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就诊的72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等症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就诊的72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等症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l
其他文献
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易使盘条在拉拔时,产生杯锥状断裂;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盘条在拉拔和捻制变形时,因应力作用而造成钢丝断裂;钢中O、N含量过高,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合理的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能保证盘条获得理想的细索氏体组织。通过控制[O]≤20×10-6,[N]≤40×10-6,连铸钢水过热度≤25℃,轧制加热1100~1170℃,吐丝910~930℃等工艺措施,避免了拉拔断丝。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研究了GH2907(0.02C,38.20Ni,13.92Co,4.92Nb,1.60Ti,0.32Si)合金Φ508 mm 3 t钢锭Nb和Si在1190℃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GH2907合金Φ508 mm钢锭的枝晶间距大约110μm,Nb和Si在1190℃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为D=(0.704±0.041)×10-14 m2/s,和D=(1.870±0.511)×10-14 m2/s。理论
生产Φ50~75 mm的GCr15轴承钢时,轧后棒材存在中心疏松缺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观察棒材心部等效应变的渗透情况,并对粗轧孔型工艺进行优化,将优化前一二道次的压下量从21 mm、58 mm分别增加到51 mm、85 mm,第三道次的压下量从60 mm减小到34 mm。等效应变值随着道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棒材中的拉应力在经工艺优化后变为压应力,变形均匀度也得到提升,促进了铸坯心部的变形,有利于中心孔洞的压合。工艺优化后轴承钢的探伤合格率由原93.25%提高到96.0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3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患儿血清是否存在RSV,将其分为RSV组(138例)与非RSV组(194例),检测并比较RSV组与非RSV组患儿血清IgM、IgA与IgG水平及阳性率。根据年龄不同将RSV组患儿分为在5~9岁RSV患儿组(12例)
笔者对颈胸段脊髓损伤并发坠积性肺炎患者应用超短波联合六字诀呼吸训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颈胸段脊髓损伤并发坠积性肺炎患者9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理疗组各33例。实验组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4±3.41岁;胸段损伤部位19例,颈段损伤部位1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77±3.11岁,胸段损伤部位22例,颈段损伤部位11例。
衡钢采用硅钙脱氧工艺、控制EAF钢水中全氧含量、LF渣系中Al2O3含量、控制精炼时间≥40 min、VD真空脱气、软吹时间≥20 min、保护浇注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促使钢中夹杂物上浮等应用工艺措施,可有效降低钢水中B类夹杂物Al2O3数量和尺寸以提高钢的洁净度。生产实践表明:油缸钢生产中精炼炉控制钢水[Al]s≤0.004%、T[O]≤0.0020%、精炼终渣(FeO)≤0.8%、碱度(R)控制在2.0~3.2有利于B类夹杂物控制。当B类夹杂物不超过1.0级有利于控制刮滚工艺“白点”的产生。
采用“120 t BOF→LF→Ca处理→160 mm×160 mm CC”工艺生产的Q195钢。示踪检验得出,当LF精炼过程氩气流量在300~600 L/min时,50×400 mm2检验面积中,铸坯中≥27μm大尺寸夹杂物31个,主要来源于LF精炼渣卷渣、钙处理生成的CaS、水口内壁材质剥落和钢中内生大尺寸钙铝酸盐夹杂物,其中由LF精炼渣卷渣形成的大尺寸夹杂物所占比例为29.1%。通过精炼全程将氩气流量由300~600 L/min降低至100 L/min,发现可以显著降低精炼渣卷渣形成的大尺寸夹杂
通过检测取向硅钢27Q110一次冷轧板再结晶温度退火试验后的硬度及显微组织,确定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初次再结晶)阶段最佳退火温度为850℃。对冷轧硅钢厂取向硅钢27Q110脱碳退火后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取向硅钢27Q110脱碳最佳退火温度为850℃,且主要织构γ在{111}<112>处最强。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309L奥氏体不锈钢板热轧边裂缺陷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09L钢(0.012%C,0.034%N)板坯热轧加热温度1260℃边部三角区存在大量网状铁素体,在后续加热过程中高温铁素体含量进一步升高,达到24%左右,导致塑性降低,轧制过程中产生边裂缺陷。通过控制钢中C含量0.015%~0.025%,N含量0.04%~0.05%,热轧板加热温度1150℃,使钢中铁素体含量降至10.7%,有效避免309L钢板边裂,板卷合格率达100%。
研究了304H不锈钢丝Φ2.6 mm至Φ0.89 mm冷拔过程中组织演变和缺陷对不锈钢丝扭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丝冷拔真应变介于0~1.39时,扭转性能急剧下降、扭转次数减少;当冷拔真应变介于1.39~2.14时,扭转性能逐步回升,扭转次数增加。随着应变的施加,加工硬化导致位错塞积致使塑韧性变差,是扭转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且此阶段{111}//ND织构含量增加也不利于扭转性能;随着冷拔真应变进一步增大,钢丝内部晶粒细化为超细晶粒导致强度进一步提升,塑韧性回复,是扭转性能回升的主要因素,且{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