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千股跌停再现A股市场,上证指数单日跌幅将近1.5%;而分级基金亦伤情遍地,当日总共有四只分级基金出现了下折,包括了泰信400B、一带一B、TMT中证B、新能源B。
节后的第二、第三个交易日,虽然分级基金中暂时没有再下折的产品出现,但第二天二级市场上仍然有包括券商B级、券商B、带路B等三只产品跌停,而第三天二级市场上亦有多只分级B产品跌停;同时,相关的最新数据统计亦显示,截至6月21日收盘后,目前二级市场上提示了下折风险的分级B还有大约19只。众所周知,分级基金的谢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最后的“谢幕演出”似乎因市场的羸弱而注定不完美。
虽然内地的第一只分级基金诞生于2007年,但实际上分级基金的辉煌却是从2014年开始的,受到股市走牛的强烈刺激,公募基金的分级军团阵营迅速扩容,其总份额迅速突破了千亿大关;但短短四年时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力度的收紧,分级基金由盛转衰,如今已经进入了存续的“倒计时”。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6月21日收盘,在纳入到统计的142只分级B中,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的有125只,占比约为88%。
除去因二级市场弱势导致“看跌杠杆”效应放大外,实际上另一导致今年分级B业绩惨淡的原因就是流动性缺失了。《红周刊》记者注意到,2017年实施的分级基金新规提高了交易门槛,把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级基金的流动性,导致基金规模的大幅下滑。
无独有偶,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大泰金石识基研究院核心分析师王骅也指出:“因为分级B的持有者以散户居多,因此对于分级B的需求就有所降低,引发折价,引来套利盘进行折价套利;分级A主要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在原有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另外新增配对转换的买盘,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分级A的价格越来越高,呈现溢价,分级B的价格不断走低,AB份额收益不平衡因此加剧。”
但是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分级基金不会再增加,存量的分级基金会具有稀缺性,市场有一定趋势时,可能会受到专业投资者的追捧。目前市场低迷,成交量迅速萎缩,分级基金流动性很难吸引套利资金入场,即便再高的溢价率、再大的套利空间,没有流动性的话,其收益也无法变现,最终套利盘只能折价卖出。
当然,上述两种因素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而随着近期股指的加速破位下行,记者注意到,高溢价分级B似乎更容易成为资金抛弃的对象,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已经提示了下折风险的重组B。
节后三个交易日,该分级B份额在二级市场连续三跌停,周四,其成交量放出达到了1.12万,创出了近期的天量,虽然该日可能有套利盘无功而返“壮大”了成交量的因素;但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重组B存在较高溢价,周四开盘前,其前一交易日收于0.317,而前日份额的收盘净值约为0.2847,彼时溢价率约为11.3%;而就当前的分级整体多清盘或转型的现状而言,溢价持有分级B的风险巨大。
在这一轮端午节后二级市场的快速杀跌过程中,分级B中最为让人胆寒的下折再起;根据记者结合集思录的数据统计,除去首日四只分级B下折外,根据6月21日的最新数据,提示了分级B下折风险的产品还有大概19只,其中母基金再下跌不到1%就导致下折的包括了:重组B、传媒B级、传媒B、创业股B等。
綜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传统意义上,分级基金下折的损失取决于分级B下折前溢价的高低,究其原因,二级市场分级B的持有者是按照市场价格买入,但要按照净值来下折,这对溢价买入的B类持有人来说显然是笔赔本的买卖,举例来说,一般分级B的折算阀值为0.25元,一位投资者本持有1000份某分级B,而该分级B某日净值跌至0.243元触发下折,那么在折算的过程中,该分级B的净值归1,但投资者持有的B份额缩减至243份了。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对于分级B,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持有。正在持有的,注意分级基金的总份额是否在3亿份以下,这些基金的清理期限是2019年6月底,可能比其他分级基金变更的更早。尤其是溢价较高的分级B,尽量在转型和清盘决定公告前卖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行两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禁止公募基金分级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监管层要求,到2019年6月底,总份额在3亿份以下的分级基金应完成清理;总份额在3亿份以上的分级基金,最后清理期限是2020年底之前。同时,配合分级基金“退场”的工作,记者还了解到,渠道方目前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压缩这类产品的规模,例如“以赎定申”,确保分级基金规模数量不再增加。
对此,陈思贤还提醒投资者,今年以来,有多只基金已经转型,或准备召开转型的持有人大会。目前,分级B多数为溢价状态。在分级基金转型或清盘时,通常子份额的折算方式是以净值折算为母份额,那么处于溢价状态的分级B在折算后的价格会降低。随着分级基金清理的最后期限来临,分级B溢价会逐渐减少,价格接近净值。这样,在前期高溢价时购入的投资者会遭受亏损。并且分级B流动性较差,等到基金变更前再卖出,损失的可能性会更大。
当分级投资者忧心手中产品遭遇下折而提前卖出时,实际也就变相加速产品的“消亡”。
既然分级基金已经有了明确的退出时间表,摆在存续分级基金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清盘或者转型。
Wind资讯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4只分级基金清盘,39只转型。转型的方式主要有几类:分级基金转LOF、分级转非分级指数基金、分级转混合基金、分级转定开债基金。其中,转型成LOF基金的有20只,转型成定开债基金的2只,转型成混合基金的2只,转型成非分级指数基金的有15只,转型成LOF的占主流。
但是,陈思贤则提醒长期以来分级基金的投资者,转型后的产品形态和分级A将不再一样。就目前转型的分级基金来看,指数型的分级基金,大多转型成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型股基;债券型的分级基金,则多数转型为普通的债券型基金。而分级A约定收益率是固定的,目前存续的产品在4.5%到5.5%之间,相当于一个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产品。但转型后,基金将不再享有保本保息的优势,风险会增加。总的来看,折价的分级A在转型时有机会获得一笔超额收益,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但在转型后注意需要考虑新产品是否适合投资。
综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实际上在转型过程中的最难点是上市交易子份额的估值。目前看主要有两种转型的具体操作手法:一是按净值转份额。即将分级基金的子份额,按照基金净值,直接转化成母基金份额,之后取消分级,所有份额统一为母基金份额,基金转化为不分级的基金;二是按交易价格转份额。即将分级基金的子份额,按照基金交易价格(可以是某一截止日的收盘价,也可以是某一区间的收盘价均值),按照A、B各自的市场价格估值,然后根据估值比例,计算应该分得的母基金份额,转化成母基金份额,之后取消分级,所有份额统一为母基金份额,基金转化为不分级的基金;两者比较来看,后者实际操作困难。
此外,王骅对记者判断,就消亡期前现阶段的投资价值来说,分级A主要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在原有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另外新增配对转换的买盘,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分级A的价格越来越高,呈现溢价,分级B的价格不断走低,呈现折价,AB份额收益不平衡因此加剧。但是由于分级基金不会再增加,存量的分级基金会具有稀缺性,在市场有一定趋势时,可能还是会受到专业投资者的追捧。
面对整体“倒计时”的分级基金,就当初着力发展分级的公募基金公司来说,现在市场上存续的分级基金,数量和份额较多的有鹏华、招商、申万菱信、中融等基金公司,这几家的分级产品以指数分级基金为主。但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指数基金覆盖面仍然不够广的现状,参考美国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指数基金拥有广阔的前景,上述昔日的分级大鳄们可以增加指数产品线来“酌情”弥补整体规模的缩减。
节后的第二、第三个交易日,虽然分级基金中暂时没有再下折的产品出现,但第二天二级市场上仍然有包括券商B级、券商B、带路B等三只产品跌停,而第三天二级市场上亦有多只分级B产品跌停;同时,相关的最新数据统计亦显示,截至6月21日收盘后,目前二级市场上提示了下折风险的分级B还有大约19只。众所周知,分级基金的谢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最后的“谢幕演出”似乎因市场的羸弱而注定不完美。
分级B今年以来收益惨淡
虽然内地的第一只分级基金诞生于2007年,但实际上分级基金的辉煌却是从2014年开始的,受到股市走牛的强烈刺激,公募基金的分级军团阵营迅速扩容,其总份额迅速突破了千亿大关;但短短四年时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力度的收紧,分级基金由盛转衰,如今已经进入了存续的“倒计时”。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6月21日收盘,在纳入到统计的142只分级B中,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的有125只,占比约为88%。
除去因二级市场弱势导致“看跌杠杆”效应放大外,实际上另一导致今年分级B业绩惨淡的原因就是流动性缺失了。《红周刊》记者注意到,2017年实施的分级基金新规提高了交易门槛,把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级基金的流动性,导致基金规模的大幅下滑。
无独有偶,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大泰金石识基研究院核心分析师王骅也指出:“因为分级B的持有者以散户居多,因此对于分级B的需求就有所降低,引发折价,引来套利盘进行折价套利;分级A主要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在原有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另外新增配对转换的买盘,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分级A的价格越来越高,呈现溢价,分级B的价格不断走低,AB份额收益不平衡因此加剧。”
但是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分级基金不会再增加,存量的分级基金会具有稀缺性,市场有一定趋势时,可能会受到专业投资者的追捧。目前市场低迷,成交量迅速萎缩,分级基金流动性很难吸引套利资金入场,即便再高的溢价率、再大的套利空间,没有流动性的话,其收益也无法变现,最终套利盘只能折价卖出。
当然,上述两种因素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而随着近期股指的加速破位下行,记者注意到,高溢价分级B似乎更容易成为资金抛弃的对象,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已经提示了下折风险的重组B。
节后三个交易日,该分级B份额在二级市场连续三跌停,周四,其成交量放出达到了1.12万,创出了近期的天量,虽然该日可能有套利盘无功而返“壮大”了成交量的因素;但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重组B存在较高溢价,周四开盘前,其前一交易日收于0.317,而前日份额的收盘净值约为0.2847,彼时溢价率约为11.3%;而就当前的分级整体多清盘或转型的现状而言,溢价持有分级B的风险巨大。
下折潮再涌或加速分级“消亡”
在这一轮端午节后二级市场的快速杀跌过程中,分级B中最为让人胆寒的下折再起;根据记者结合集思录的数据统计,除去首日四只分级B下折外,根据6月21日的最新数据,提示了分级B下折风险的产品还有大概19只,其中母基金再下跌不到1%就导致下折的包括了:重组B、传媒B级、传媒B、创业股B等。
綜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传统意义上,分级基金下折的损失取决于分级B下折前溢价的高低,究其原因,二级市场分级B的持有者是按照市场价格买入,但要按照净值来下折,这对溢价买入的B类持有人来说显然是笔赔本的买卖,举例来说,一般分级B的折算阀值为0.25元,一位投资者本持有1000份某分级B,而该分级B某日净值跌至0.243元触发下折,那么在折算的过程中,该分级B的净值归1,但投资者持有的B份额缩减至243份了。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对于分级B,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持有。正在持有的,注意分级基金的总份额是否在3亿份以下,这些基金的清理期限是2019年6月底,可能比其他分级基金变更的更早。尤其是溢价较高的分级B,尽量在转型和清盘决定公告前卖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行两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禁止公募基金分级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监管层要求,到2019年6月底,总份额在3亿份以下的分级基金应完成清理;总份额在3亿份以上的分级基金,最后清理期限是2020年底之前。同时,配合分级基金“退场”的工作,记者还了解到,渠道方目前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压缩这类产品的规模,例如“以赎定申”,确保分级基金规模数量不再增加。
对此,陈思贤还提醒投资者,今年以来,有多只基金已经转型,或准备召开转型的持有人大会。目前,分级B多数为溢价状态。在分级基金转型或清盘时,通常子份额的折算方式是以净值折算为母份额,那么处于溢价状态的分级B在折算后的价格会降低。随着分级基金清理的最后期限来临,分级B溢价会逐渐减少,价格接近净值。这样,在前期高溢价时购入的投资者会遭受亏损。并且分级B流动性较差,等到基金变更前再卖出,损失的可能性会更大。
当分级投资者忧心手中产品遭遇下折而提前卖出时,实际也就变相加速产品的“消亡”。
分级基金转型路“扑朔迷离”
既然分级基金已经有了明确的退出时间表,摆在存续分级基金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清盘或者转型。
Wind资讯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4只分级基金清盘,39只转型。转型的方式主要有几类:分级基金转LOF、分级转非分级指数基金、分级转混合基金、分级转定开债基金。其中,转型成LOF基金的有20只,转型成定开债基金的2只,转型成混合基金的2只,转型成非分级指数基金的有15只,转型成LOF的占主流。
但是,陈思贤则提醒长期以来分级基金的投资者,转型后的产品形态和分级A将不再一样。就目前转型的分级基金来看,指数型的分级基金,大多转型成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型股基;债券型的分级基金,则多数转型为普通的债券型基金。而分级A约定收益率是固定的,目前存续的产品在4.5%到5.5%之间,相当于一个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产品。但转型后,基金将不再享有保本保息的优势,风险会增加。总的来看,折价的分级A在转型时有机会获得一笔超额收益,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但在转型后注意需要考虑新产品是否适合投资。
综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实际上在转型过程中的最难点是上市交易子份额的估值。目前看主要有两种转型的具体操作手法:一是按净值转份额。即将分级基金的子份额,按照基金净值,直接转化成母基金份额,之后取消分级,所有份额统一为母基金份额,基金转化为不分级的基金;二是按交易价格转份额。即将分级基金的子份额,按照基金交易价格(可以是某一截止日的收盘价,也可以是某一区间的收盘价均值),按照A、B各自的市场价格估值,然后根据估值比例,计算应该分得的母基金份额,转化成母基金份额,之后取消分级,所有份额统一为母基金份额,基金转化为不分级的基金;两者比较来看,后者实际操作困难。
此外,王骅对记者判断,就消亡期前现阶段的投资价值来说,分级A主要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在原有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另外新增配对转换的买盘,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分级A的价格越来越高,呈现溢价,分级B的价格不断走低,呈现折价,AB份额收益不平衡因此加剧。但是由于分级基金不会再增加,存量的分级基金会具有稀缺性,在市场有一定趋势时,可能还是会受到专业投资者的追捧。
面对整体“倒计时”的分级基金,就当初着力发展分级的公募基金公司来说,现在市场上存续的分级基金,数量和份额较多的有鹏华、招商、申万菱信、中融等基金公司,这几家的分级产品以指数分级基金为主。但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指数基金覆盖面仍然不够广的现状,参考美国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指数基金拥有广阔的前景,上述昔日的分级大鳄们可以增加指数产品线来“酌情”弥补整体规模的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