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本文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必要性,教学实践基地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建设途径的建议三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咨询指导以及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特征。紧抓用人市场需求动向的有效途径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社会体育专业是国家教育局所规范的五大体育专业之一,其指导性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咨询指导以及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特征。同时,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精神,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明确了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另外,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量”的提高不是最终目的,“质”的增长和飞跃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高校改变教学理念,提倡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如何更好地对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建设已经成为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建设内容。
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基地缺乏专业特色,实践基地类型较单一
现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是以中小学为主。这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模糊就业定位。当然,近几年,该专业的实践基地已经开拓了不少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如健身俱乐部、体育策划公司等,但此类单位本身经营稳定性不高,能否成为长期的合作教学基地还有待考察验证。
(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数量少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大型企业单位(中小学除外)相继改制,其生产经营独立自主,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高校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实习培训的成本高,创造的价值少,有时候还会影响内部正常的工作,会干扰甚至是破坏企业市场运作进度,再加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实习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所能接收实习学生的大型企业单位基地相对越来越少。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外实践学生管理往往由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实践实习中却经常出现“管理盲区”或是“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即负责管理的三方都认为某项具体事宜应该是其他两方负责,进而最后导致三方都未进行管理干预,导致无管理状态。
(四)校外教学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实践实习基地的课程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践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践的形式,以致影响了预期学习效果。
(五)高校学生校外实践实习经费有限
校外实习所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教师指导费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校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校外实践经费也是影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有效途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于校外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以前的校外实习,学生仅仅以为是毕业的一个必要环节,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影响不大,存在着“混日子”的心态,功利心过强,因此从思想上提高学生校外实践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增加校外实践基地的多样性,提供更大更多样的实践平台,尽可能地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准确地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就业方向做定位。
(三)健全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降低和规避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是高校和实习基地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只有自己随时随地提高安全警惕性,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高校从选择校外教学基地开始即进行安全措施保护,从实习地点,住宿地点,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考量;校外教學基地配合高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外教学环境。
(四)规范明确学生校外实践实习阶段“管理三方”的责任,明确各方具体管理负责事宜,做到管理无死角,责任全方位覆盖,确保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序有效”。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般项目:体育专业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777)。
参考文献:
[1] 王暐琦,石有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7):40-42.
[2] 王令娟.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4,7(13):117-119.
[3] 徐红琴.体育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以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4(46):131.
[4] 马斌,马兰.鞍师体院社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107):69-70.
摘 要 本文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必要性,教学实践基地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建设途径的建议三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咨询指导以及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特征。紧抓用人市场需求动向的有效途径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社会体育专业是国家教育局所规范的五大体育专业之一,其指导性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咨询指导以及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特征。同时,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精神,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明确了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另外,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量”的提高不是最终目的,“质”的增长和飞跃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高校改变教学理念,提倡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如何更好地对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建设已经成为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建设内容。
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基地缺乏专业特色,实践基地类型较单一
现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是以中小学为主。这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模糊就业定位。当然,近几年,该专业的实践基地已经开拓了不少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如健身俱乐部、体育策划公司等,但此类单位本身经营稳定性不高,能否成为长期的合作教学基地还有待考察验证。
(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数量少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大型企业单位(中小学除外)相继改制,其生产经营独立自主,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高校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实习培训的成本高,创造的价值少,有时候还会影响内部正常的工作,会干扰甚至是破坏企业市场运作进度,再加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实习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所能接收实习学生的大型企业单位基地相对越来越少。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外实践学生管理往往由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实践实习中却经常出现“管理盲区”或是“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即负责管理的三方都认为某项具体事宜应该是其他两方负责,进而最后导致三方都未进行管理干预,导致无管理状态。
(四)校外教学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实践实习基地的课程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践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践的形式,以致影响了预期学习效果。
(五)高校学生校外实践实习经费有限
校外实习所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教师指导费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校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校外实践经费也是影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有效途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于校外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以前的校外实习,学生仅仅以为是毕业的一个必要环节,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影响不大,存在着“混日子”的心态,功利心过强,因此从思想上提高学生校外实践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增加校外实践基地的多样性,提供更大更多样的实践平台,尽可能地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准确地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就业方向做定位。
(三)健全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降低和规避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是高校和实习基地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只有自己随时随地提高安全警惕性,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高校从选择校外教学基地开始即进行安全措施保护,从实习地点,住宿地点,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考量;校外教學基地配合高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外教学环境。
(四)规范明确学生校外实践实习阶段“管理三方”的责任,明确各方具体管理负责事宜,做到管理无死角,责任全方位覆盖,确保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序有效”。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般项目:体育专业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777)。
参考文献:
[1] 王暐琦,石有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7):40-42.
[2] 王令娟.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4,7(13):117-119.
[3] 徐红琴.体育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以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4(46):131.
[4] 马斌,马兰.鞍师体院社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10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