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汲取多元文化、加强国际间、民族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在博采众长的文化中发展自己。本文将在利用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具体阐释了多元文化的类型,更好地促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多元文化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9-02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丰富的文化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儿女理当了解我们的多彩文化,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信仰,教育是实现此目的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增强了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时,更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素质,从而树立多元文化观。
一、历史教材中多元文化的类型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
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强调了对文化的认同感。民族文化正是人类在聚居过程中所形成和传承的,形成了文字、语言、宗教信仰等等,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和鲜明性,进而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性格。我国的语言以汉语为主,然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仍保留着民族語言;在世界范围内,英语为通用语言,但是其他语种奉为各国的国语,从这两方面充分显示了语言文化包容性。语言文化如此,其他文化也是如此。又如古代中国有“天朝上国”之称,地大物博,物产丰厚,于是逐渐在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民族性格。
(二)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特征影响着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便是典型例子。如由于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吊脚楼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地域环境也影响了文学、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风格,北方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南方的“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虽均发源于河流流域,然河流却不同,如中华的黄河文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文明,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以及古巴比伦的两河文明。
(三)阶层文化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强调国家是阶级的产物,也强调不同社会群体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和从人文精神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两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西方在阶层文化上的不同。思想文化常常伴随着政治改革、社会变革的发生而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总存在两大对立阶级,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政权、维护统治地位,需要在思想上加强统治,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学等等。然而,政权总是在推翻与被推翻之间更迭,于是便有了文艺复兴、自由主义、人权宣言等,要求阶级的平等。在阶层文化的影响下,文学、科技、雕塑、绘画等领域也带来了变化。
(四)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对思想观念、行动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多元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除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外,还有道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而这些宗教信仰背后,有着强大的图腾文明、地理环境、远古文明做支撑,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以猪作为图腾,有不吃猪肉的习俗;印度信仰印度教,将牛奉为神明,牛所经过之处众人皆拜。这些文化信仰在不同程度上约束着人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向善做好事,反省自我行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与物,这些都是宗教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包容的性格特征。
二、培养学生多元化意识的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文化
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应该得到学生的关注。能正确认识文化,是培养多元化意识的第一步,历史本身就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正如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待历史的想法和态度是不同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能够客观公正的认识历史、理解不同的文化。
(二)体验式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除了课标要求的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先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进而扩展到其他民族文化。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举行趣味历史游戏或演进,增强学习的热情。尊重本国文化,更要尊重外来文化,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三、小结
多元文化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并接受。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对当今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导学生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待文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
参考文献:
[1]朱艳.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6期
作者简介:
孙晶(1981~),女,中教一级,硕士,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多元文化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9-02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丰富的文化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儿女理当了解我们的多彩文化,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信仰,教育是实现此目的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增强了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时,更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素质,从而树立多元文化观。
一、历史教材中多元文化的类型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
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强调了对文化的认同感。民族文化正是人类在聚居过程中所形成和传承的,形成了文字、语言、宗教信仰等等,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和鲜明性,进而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性格。我国的语言以汉语为主,然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仍保留着民族語言;在世界范围内,英语为通用语言,但是其他语种奉为各国的国语,从这两方面充分显示了语言文化包容性。语言文化如此,其他文化也是如此。又如古代中国有“天朝上国”之称,地大物博,物产丰厚,于是逐渐在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民族性格。
(二)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特征影响着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便是典型例子。如由于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吊脚楼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地域环境也影响了文学、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风格,北方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南方的“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虽均发源于河流流域,然河流却不同,如中华的黄河文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文明,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以及古巴比伦的两河文明。
(三)阶层文化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强调国家是阶级的产物,也强调不同社会群体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和从人文精神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两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西方在阶层文化上的不同。思想文化常常伴随着政治改革、社会变革的发生而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总存在两大对立阶级,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政权、维护统治地位,需要在思想上加强统治,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学等等。然而,政权总是在推翻与被推翻之间更迭,于是便有了文艺复兴、自由主义、人权宣言等,要求阶级的平等。在阶层文化的影响下,文学、科技、雕塑、绘画等领域也带来了变化。
(四)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对思想观念、行动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多元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除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外,还有道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而这些宗教信仰背后,有着强大的图腾文明、地理环境、远古文明做支撑,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以猪作为图腾,有不吃猪肉的习俗;印度信仰印度教,将牛奉为神明,牛所经过之处众人皆拜。这些文化信仰在不同程度上约束着人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向善做好事,反省自我行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与物,这些都是宗教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包容的性格特征。
二、培养学生多元化意识的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文化
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应该得到学生的关注。能正确认识文化,是培养多元化意识的第一步,历史本身就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正如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待历史的想法和态度是不同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能够客观公正的认识历史、理解不同的文化。
(二)体验式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除了课标要求的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先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进而扩展到其他民族文化。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举行趣味历史游戏或演进,增强学习的热情。尊重本国文化,更要尊重外来文化,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三、小结
多元文化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并接受。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对当今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导学生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待文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
参考文献:
[1]朱艳.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6期
作者简介:
孙晶(1981~),女,中教一级,硕士,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