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道德在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探析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道德发展的源泉之一。端正对壮族和壮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把壮族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地区高校道德教育课程之中,借鉴壮族传统道德独特的教育方式,加强壮族聚居区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探索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实现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壮族传统道德;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实现途径
  
  壮族不仅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即壮族传统道德。以重义轻利、尊长爱幼、爱劳动、讲诚实、守信用、忠厚淳朴为主要内容的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我国现代道德的源泉之一。壮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相适应的,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充分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为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服务,既是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实现壮族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如何把壮族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机地结合到当代壮族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去,使壮族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现实的道德教育的生产力。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壮族传统道德在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一、重新认识壮族和壮族传统道德
  重新认识壮族和壮族传统道德,是实现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现代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重新认识壮族。要丢掉壮族没有任何民族特点、壮族已经彻底汉化了等错误观点,就必须重新认识壮族,就必须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壮族历史、壮族风俗习惯、壮族饮食文化、壮族传统节日、壮族宗教信仰、壮族民间艺术、壮族传统医学、壮族传统道德、壮族居住地理环境等。只要这样系统地了解壮族,我们就不难发现壮族不仅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的风俗习惯、饮食、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壮族人民创造出优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物质与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新认识壮族传统道德。要吸收和利用壮族传统道德为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服务,就必须以端正的态度重新认识壮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平等的对待我国各民族,壮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同样具有自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传统道德。而不是把壮族传统道德认为是野蛮的、落后的。其次要认识到壮族的传统道德不仅包括重义轻利、尊长爱幼、爱劳动、讲诚实、守信用、忠厚淳朴等,也包括壮族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汲取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道德文化,包括爱祖国、爱家乡、开放、宽容、勤劳等,也是属于壮族的优秀传统道德[1]。正是因为有了优秀传统道德作为精神支撑,壮族人创造出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因此,端正对壮族和壮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是我们利用它为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二、把壮族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区高校道德教育课程之中
  当前,在壮族聚居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中,尚无壮族传统文化及道德课程的设置,这种道德主体与德育内容的相互脱离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必须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德育内容进行传承和创新。
  (一)把壮族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区高校德育课教材之中。民族德育课程是一般课程理论在民族德育中的运用,但民族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特殊性[2]。 但是现阶段在壮族聚居区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或多或少存在忽视壮族道德文化的现象,很少反映壮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脱离壮族学生的实际,因而难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壮族聚居区高校中,道德教育尚未很好地与壮族传统道德及壮族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所以,我们在壮族德育课程建构时要站在现代化的高度对壮族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审视,发掘出与现代化相协调的东西,批判和剔除与现代化相悖的东西。壮族地区高校德育课程内容除了包含共性传统美德外,更应该突出壮族传统美德,结合壮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人格需要等实际情况,必要整理、编辑和出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教材,如《壮族传统道德文化教程》等。有助于实现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代转化。
  (二)把壮族传统道德融入到壮族聚居区高校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德育具有全方位、全员和全程性的特点。除了专门开设壮族传统道德文化的课程外,还要把壮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发挥各自育人的优势。如:文学课可以对壮族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民间故事等进行必要地介绍,使学生领略到丰富有趣的壮族传统文学;历史地理课可以介绍壮族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艺术课可以介绍壮族的山歌、民间舞蹈和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感悟、鉴赏和发现壮族传统艺术的美;体育课可以开展抛绣球、转陀螺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壮族大学生的身心,增进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3] 。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各门学科潜在的优势激发他们对本民族和祖国的热爱,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总之,壮族聚居区高校德育课程的构建,应该站在民族德育课程现代化共享资源的角度上,既要吸收各民族的道德文化资源,又要突出壮族自己的道德文化特色。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们构建民族德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框架,民族德育课程只有向各民族文化开放,才能架起各民族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桥梁,也才能有效推动民族地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4]。
  三、借鉴壮族传统道德独特的教育方式
  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独特性在于道德教育生活化、实践化、情景化。壮族聚居地区高校应该借鉴壮族传统道德独特的教育方式,改进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
  (一)借鉴壮族道德教育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壮族传统道德教育生活化,是壮族道德教育方式的一个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歌传教,山歌是壮族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善于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传教。山歌的内容中蕴含着壮族的传统道德,与壮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易唱易学。壮族传统道德通过唱山歌形式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二是以故事传教,壮族的民族间故事极为丰富,如《刘三姐》、《一幅壮锦》等,这些故事内容包含了壮族人民不畏艰难、勤劳互助、尊长爱幼等壮族优秀传统道德。壮族长辈与晚辈之间有喜欢讲民间故事的习惯,壮族传统道德无形中通过了讲故事的方式世代相传。三是以文体活动传教,壮族地区的民族节日繁多,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壮族的节日活动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而且具有教育功能。例如:壮族的祭祖活动、忠字舞等教育了人们纪念祖先、尊敬长辈、忠诚做人等道理。壮族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唱山歌、讲故事等形式来进行,与壮族固有的生产方式、生产特点相结合,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生活化、实践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5] 。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在重视课堂道德教育同时,更应该借鉴壮族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方式,在实践和生活中开展道德教育,特别是积极地深入到壮族地区,与壮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壮族大学生去参观壮族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其在实践中接受道德生活教育。因此,借鉴壮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我们改进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借鉴壮族道德教育情景化的道德教育方式。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情景化,是壮族道德教育方式的又一鲜明特点。壮族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唱山歌、讲故事、文体活动等形式来展开,其教育效果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持久性等特点。壮族聚居区高校应该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要求一方面要建设好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包含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等多层次的文化集合体,是大学生精神家园[6];校园文化具有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持久性强等特点;我们要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情景化的方法, 以校园文化为教育载体,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校园文化成为育人的另一本“道德书”。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学生思想、情感、需求真实表达的重要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壮族聚居区高校应该利用好壮族传统节日及文体活动中所包含的育人功能,对壮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四、加强壮族聚居区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壮族聚居区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与壮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民族特色之路。
  (一)努力造就一大批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政策,同时又熟悉壮族历史和壮族传统文化的德育师资队伍。一直以来,壮族聚居区高校比较重视德育师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对壮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许多德育老师在课堂中只单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而不能充分有效地使用壮族传统道德资源,课堂中缺乏同学生的思想交流,更不用说产生思想共鸣了,这也是造成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是大力培养和提高壮族聚居区高校德育师资队伍中的民族文化知识,把道德教育根植于壮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并同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当代壮族大学的道德教育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二)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以及其他高校和社会各界要对壮族聚居区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智力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比如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应加大对壮族聚居区高等院校的倾斜力度。壮族聚居区高等院校与其他高校在德育师资建设方面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比如在有关德育学术交流、德育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壮族聚居区高校的支援力度。这都是搞好壮族聚居区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7] 。我们在壮族聚居区高等院校进行民族道德教育时,离不开对壮族传统道德的吸纳整合。所以,我们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必须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既要做到与壮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特点相结合,又要同壮族的传统道德观念、思维特点相结合。端正对壮族和壮族传统道德的认识;在壮族聚居地区高校德育课程构建中,应积极吸纳壮族传统道德文化;借鉴壮族传统道德的教育方式,改进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加强壮族聚居区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政策,同时又熟悉壮族历史和壮族传统文化的德育队伍。以此为途径,实现壮族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化,才能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的道德建设,提高民族大学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武军.壮族传统道德对民族院校德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7,(3).
  [2]赵志毅.中国民族德育论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3]刘武军.壮族传统道德对民族院校德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7
  ,(3).
  [4]李保平.回族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杨丽萍.当代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衔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1)
  [6]辛志勇.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与行为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8).
  [7]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略[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黄海安(1981—)男,广西田阳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资金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gxun-chx2009055)
其他文献
一rn小武哥面无表情,像一块滚动的顽石,像一株移动的铁树,像一只捕猎目标尚在雾中的猎豹,一步步横穿广场.他右手下意识地把装在裤兜中的电工刀按了按,冷冷的,硬硬的,一股寒流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历史性决策.未来 10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目的:研究中药加工对中药汤剂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草药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随机分为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组以
在上海,如今“绿化率”成了高频词。人们在建造高楼的时候,总在楼前辟几块草地,以使城市点缀着绿色的“珍珠”。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荷兰的“绿化率”。我从奥地利维也纳向西北飞行了近两个小时,到达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上空时,机翼下是一片葱绿!  人们常说荷兰有三件宝,一是风车,二是奶酪,三是木鞋。我却说,荷兰之宝是那无际无涯的草地。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所住的金郁金香宾馆,是高尔夫球场所在地,四周全是草地。高
期刊
本文以贵阳市1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经济发展指标,建立起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2个主成分,并计算出两个主成分的得分值,对贵阳市10个区县的区
一是紧扣当前精简压缩工作任务核心。围绕《关于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意见》要求,区编办精简压缩行政编制36名,事业编制158名。二是抓好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
期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企业生产制造,乃至科技研发等各个方面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信息时代到来的还有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