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钳术、胎吸术是阴道助产中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以92例头位阴道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产钳术组和胎吸术组,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和母婴损伤情况。研究结果发现,产钳术的成功率高于胎吸术,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对母婴的伤害较胎吸术大。可见,阴道助产的分娩成功率与风险是成正比的。
【关键词】 头位阴道助产 产钳术 胎吸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71-01
头位阴道分娩是临床上产妇分娩的主要方式,但产妇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情况或者在第二产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分娩困难时,头位阴道助产是常用且有效的分娩方式[1]。然而,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量逐年上升。虽然剖宫产是临床上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采用剖宫产的产妇术中出血、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几率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而且新生儿并发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发生弱视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新生儿,抵抗力也低于阴道生产新生儿,因此头位阴道分娩仍是临床提倡采用的分娩方式[2]。产钳术和胎吸术是头位阴道助产的两种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以92例头位阴道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方式的成功率和母婴损伤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92例头位阴道助产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产钳术组和胎吸术组,所有产妇均符合头位阴道分娩条件。产钳术组产妇47例,年龄23—40岁,平均(28±1.4)岁,孕周36—40周,平均(38±2.1)周,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7例。胎吸术组产妇45例,年龄22—41岁,平均(28±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1.18)周,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两组在人数、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钳术组:所用工具为产钳。枕横位产妇,要将胎头慢慢转至枕前位;枕后位产妇,根据双手滑入法将产钳放在恰当位置,然后按照产钳牵引术操作。
胎吸术组: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胎头吸引器、50ml注射器。根据操作标准抽吸3次,在胎吸术的基础上开展牵引工作,把胎头转到枕前位。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和母婴损伤情况。于产钳术组而言,产钳两叶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合并,能够顺利牵引分娩,表示助产成功,反之表示不成功;于胎吸术组而言,按操作標准操作1—2次将胎儿顺利牵引分娩,表示助产成功,反之表示不成功。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母婴损伤情况主要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整理、分析,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产钳术组有45例成功助产,助产成功率为95.74%;胎吸术组有26例,助产成功率为57.78%。
产钳术组47例产妇出现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8例、7例、4例、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7.02%、14.89%、8.51%、4.26%,并发症发生率为44.68%;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2例、8例、2例、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6%、17.02%、4.26%、10.64%,并发症发生率为36.17%。
胎吸术组45例产妇出现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4例、2例、0例、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89%、4.44%、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0例、3例、0例、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6.67%、0%、2.22%,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分娩是自然现象,但许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不了解,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的负面情绪。产妇的情绪对分娩有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产妇情绪积极向上,分娩过程一般比较顺畅,但如果产妇过分紧张、恐惧,就会给分娩带来一定困难和阻碍。当产妇在第二产程出现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时,头位阴道助产通常是临床首选的分娩方式。产钳术、胎吸术是阴道助产中的重要方式,对提高临床助产质量和维护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在第二产程中,相比于胎吸术,产钳术能帮助产妇缩短产程,减轻疼痛,助产成功率较高,但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并且会接触到产妇体内的软组织,难免会损伤产妇的身体。因此,临床上对助产术的选择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一旦选择不当就会对母婴造成严重伤害。例如,对持续性枕后位或枕前位但又不能够通过徒手旋转胎位的产妇采取胎吸术,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够减轻对产妇身体的损伤,降低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将胎吸术应用于胎头俯度差、胎头不均倾的产妇,容易引起滑脱、胎儿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出血等不良状况。然而采用产钳术,医生可自行掌控胎儿娩出的时机,因此对于需要尽早把胎儿娩出的产妇、行胎吸术两次未成功的产妇,可采用产钳术;产钳术又有低位产钳、中位产钳、高位产钳之分,产钳位置越高,母婴患病率越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低位产钳,中位、高位产钳极少使用。由此可见,胎吸术和产钳术各有优劣,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宜谨慎,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对母婴的伤害。
本次研究中,采用产钳术的产妇成功分娩的概率在95%以上,但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接近4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6%;而采用胎吸术的产妇成功分娩的概率则不足60%,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不足1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不足10%。可见,产钳术、胎吸术的分娩成功率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与其他研究资料的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周香看.头位阴道助产60例临床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2):158.
[2]黄琼中.头位阴道助产118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39.
[3]刘岚.头位难产48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46.
【关键词】 头位阴道助产 产钳术 胎吸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71-01
头位阴道分娩是临床上产妇分娩的主要方式,但产妇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情况或者在第二产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分娩困难时,头位阴道助产是常用且有效的分娩方式[1]。然而,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量逐年上升。虽然剖宫产是临床上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采用剖宫产的产妇术中出血、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几率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而且新生儿并发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发生弱视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新生儿,抵抗力也低于阴道生产新生儿,因此头位阴道分娩仍是临床提倡采用的分娩方式[2]。产钳术和胎吸术是头位阴道助产的两种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以92例头位阴道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方式的成功率和母婴损伤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92例头位阴道助产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产钳术组和胎吸术组,所有产妇均符合头位阴道分娩条件。产钳术组产妇47例,年龄23—40岁,平均(28±1.4)岁,孕周36—40周,平均(38±2.1)周,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7例。胎吸术组产妇45例,年龄22—41岁,平均(28±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1.18)周,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两组在人数、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钳术组:所用工具为产钳。枕横位产妇,要将胎头慢慢转至枕前位;枕后位产妇,根据双手滑入法将产钳放在恰当位置,然后按照产钳牵引术操作。
胎吸术组: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胎头吸引器、50ml注射器。根据操作标准抽吸3次,在胎吸术的基础上开展牵引工作,把胎头转到枕前位。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和母婴损伤情况。于产钳术组而言,产钳两叶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合并,能够顺利牵引分娩,表示助产成功,反之表示不成功;于胎吸术组而言,按操作標准操作1—2次将胎儿顺利牵引分娩,表示助产成功,反之表示不成功。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母婴损伤情况主要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整理、分析,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产钳术组有45例成功助产,助产成功率为95.74%;胎吸术组有26例,助产成功率为57.78%。
产钳术组47例产妇出现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8例、7例、4例、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7.02%、14.89%、8.51%、4.26%,并发症发生率为44.68%;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2例、8例、2例、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6%、17.02%、4.26%、10.64%,并发症发生率为36.17%。
胎吸术组45例产妇出现产妇阴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会阴Ⅲ级裂伤、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4例、2例、0例、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89%、4.44%、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头皮血肿、锁骨骨折、面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0例、3例、0例、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6.67%、0%、2.22%,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分娩是自然现象,但许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不了解,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的负面情绪。产妇的情绪对分娩有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产妇情绪积极向上,分娩过程一般比较顺畅,但如果产妇过分紧张、恐惧,就会给分娩带来一定困难和阻碍。当产妇在第二产程出现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时,头位阴道助产通常是临床首选的分娩方式。产钳术、胎吸术是阴道助产中的重要方式,对提高临床助产质量和维护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在第二产程中,相比于胎吸术,产钳术能帮助产妇缩短产程,减轻疼痛,助产成功率较高,但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并且会接触到产妇体内的软组织,难免会损伤产妇的身体。因此,临床上对助产术的选择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一旦选择不当就会对母婴造成严重伤害。例如,对持续性枕后位或枕前位但又不能够通过徒手旋转胎位的产妇采取胎吸术,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够减轻对产妇身体的损伤,降低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将胎吸术应用于胎头俯度差、胎头不均倾的产妇,容易引起滑脱、胎儿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出血等不良状况。然而采用产钳术,医生可自行掌控胎儿娩出的时机,因此对于需要尽早把胎儿娩出的产妇、行胎吸术两次未成功的产妇,可采用产钳术;产钳术又有低位产钳、中位产钳、高位产钳之分,产钳位置越高,母婴患病率越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低位产钳,中位、高位产钳极少使用。由此可见,胎吸术和产钳术各有优劣,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宜谨慎,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对母婴的伤害。
本次研究中,采用产钳术的产妇成功分娩的概率在95%以上,但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接近4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6%;而采用胎吸术的产妇成功分娩的概率则不足60%,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不足1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不足10%。可见,产钳术、胎吸术的分娩成功率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与其他研究资料的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周香看.头位阴道助产60例临床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2):158.
[2]黄琼中.头位阴道助产118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39.
[3]刘岚.头位难产48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