多汽车行业和制造业的工人来到这里。他们不少人就职于附近的帕卡德汽车厂,它曾是全球最大的豪车制造商之一。现如今,整个街区满是空地与危楼。如果你不是麦克杜格尔-亨特区的居民,你几乎就不可能前去造访——除非是为了看看那条穿越了四个街区的海德堡街。
去年秋天一个晴朗的早晨,海德堡街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泰里·吉东正站在街道中间,和一个邻居聊天。吉东身后有一幢白色的旧房子,它周身遍布彩色圆点,这是吉东家世代居住的地方。1947年,他的曾祖父购置了这处房产。现在吉东已经不住在这里了,但他差不多每天都会回来。这片城区变迁频繁,唯有吉东一直都在。提起海德堡,他就来了兴致:“这是一条特别的街,回到这里像回到过去。老房子在跟我说话,我能看见自己儿时玩耍的样子。我离不开它。”
| 从废墟中兴起——又归于废墟?|
几十年间,底特律逐渐变得空空荡荡,吉东不想看着自己心爱的街道日渐破落。越来越多的人搬走了,吉东把人们留下的东西收集起来,并把它们整合到雕塑、绘画和布置的景观里,打造出了海德堡现在的模样。
过去30年里,海德堡艺术街名气渐长。尽管当地人对其意见不一,但在美国国内其他地方,人们十分赞赏吉东的一片忠心,在欧洲更是如此。评论家交口称赞,说这是过去50年里美国人创作的伟大艺术品之一。近年来,海德堡艺术街已成为底特律最受欢迎的观光地之一,每年能吸引20万名游客。
在艺术史上,“外行艺术”这个词暗示作者通过非学院派的、未经训练的方式创作艺术品,这个曾经放在吉东身上的标签已经越来越不合适了。去年,吉东已经在纽约马托斯画廊展出作品,画廊还在为他筹备十一月的个人展。最近十年,艺术圈才开始跟上吉东的脚步,开始欣赏里克·洛在休斯敦的排屋项目(艺术家们重新修缮了休斯敦第三区的废弃房屋),以及西斯特·盖茨近些年修复芝加哥南部废弃建筑的工作。尽管有以上案例,但在通过艺术手段大幅改善社区面貌这方面,吉东仍然是先行者之一。
然而,2016年,在经历了六任时不时带有敌意的市政府班子,挺过了一系列纵火阴谋之后,吉东突然宣布,他将逐一拆解艺术街上的每一件建筑。吉东之所以作这个决定,是为了让他的作品能够被运到外地机构展出,他自己也可以最终走上一条更为常规的艺术道路。但其实这背后有更庞大的力量。2013年,底特律成为史上按照美国破产法宣告破产的最大城市,从而开启了该市资产的大型重组以及一场持续至今的缓慢复苏。开发者和市政当局慢慢买下了空地和危楼,半官方的底特律土地银行管理局与该市多个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成了底特律最大的地主。目前,底特律逾半数空置房屋归该机构所有。
麦克杜格尔-亨特区离走向贵族化还差得远,但它已经有了发迹的可能,不再穷得叮当响。这对海德堡艺术街构成威胁,因为街区发展意味着重整废墟。同时,也映射出了居于吉东职业生涯核心的悖论:如果打造一件艺术品的宗旨是要让它所在的社区过上更好的生活,那这件艺术品最幸福的结局莫过于被时代淘汰。吉东的艺术作品从一片衰败中冉冉升起,也依赖于衰败才得以生存。如今唯有毁掉自己的作品,才能将它保留下来,才能让社区继续发展。
| 缘起童年 |
1967年的底特律骚乱恰好发生在吉东幼时的性格形成关键期。那一年七月的暴力活动持续了五天,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对于一座繁荣的美国城市来说史无前例。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将一支军队派往密歇根州以控制局势,位于麦克杜格尔-亨特区主干道上的埃利奥特山公园成了军方的指挥中心。坦克和军队在临近的社区集结。“那时我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了。”吉东回忆说。那至少是麦克杜格尔-亨特区末日的开篇。
70年代后期,底特律失业率飙升之时,吉东应征入伍。等到70年代末回到海德堡时,他发现整条街他都快认不出来了。聊起那个时候的底特律,说起毒品贸易的诱惑以及随之而来的暴力活动,吉东引用了美国政治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观点:世界变了,底特律也变了,如果海德堡街还想继续生存下去,就一定得有人为之斗争。
吉东九岁时,做油漆工的外祖父山姆·麦基送了他一支画笔,鼓励孙子学画画。家里其他人对吉东的创作冲动则没那么认可。吉东回忆道:“他们觉得艺术是白人干的,还有疯子、同性恋和瘾君子,可我就是想和这些人待在一起。”吉东开始打造海德堡艺术街之后,麦基外公就成了他的艺术合伙人,每天默默地和他一起干活。艺术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吉东好像正在以自己失去的那个社区为基础,造出一个新的来,好像是在修复着自己和麦基外公对身边这片废墟的记忆。外公年幼时曾相信自己可以看见遇难者的亡灵。于是,吉东收集了很多鞋子,把它们放到社区里一棵树的枝杈上,將这个作品称为“至高者之魂”。因为在英文中,“鞋底(sole)”与“灵魂(soul)”的发音相同。
| 不受欢迎的艺术街 |
没过多久,吉东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先是当地媒体,后是奥普拉·温弗瑞。1991年,温弗瑞邀请吉东和他当时的夫人登上奥普拉脱口秀。吉东本以为自己将在有关社区明星的段落里登场,结果那一节讨论的其实是社区里让人讨厌的人和事。吉东走上台,意外发现台上坐着一个满腹怨气的海德堡街居民。他指责吉东自己搬走了,却要在社区搞破坏(吉东夫妇已经搬离了海德堡街,但他的大多数亲人还在那里居住)。吉东试图为自己辩解,但他的邻居对他大加指责,现场观众随后加入其中,将吉东的作品贬为“垃圾”。
来访的游客自然一夜暴涨。节目播出几周后,时任底特律市长科尔曼·杨来见吉东。吉东觉得两人聊得挺好,但没过多久,市政府派来了推土机、警察和一架直升机,场面让人想起1967年的骚乱。没出一小时,他们就毁掉了吉东数年的心血,所有不由市政税收兴建的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周围各类危房却意外幸免于难。当时杨向吉东解释,说他那么做是“想取悦人民”。不久,麦基外公去世,吉东的第一任妻子也离他而去。
吉东几乎立刻开始了重建工作。当底特律大萧条的故事在全美上下流传开来时,海德堡一面回击了“衰退论”;另一方面,它把所有人们不再珍视的东西摆在台前,本身就折射出萧条的方方面面。吉东并没有解决这个社区的所有问题,但在90年代,他所做的事情在底特律几无先例。他让成千上万的人重新回到这个已经半废弃的社区,有时一天就有好几千人回归。吉东总是在场,坐在马路边。
| 另一条路 |
詹妮·惠特菲尔德本来在银行工作。1993年的一天早上,她上班时转错了一个弯,到了海德堡街,吉东正坐在马路边。刚看到吉东的作品,她和许多人的反应是一样的:“这都是什么鬼?”但很快,她辞了工作来和吉东合作,成了吉东的代言人和主要支持者,并帮助他勉力维持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两人于2001年结婚。
吉东和惠特菲尔德开始拆掉自己毕生所造的作品,将海德堡改造成符合世人审美的样子,是为了寻求和底特律土地银行合作,后者能帮助他们大片大片地买下麦克杜格尔-亨特区的空地。他们希望能把吉东的部分主要作品保留在原地,将仍然挺立的建筑物逐步转变成一系列艺术类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并在核心地段为艺术家们建造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他们期待艺术能像曾经的汽车行业一样,成为麦克杜格尔-亨特区的支柱。
土地银行已经两次拒绝成为海德堡街的“社区伙伴”了。但目前,吉东和惠特菲尔德正在与负责底特律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莫里斯·考克斯合作,试图解决海德堡街以前一直回避的问题。“比如居民该去哪里购物?他们的孩子去哪里玩,去哪里上学?”考克斯公开支持吉东和他的计划,两人正在共同努力,以求向底特律证明,一位艺术家可以解决上面这些问题。
| 尾声 |
来参观的大学生问吉东:“这里的一切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吉东一秒也没有犹豫:“这就是我的全部。”
[译自美国《纽约时报》]
责任编辑: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