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素质教育被树立为教育的标尺,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如今新兴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现在的教育一边要求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学习,另一边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倡导学习要交流合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体验性教学,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教学在小学众多课程中是一门主導课程,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的培养尤为关键,而对于思维方式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就显得相对困难。因此,如何加强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倡导自主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活跃、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主动与老师、同学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通过知识交换、探讨,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乐趣和应用价值。小学教育倡导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良药
首先,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首先要意识到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民主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一种更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收知识。当学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时,无压力的精神状态会让学习更加主动。要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不要让学生总是面对严肃的刻板宣讲,更不能轻易训斥学生,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将教学变成一种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交流促进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注意通过应用形象具体的材料工具、问题典故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学习鼓励机制是建立学生学习自信的有效手段
信心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前进,激励学生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能促使学生将任务完成的更好。学习自信是学生能够持久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一门较难的科学课程,没有自信学生是难以应对不断的学习挑战的。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让学生相信只要勤奋刻苦,学习就会有所得。学习自信要通过科学的教育、积极的影响及学生的自我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将自信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老师要足够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识,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感想,让学生与老师建立亲密交流关系,以长辈的身份维护他们的童趣、童真,以朋友的身份理解他们的情感、困难,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长处,并逐渐学会扬长避短,那么学生就会奋起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特别注意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及时辅导和交流,不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生活困难也应尽其所能,从而让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长此以往,学有所得就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信心。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证明,鼓励、关心和信任是激励学生的最好方式。
3.充分的课堂准备帮助学生快速获得课本知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数学学习应当具有实际性、趣味性、挑战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猜测、观察、验证、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也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日常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实践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实用性,我们的最终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对几道题,而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老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不应该只是应用教材教,要针对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实例准备课堂,教授给学生符合发展需要、有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老师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要创造性使用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通过高效的教学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增加学生成就感,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4.抓住学生特点,适当引导学生探索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每一节知识点都是迥异的,对于老师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一次讲授都不应该是一模一样的。数学老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在每一节课堂上,面对不同的学生,都应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接收效率、知识理解程度等,抓住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学生,适当引导学生探索,在合适的实际予以启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遇到知识难点时学会自己想办法、找方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5.数学思维是引领学生长久学习的明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学科,交给学生无数个解题答案,不如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通过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了解题方法,他们就获得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可以刚好的引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解决生活数学问题,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目标。
6.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注重结合生活实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注意抓住学生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成就中获得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实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3.
[2]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7.
[3]徐永香.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9.
[4]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
作者简介:
顾节一(1966.7.7—),男,汉族,籍贯四川资中县,学历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倡导自主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活跃、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主动与老师、同学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通过知识交换、探讨,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乐趣和应用价值。小学教育倡导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良药
首先,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首先要意识到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民主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一种更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收知识。当学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时,无压力的精神状态会让学习更加主动。要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不要让学生总是面对严肃的刻板宣讲,更不能轻易训斥学生,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将教学变成一种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交流促进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注意通过应用形象具体的材料工具、问题典故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学习鼓励机制是建立学生学习自信的有效手段
信心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前进,激励学生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能促使学生将任务完成的更好。学习自信是学生能够持久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一门较难的科学课程,没有自信学生是难以应对不断的学习挑战的。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让学生相信只要勤奋刻苦,学习就会有所得。学习自信要通过科学的教育、积极的影响及学生的自我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将自信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老师要足够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识,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感想,让学生与老师建立亲密交流关系,以长辈的身份维护他们的童趣、童真,以朋友的身份理解他们的情感、困难,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长处,并逐渐学会扬长避短,那么学生就会奋起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特别注意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及时辅导和交流,不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生活困难也应尽其所能,从而让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长此以往,学有所得就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信心。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证明,鼓励、关心和信任是激励学生的最好方式。
3.充分的课堂准备帮助学生快速获得课本知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数学学习应当具有实际性、趣味性、挑战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猜测、观察、验证、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也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日常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实践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实用性,我们的最终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对几道题,而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老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不应该只是应用教材教,要针对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实例准备课堂,教授给学生符合发展需要、有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老师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要创造性使用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通过高效的教学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增加学生成就感,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4.抓住学生特点,适当引导学生探索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每一节知识点都是迥异的,对于老师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一次讲授都不应该是一模一样的。数学老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在每一节课堂上,面对不同的学生,都应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接收效率、知识理解程度等,抓住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学生,适当引导学生探索,在合适的实际予以启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遇到知识难点时学会自己想办法、找方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5.数学思维是引领学生长久学习的明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学科,交给学生无数个解题答案,不如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通过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了解题方法,他们就获得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可以刚好的引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解决生活数学问题,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目标。
6.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注重结合生活实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注意抓住学生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成就中获得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实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3.
[2]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7.
[3]徐永香.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9.
[4]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
作者简介:
顾节一(1966.7.7—),男,汉族,籍贯四川资中县,学历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