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人一生可能需要103个证,属于常见或者“必需”的有30到40个,这些证件可以分为身份证明类、婚姻家庭类、学习工作类、财产生活类。从简政放权的角度看,这些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合并、简化、替代、取消。
关键词:证件;证明;办理;使用
民间有人做过调查统计:一个中国人一生可能需要103多个证,这些证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属于“必需”的有30到40个。为了述说方便,可以把这些证件分为身份证明类、婚姻家庭类、工作学习类、财产生活类。
身份证明类:户口簿:户口登记机关加盖“户口专用章”后,颁发给居民。可以说,户口簿是人一生第一张最具分量的证明,是后面所有证件的基础。身份证:作用非常广泛,小到买火车票,大到结婚登记,都需要出示身份证。没有它,在中国寸步难行。护照:拿到护照,就代表国家允许你走出国门了,护照相当于一张“出国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介于身份证和护照之间,相当于准护照,“一国两制下出境身份证”。
此外还有军人证、团员证、党员证、离休证、退休证、老年证、死亡证明、火化证。
婚姻家庭类:健康证:主要涉及五个行业六种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未婚证:当前最重要的使用领域,是在购买房产的时候,目的是证明该房产为当事人所有,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还有婚检证、结婚证、准生证、初婚未育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预防接种证节育证、离婚证。
工作学习类: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社保证、失业证、养老保险证。
财产生活类:居住证、暂住证、房产证、土地证房屋他项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驾驶证。
除此之外,居民可能办理的还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涉外婚姻证明、婚育培训合格证、报到证、在读证明、贷款证明、借书证、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继续教育证、上岗证、从业资格证、离职证明、三侨生证明、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残疾证、无犯罪证明、边境证、特区边防证、外出务工证、行驶证、养路费证、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消防许可证、收入证明、贫困证明、献血证等各种各样的证件,总计有103多个。
不仅办证多,办证过程也十分繁琐麻烦。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而且在办证的过程中,同样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重复提交。在这103个证件的办理过程中,户口簿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更要提交73次。
办证难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部门间存在行政壁垒,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自为政,造成政出多门、衍生证出多门;加上公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证件功能单一,服务意识薄弱,靠公民不停地来往于各部门办证来传递证件上自己的信息,影响社会运行效率,也增加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及风险,同时降低了公民的幸福感。
政府应转变治理观念,将“要群众办证”转化为“为群众办证”。可以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取消或合并现有证件,比如身份证可以涵盖很多证件的信息,比如退休证、老人优待证、生存证明,甚至可以与社保卡合并。为了便于社会治理,这个大数据网中可以包含公民信用体系,记录公民的纳税信息、信用信息甚至违纪违法记录。
实现公民“一证行天下”到底难在哪里?从技术层面看,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将公民个人信息,比如出生、籍贯、受教育程度、婚育状况、职业等信息,集纳于一个证件,并不存在多高的技术门槛。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保卡早已实现了这一功能。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多证合并、一证多能,这些早已没有任何技术障碍的事情却一再停留在代表委员和市民的建议上。究其原因,非不能为,而是不作为、不愿为。一些部门各自为政,连公民信息这一天经地义应该政府各部门共享的治理支撑信息也四散各处,各设壁垒、互不开放。信息的壁垒导致了证件满天飞。各部门为了便于管理、为了不担责任、为了部门利益,不得罪兄弟部门,只能折腾老百姓,办证跑断腿,往往还办不下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部门能否平衡部门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每一个证上面都要盖章,每一个章都意味着一个权力部门。取消或合并证件,意味着权力的收束或让步,意味着公民权利的舒张和兑现。在实际操作层面,公共部门则须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功能蜕变和归位。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模式,是公民纳税,委托政府部门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服务民众才是根本要义。只要公共部门回归服务的本位,所谓的行政壁垒、部门利益,自然土崩瓦解;所谓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必然消弭于无形。
简政请从“减证”开始。“证件大国”的证件种类繁多引发人们各种微词:每个证对应一个部门单位,映照出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证件繁多反映了政府职能部门中的一些问题,发证件只是个挡箭牌,牌后面是手续费、管理费、培训费和一些不必要部门和部门工作人员生存的供养。
2014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将“简政放权”列入重点工作,“简政”能否就从“减证”开始,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让行政管理更宽松,让百姓们别继续在“证途”上困囧?
笔者认为除了身份证、护照,很多证件可以合并、简化、取消。很多纸质化的证件可以改为公民信息平台登记。目前手机现在都是实名登记购买,那么公民可以凭身份证号码、登录密码、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原始证件扫描等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管理部门验证后确认。根据不同部门的管理权限授予他们的不同查阅权,根本用不着让公民在衙门之间折腾。建立和完善了一个数字化的公民信息平台,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关键词:证件;证明;办理;使用
民间有人做过调查统计:一个中国人一生可能需要103多个证,这些证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属于“必需”的有30到40个。为了述说方便,可以把这些证件分为身份证明类、婚姻家庭类、工作学习类、财产生活类。
身份证明类:户口簿:户口登记机关加盖“户口专用章”后,颁发给居民。可以说,户口簿是人一生第一张最具分量的证明,是后面所有证件的基础。身份证:作用非常广泛,小到买火车票,大到结婚登记,都需要出示身份证。没有它,在中国寸步难行。护照:拿到护照,就代表国家允许你走出国门了,护照相当于一张“出国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介于身份证和护照之间,相当于准护照,“一国两制下出境身份证”。
此外还有军人证、团员证、党员证、离休证、退休证、老年证、死亡证明、火化证。
婚姻家庭类:健康证:主要涉及五个行业六种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未婚证:当前最重要的使用领域,是在购买房产的时候,目的是证明该房产为当事人所有,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还有婚检证、结婚证、准生证、初婚未育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预防接种证节育证、离婚证。
工作学习类: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社保证、失业证、养老保险证。
财产生活类:居住证、暂住证、房产证、土地证房屋他项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驾驶证。
除此之外,居民可能办理的还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涉外婚姻证明、婚育培训合格证、报到证、在读证明、贷款证明、借书证、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继续教育证、上岗证、从业资格证、离职证明、三侨生证明、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残疾证、无犯罪证明、边境证、特区边防证、外出务工证、行驶证、养路费证、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消防许可证、收入证明、贫困证明、献血证等各种各样的证件,总计有103多个。
不仅办证多,办证过程也十分繁琐麻烦。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而且在办证的过程中,同样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重复提交。在这103个证件的办理过程中,户口簿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更要提交73次。
办证难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部门间存在行政壁垒,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自为政,造成政出多门、衍生证出多门;加上公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证件功能单一,服务意识薄弱,靠公民不停地来往于各部门办证来传递证件上自己的信息,影响社会运行效率,也增加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及风险,同时降低了公民的幸福感。
政府应转变治理观念,将“要群众办证”转化为“为群众办证”。可以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取消或合并现有证件,比如身份证可以涵盖很多证件的信息,比如退休证、老人优待证、生存证明,甚至可以与社保卡合并。为了便于社会治理,这个大数据网中可以包含公民信用体系,记录公民的纳税信息、信用信息甚至违纪违法记录。
实现公民“一证行天下”到底难在哪里?从技术层面看,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将公民个人信息,比如出生、籍贯、受教育程度、婚育状况、职业等信息,集纳于一个证件,并不存在多高的技术门槛。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保卡早已实现了这一功能。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多证合并、一证多能,这些早已没有任何技术障碍的事情却一再停留在代表委员和市民的建议上。究其原因,非不能为,而是不作为、不愿为。一些部门各自为政,连公民信息这一天经地义应该政府各部门共享的治理支撑信息也四散各处,各设壁垒、互不开放。信息的壁垒导致了证件满天飞。各部门为了便于管理、为了不担责任、为了部门利益,不得罪兄弟部门,只能折腾老百姓,办证跑断腿,往往还办不下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部门能否平衡部门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每一个证上面都要盖章,每一个章都意味着一个权力部门。取消或合并证件,意味着权力的收束或让步,意味着公民权利的舒张和兑现。在实际操作层面,公共部门则须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功能蜕变和归位。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模式,是公民纳税,委托政府部门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服务民众才是根本要义。只要公共部门回归服务的本位,所谓的行政壁垒、部门利益,自然土崩瓦解;所谓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必然消弭于无形。
简政请从“减证”开始。“证件大国”的证件种类繁多引发人们各种微词:每个证对应一个部门单位,映照出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证件繁多反映了政府职能部门中的一些问题,发证件只是个挡箭牌,牌后面是手续费、管理费、培训费和一些不必要部门和部门工作人员生存的供养。
2014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将“简政放权”列入重点工作,“简政”能否就从“减证”开始,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让行政管理更宽松,让百姓们别继续在“证途”上困囧?
笔者认为除了身份证、护照,很多证件可以合并、简化、取消。很多纸质化的证件可以改为公民信息平台登记。目前手机现在都是实名登记购买,那么公民可以凭身份证号码、登录密码、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原始证件扫描等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管理部门验证后确认。根据不同部门的管理权限授予他们的不同查阅权,根本用不着让公民在衙门之间折腾。建立和完善了一个数字化的公民信息平台,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