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为了让礼仪教育真正有实效性,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开展班会,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班风。
班会是班级集体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得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目标趋于一致;可以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甚至可以成为某些问题学生言行发生转变的契机。例如:以“做文明人,讲礼貌用语”为主题的班会,具体内容:①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不辱骂对方,不大打出手,不给同学起绰号,不互相讥笑,尤其应关心身体有缺陷的同学。②师生之间,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前、课后主动帮助老师拿、送教具,尊重老师劳动,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③子女与父母之间,对父母孝顺体贴,言辞温婉,主动做家务。④与陌生人相处,客气和睦,避免发生冲突。具体形式:如演讲、小品、诗文朗诵、相声等。我经常利用每周的思品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上述内容和形式开展活动,如组织“三礼”教育演讲会,自己事先设计好主题,演讲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分配角色,然后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演讲,气氛非常热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活动中使礼仪教育收到了实效。
2. 利用板报、布告栏等设施,创设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
在教室的板报、布告栏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这样日积月累,一定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深入学生的内心。例如,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把它变成礼仪教育的又一阵地,经常让学生摘抄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名言、诗歌、短文,增长学生的知识,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很好地进行了礼仪教育。
3. 积极发现学生中的典型,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榜样。
在学生中就地取材,选取讲文明、懂礼貌的典型,作正面的宣传,从而形成班级的正确舆论,让周围的同学可以更为直接的了解如何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通过这些榜样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同时,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和个人予以批评教育,形成一种疾恶扬善的风气。有一位叫赵明的学生,家庭条件好,是独生子,因父母溺爱,既任性又调皮,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但老师并没有气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耐心的教育引导,赵明同学慢慢转变,变得能理解别人,能尊重老师和同学了,当月底评“班级之星”,并被推荐为班级“礼仪楷模”。
4. 通过周记、课堂教学的辅助,强化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周记了解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如学生在课堂表现、日常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现后可采取单独谈话、书面指正等方式,及时教育学生,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5. 注意班级卫生的打扫,营造清洁、卫生的教育环境。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重要的育人基地。清洁卫生的教室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班集体的班风建设。通过定期的卫生大扫除可使学生养成自觉清洁的卫生习惯;通过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纸篓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通过禁止“课桌文化”的泛滥,督促学生自觉抵制破坏公物的思想和行为。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的运用文明的语言、自觉地实施文明的行为,是进行礼貌教育的终极目标。日常生活的小事,常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为了让礼仪教育真正有实效性,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开展班会,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班风。
班会是班级集体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得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目标趋于一致;可以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甚至可以成为某些问题学生言行发生转变的契机。例如:以“做文明人,讲礼貌用语”为主题的班会,具体内容:①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不辱骂对方,不大打出手,不给同学起绰号,不互相讥笑,尤其应关心身体有缺陷的同学。②师生之间,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前、课后主动帮助老师拿、送教具,尊重老师劳动,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③子女与父母之间,对父母孝顺体贴,言辞温婉,主动做家务。④与陌生人相处,客气和睦,避免发生冲突。具体形式:如演讲、小品、诗文朗诵、相声等。我经常利用每周的思品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上述内容和形式开展活动,如组织“三礼”教育演讲会,自己事先设计好主题,演讲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分配角色,然后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演讲,气氛非常热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活动中使礼仪教育收到了实效。
2. 利用板报、布告栏等设施,创设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
在教室的板报、布告栏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这样日积月累,一定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深入学生的内心。例如,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把它变成礼仪教育的又一阵地,经常让学生摘抄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名言、诗歌、短文,增长学生的知识,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很好地进行了礼仪教育。
3. 积极发现学生中的典型,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榜样。
在学生中就地取材,选取讲文明、懂礼貌的典型,作正面的宣传,从而形成班级的正确舆论,让周围的同学可以更为直接的了解如何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通过这些榜样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同时,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和个人予以批评教育,形成一种疾恶扬善的风气。有一位叫赵明的学生,家庭条件好,是独生子,因父母溺爱,既任性又调皮,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但老师并没有气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耐心的教育引导,赵明同学慢慢转变,变得能理解别人,能尊重老师和同学了,当月底评“班级之星”,并被推荐为班级“礼仪楷模”。
4. 通过周记、课堂教学的辅助,强化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周记了解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如学生在课堂表现、日常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现后可采取单独谈话、书面指正等方式,及时教育学生,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5. 注意班级卫生的打扫,营造清洁、卫生的教育环境。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重要的育人基地。清洁卫生的教室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班集体的班风建设。通过定期的卫生大扫除可使学生养成自觉清洁的卫生习惯;通过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纸篓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通过禁止“课桌文化”的泛滥,督促学生自觉抵制破坏公物的思想和行为。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的运用文明的语言、自觉地实施文明的行为,是进行礼貌教育的终极目标。日常生活的小事,常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