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在探索中感悟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青蛙看海》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以画面再现情境
  
  教学片段一:
  师:小青蛙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大海壮阔美丽的画面。)
  生:(观看时,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刚才呀,老师听到小朋友们不断地发出“哇,啊”的声音,你们最想说什么呀?说出来吧!哇——谁来说?
  生1:哇!大海真大呀!
  生2:哇!大海好美啊!
  生3:哇!我真想现在就飞到大海的怀抱里。
  ……
  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的大海可真美呀!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美丽的大海吧!啊!大海——
  教后感: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海的壮阔美丽,学生看的时候不仅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我让他们谈一谈感受,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自然而然地更为深刻了。
  
  二、以生活体验情境
  
  教学片段二: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
  生1:小青蛙一开始跳台阶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较轻松,然后,越来越慢,做出很累的样子。
  生2:小青蛙跳到半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要求休息,因为它实在是太累了。
  生3:在跳的过程中,小青蛙可以做一些擦汗、揉腿的动作,这样可以表现出跳台阶的辛苦。
  生4:小青蛙还可以做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
  教后感:
  本课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青蛙登山的艰辛,从而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到达理想的顶端。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到半路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得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给“小青蛙”设计动作、表情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青蛙登山的艰辛,是有深刻体会的。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三、以表演感受情境
  
  教学片段三: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4-10自然段。看看故事接下来又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故事精彩吗?能不能把它演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才能演好?再试着演一演。(生准备)
  师:谁愿意上来跟老师一起表演?(指名上台,戴头饰。)
  师:小青蛙就要跟着松鼠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跳了。小导演们,请你们给“小青蛙”设计一下动作、语言、表情,好吗?(生争先发言)
  (师生共同表演)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多么热烈的掌声啊!告诉我,为什么把掌声送给我们?你觉得什么地方演得特别精彩?(生结合自身体验评议)
  师:从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小青蛙能一步一步地跳到山顶,是多么不容易呀!
  生2:我觉得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一定也会像小青蛙一样获得成功的。
  生3:我认为小青蛙的成功还离不开松鼠的帮助和鼓励。
  生4:我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像小青蛙那样努力去攀登,不怕吃苦。
  ……
  教后感: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戴着头饰表演课文描述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很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充分展示,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襄阳人,一生基本上在隐居与漫游中度过。长期的隐居生活,使孟浩然对农村的田园生活产生了喜爱之情,《过故人庄》就是他田园隐逸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风景,赞美了朋友的热情款待和真淳友谊,表露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豁达的胸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两句用家常话、平淡语叙
期刊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
期刊
①目前,高效照明的节能灯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功率11W的节能灯代替60W的白炽灯,可以节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如果全国有12亿只节能灯,一年可节电858.48亿度,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节能灯在国内反应冷淡,无法发挥巨大的节能作用。  ②每年夏天,大部分省份就会产生电力紧张的情况,很多工厂因为用电量大,被迫限电。然而,现在国内一些大型用
期刊
读的内容: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记实性的回忆散文。文章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表达了自己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须采取内外兼顾的形式,既要提高学生内在审美能力,也要提高学生外在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内外兼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
期刊
摘 要:“童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一生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冰心用一颗不老的孩童般的真善美之心去观察、体悟和表达世界,在她的诸多散文、诗和书信中寄予了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 冰心     儿童文学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既有童话、寓言,也有儿童诗、儿童散文,还有幻想小说和动漫卡通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些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在
期刊
作文题: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身处其中,难免遇到种种事情,受到种种触动,产生种种情怀……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文展示一    我的视线  河北大厂县第二回民中学 康 宁    我,拥有世上最美的双眼,却没能拥有欣赏色彩的权利。我渴望光明,渴望睁大双眼眺望世界。我向上帝祈祷,希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以至解疑、无疑的过程。课堂上“疑”之设置,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钻进理解课文的“圈套”,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它更能使教师把课上“活”,揭示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因此,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诗化语言是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语文课堂的诗化语言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诗化语言 灵魂 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形象而诗化的语言打动学生,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本来是一场车祸,也许会搞得惊天动地的一场车祸,因为两个善良的人,让人如沐春风。在小说《不变的善良》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令人温暖的故事。  善良的场景——当老人被小车碰着了倒在地上的时候,“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我们知道,在绝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代表着他的品格。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两颗善良的心开始交流。  善良的故事——从小车里走出的又白又胖的男人,反复询问老人的伤情:“伤着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