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工业及居民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继电保护能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予以检测,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将故障设备予以切除,系统有异常时发出警示信号。因此,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发展
1.继电保护历史发展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有四个阶段,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吸收、掌握了继电保护技术。60年代中期我国建成继电保护完整的研究系统,集研究、设计、制造、运行、教学等体系。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70年代后期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深层次研究。期间,部分高校和科研院依据不同原理,相继开发出不同样式的微机保护装置。8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保护技术趋于成熟,逐步取代了晶体管保护。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向智能化保护方向发展。
2.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应用
由于微机继电保护性能良好,操作、维护简便,使得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深入人心。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高性能、低价位的CPU及一些外围元器件,先进的制造工艺可能生产除高性价比的继电保护设备。运算能力强大的CPU除了处理继电保护功能外,还可处理一些其他装置的任务。为此,有必要把RTU中的遥信和遥测加入,后来加入了遥控等功能。形成了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集一体的综合装置。
2.1 智能化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
除综合测控装置外,原来为手动操作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受微机保护装置的引入,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应用的有两类。一类是FTU和柱上开关分离,各自独立工作,完成自身功能。另一类是将FTU与柱上开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设备,一个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实现保护、测量、控制、通讯、开合等功能的智能化组合。
2.2 户外型测控装置的发展
除了上述FTU等装于户外的测控装置外,在电压等级较高的配电设备中也逐渐采用户外型装置或是就地安装的装置。采用户外型的目的是简化主控制室,减少电缆连接。在户外开关附近,采用就地安装的结构。
3.继电保护未来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一些基本的功能需要保护外,还应对数据存放、数据处理速度、通信能力、数据共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必然是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控制、保护、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3.1 计算机化
自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问世至今,计算机硬件持续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更新。微机保护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的运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在性能高,可靠性强的前提下,性价比又具有良好的优势。伴随着电力系统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以及用户对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微机保护还有一些缺陷。為应对这一现象,新型数字保护构思模式开始出现。力争为满足的当前应用中的多种需要而开辟新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成为发展趋势。
3.2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管理机制发生了转变,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频繁更新。具有多种功能并集成简便的内联网、互联网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残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在设计系统前期,考虑到集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按信息的“分层、分类、分布”原则进行详细的设计,在该保护系统中采用了更为通用的、支持多种内部及外部联接的接口,继而保障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护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有效使用和共享。
3.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前提下,保护装置应是一台高性能、功能丰富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以从网上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故障信息进行提取,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被它保护的元器件信息传输到网络中心或其他终端。所以,每个微机保护装置需要实现继电保护功能外,还能在无故障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测量、控制以及数据传输通讯。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5 数据处理系统
保护系统所需的信息一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后,整个系统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的应用实践使我们相信多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单片化配置将有利于满足各种保护的特殊要求。所谓多CPU或DSP的单片化设置就是利用多个功能强大的CPU(单片模式)通过特定的内部联接来完成系统的多功能,而其中的每个CPU则被用于实现某一保护原理或特定的功能。这种保护系统的配置方式既满足了系统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多CPU配置的资源优势,便于采用高级语言编程、用户使用与维护以及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志华,姚翠霞,张铭.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4).
[2]童时中,张锦华,马长山.模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0).
[3]卢炯.小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广泛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1).
[4]许全坤.一种性能优越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5(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发展
1.继电保护历史发展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有四个阶段,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吸收、掌握了继电保护技术。60年代中期我国建成继电保护完整的研究系统,集研究、设计、制造、运行、教学等体系。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70年代后期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深层次研究。期间,部分高校和科研院依据不同原理,相继开发出不同样式的微机保护装置。8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保护技术趋于成熟,逐步取代了晶体管保护。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向智能化保护方向发展。
2.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应用
由于微机继电保护性能良好,操作、维护简便,使得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深入人心。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高性能、低价位的CPU及一些外围元器件,先进的制造工艺可能生产除高性价比的继电保护设备。运算能力强大的CPU除了处理继电保护功能外,还可处理一些其他装置的任务。为此,有必要把RTU中的遥信和遥测加入,后来加入了遥控等功能。形成了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集一体的综合装置。
2.1 智能化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
除综合测控装置外,原来为手动操作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受微机保护装置的引入,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应用的有两类。一类是FTU和柱上开关分离,各自独立工作,完成自身功能。另一类是将FTU与柱上开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设备,一个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实现保护、测量、控制、通讯、开合等功能的智能化组合。
2.2 户外型测控装置的发展
除了上述FTU等装于户外的测控装置外,在电压等级较高的配电设备中也逐渐采用户外型装置或是就地安装的装置。采用户外型的目的是简化主控制室,减少电缆连接。在户外开关附近,采用就地安装的结构。
3.继电保护未来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一些基本的功能需要保护外,还应对数据存放、数据处理速度、通信能力、数据共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必然是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控制、保护、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3.1 计算机化
自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问世至今,计算机硬件持续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更新。微机保护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的运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在性能高,可靠性强的前提下,性价比又具有良好的优势。伴随着电力系统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以及用户对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微机保护还有一些缺陷。為应对这一现象,新型数字保护构思模式开始出现。力争为满足的当前应用中的多种需要而开辟新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成为发展趋势。
3.2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管理机制发生了转变,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频繁更新。具有多种功能并集成简便的内联网、互联网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残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在设计系统前期,考虑到集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按信息的“分层、分类、分布”原则进行详细的设计,在该保护系统中采用了更为通用的、支持多种内部及外部联接的接口,继而保障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护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有效使用和共享。
3.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前提下,保护装置应是一台高性能、功能丰富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以从网上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故障信息进行提取,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被它保护的元器件信息传输到网络中心或其他终端。所以,每个微机保护装置需要实现继电保护功能外,还能在无故障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测量、控制以及数据传输通讯。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5 数据处理系统
保护系统所需的信息一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后,整个系统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的应用实践使我们相信多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单片化配置将有利于满足各种保护的特殊要求。所谓多CPU或DSP的单片化设置就是利用多个功能强大的CPU(单片模式)通过特定的内部联接来完成系统的多功能,而其中的每个CPU则被用于实现某一保护原理或特定的功能。这种保护系统的配置方式既满足了系统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多CPU配置的资源优势,便于采用高级语言编程、用户使用与维护以及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志华,姚翠霞,张铭.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4).
[2]童时中,张锦华,马长山.模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0).
[3]卢炯.小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广泛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1).
[4]许全坤.一种性能优越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