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青蛙看海》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以画面再现情境
教学片段一:
师:小青蛙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大海壮阔美丽的画面。)
生:(观看时,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刚才呀,老师听到小朋友们不断地发出“哇,啊”的声音,你们最想说什么呀?说出来吧!哇——谁来说?
生1:哇!大海真大呀!
生2:哇!大海好美啊!
生3:哇!我真想现在就飞到大海的怀抱里。
……
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的大海可真美呀!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美丽的大海吧!啊!大海——
教后感: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海的壮阔美丽,学生看的时候不仅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我让他们谈一谈感受,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自然而然地更为深刻了。
二、以生活体验情境
教学片段二: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
生1:小青蛙一开始跳台阶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较轻松,然后,越来越慢,做出很累的样子。
生2:小青蛙跳到半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要求休息,因为它实在是太累了。
生3:在跳的过程中,小青蛙可以做一些擦汗、揉腿的动作,这样可以表现出跳台阶的辛苦。
生4:小青蛙还可以做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
教后感:
本课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青蛙登山的艰辛,从而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到达理想的顶端。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到半路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得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给“小青蛙”设计动作、表情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青蛙登山的艰辛,是有深刻体会的。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三、以表演感受情境
教学片段三: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4-10自然段。看看故事接下来又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故事精彩吗?能不能把它演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才能演好?再试着演一演。(生准备)
师:谁愿意上来跟老师一起表演?(指名上台,戴头饰。)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生争先发言)
(师生共同表演)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告诉我,为什么把掌声送给我们?你觉得什么地方演得特别精彩?(生结合自身体验评议)
师:从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小青蛙能一步一步地跳到山顶,是多么不容易呀!
生2:我觉得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一定也会像小青蛙一样获得成功的。
生3:我认为小青蛙的成功还离不开松鼠的帮助和鼓励。
生4:我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像小青蛙那样努力去攀登,不怕吃苦。
……
教后感: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戴着头饰表演课文描述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很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充分展示,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青蛙看海》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以画面再现情境
教学片段一:
师:小青蛙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大海壮阔美丽的画面。)
生:(观看时,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刚才呀,老师听到小朋友们不断地发出“哇,啊”的声音,你们最想说什么呀?说出来吧!哇——谁来说?
生1:哇!大海真大呀!
生2:哇!大海好美啊!
生3:哇!我真想现在就飞到大海的怀抱里。
……
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的大海可真美呀!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美丽的大海吧!啊!大海——
教后感: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海的壮阔美丽,学生看的时候不仅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我让他们谈一谈感受,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自然而然地更为深刻了。
二、以生活体验情境
教学片段二: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
生1:小青蛙一开始跳台阶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较轻松,然后,越来越慢,做出很累的样子。
生2:小青蛙跳到半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要求休息,因为它实在是太累了。
生3:在跳的过程中,小青蛙可以做一些擦汗、揉腿的动作,这样可以表现出跳台阶的辛苦。
生4:小青蛙还可以做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
教后感:
本课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青蛙登山的艰辛,从而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到达理想的顶端。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到半路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得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给“小青蛙”设计动作、表情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青蛙登山的艰辛,是有深刻体会的。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三、以表演感受情境
教学片段三: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4-10自然段。看看故事接下来又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故事精彩吗?能不能把它演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才能演好?再试着演一演。(生准备)
师:谁愿意上来跟老师一起表演?(指名上台,戴头饰。)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生争先发言)
(师生共同表演)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告诉我,为什么把掌声送给我们?你觉得什么地方演得特别精彩?(生结合自身体验评议)
师:从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小青蛙能一步一步地跳到山顶,是多么不容易呀!
生2:我觉得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一定也会像小青蛙一样获得成功的。
生3:我认为小青蛙的成功还离不开松鼠的帮助和鼓励。
生4:我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像小青蛙那样努力去攀登,不怕吃苦。
……
教后感: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戴着头饰表演课文描述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很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充分展示,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