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是全省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五年来,全省金融系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创新,全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在“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5年9月末,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78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五年中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信贷投放实现倍增。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截至2015年11月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52万亿和2.1万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87.1%和95.9%。信贷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为“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省新引进外资银行4家,新设财务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村镇银行39家,全省第一家农商行——瑞丽南屏农商行开业,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209家,比“十一五”末增加48家,分工合理、互为补充、良性发展的金融格局逐渐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38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7倍,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证券经营机构实现州市全覆盖,保险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9月末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23个百分点和人均增加279元。以《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大力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协调的进一步加强。
金融支持薄弱环节的力度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共计1106亿元,比 “十一五”期间多投放1025亿元,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084亿元、7921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96.5%、1.2倍,增幅均高于贷款平均增幅。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66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8倍。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93个贫困县(市)区各项贷款比“十一五”末增长1.1倍。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比“十一五”末增长2倍多。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2015年11月末余额达685亿元,在支持安居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融资结构显著改善。省政府与交易商协会成功签署了《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云南国家桥头堡建设合作备忘录》,债券融资步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50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8倍。发行品种逐步涵盖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帮助企业实现了融资品种选择的多元化。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直接融资占比达14.3%,较“十一五”提高6.3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显著上升,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步改善。
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多项突破。《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获得国家批准。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民币兑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推出了人民币与韩元、新台币、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等的银行柜台挂牌兑换业务,人民币与近20种东南亚国家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形成了包含银行间区域市场、银行、特许兑换机构多层次货币交易体系。全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挂牌成立,形成“瑞丽”指数。建成了全国首条泰铢现钞跨境调运绿色通道,开展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企业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多项试点,企业、个人开展跨境经贸合作更加便利。与泰国、老挝等国家央行建立了良好的金融合作与交流关系。自2010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691.55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对外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全面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金融运行平稳有序。
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二代支付系统、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高速公路”。支付系统日均清算资金1600亿元,资金汇划效率明显提高。全省银行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人均持卡2.28张。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满足了边远乡村群众小额存取款、转账缴费的基本金融需求。顺利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全面推广,提升了财政收入入库和支出拨付到账的效率。征信系统覆盖面继续扩大,为全省 1776.91万自然人、16.17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开通12363电话,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十二五”期间,全省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金融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辉煌属于历史,希望昭示未来。即将开局的“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全省金融业大有可为。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不偏离,坚持普惠金融的目标不放松,坚持防范风险的根本不松懈,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主线,以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龙头,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重点在保持融资总量增长、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配合供给侧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方面下力气,全力支撑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5年9月末,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78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五年中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信贷投放实现倍增。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截至2015年11月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52万亿和2.1万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87.1%和95.9%。信贷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为“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省新引进外资银行4家,新设财务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村镇银行39家,全省第一家农商行——瑞丽南屏农商行开业,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209家,比“十一五”末增加48家,分工合理、互为补充、良性发展的金融格局逐渐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38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7倍,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证券经营机构实现州市全覆盖,保险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9月末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23个百分点和人均增加279元。以《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大力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协调的进一步加强。
金融支持薄弱环节的力度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共计1106亿元,比 “十一五”期间多投放1025亿元,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084亿元、7921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96.5%、1.2倍,增幅均高于贷款平均增幅。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66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8倍。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93个贫困县(市)区各项贷款比“十一五”末增长1.1倍。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比“十一五”末增长2倍多。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2015年11月末余额达685亿元,在支持安居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融资结构显著改善。省政府与交易商协会成功签署了《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云南国家桥头堡建设合作备忘录》,债券融资步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50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8倍。发行品种逐步涵盖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帮助企业实现了融资品种选择的多元化。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直接融资占比达14.3%,较“十一五”提高6.3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显著上升,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步改善。
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多项突破。《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获得国家批准。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民币兑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推出了人民币与韩元、新台币、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等的银行柜台挂牌兑换业务,人民币与近20种东南亚国家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形成了包含银行间区域市场、银行、特许兑换机构多层次货币交易体系。全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挂牌成立,形成“瑞丽”指数。建成了全国首条泰铢现钞跨境调运绿色通道,开展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企业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多项试点,企业、个人开展跨境经贸合作更加便利。与泰国、老挝等国家央行建立了良好的金融合作与交流关系。自2010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691.55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对外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全面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金融运行平稳有序。
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二代支付系统、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高速公路”。支付系统日均清算资金1600亿元,资金汇划效率明显提高。全省银行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人均持卡2.28张。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满足了边远乡村群众小额存取款、转账缴费的基本金融需求。顺利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全面推广,提升了财政收入入库和支出拨付到账的效率。征信系统覆盖面继续扩大,为全省 1776.91万自然人、16.17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开通12363电话,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十二五”期间,全省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金融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辉煌属于历史,希望昭示未来。即将开局的“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全省金融业大有可为。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不偏离,坚持普惠金融的目标不放松,坚持防范风险的根本不松懈,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主线,以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龙头,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重点在保持融资总量增长、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配合供给侧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方面下力气,全力支撑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