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召开中央全会来着重研究、部署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在中共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反映了中共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统揽全局的领导能力,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六中全会正确地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会号召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提法反映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直面矛盾的优良作风和勇气,体现了党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和谐需要通过社会矛盾的正确解决、社会问题的合理处理、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来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其中,正视现实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前提。“正视”就是不要忽视、轻视、无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是要看得准确,不要看偏;要看得全面,不要片面;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芝麻西瓜一起抓。
目前,中国的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我们的确有一大批执政为民、办事公道、深得民心的好干部。这也是我党突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所拥有的有利条件之一。
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这个“保证”是否坚强有力,起决定性的是能否保持党同民众的血肉联系。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矛盾各种各样,但我们必须抓住党群、干群关系或者说政府(泛指党政机关)与民众、官与民这个足以影响全局、牵动全局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的廉政建设尚不到位,个别官员腐败,这也是当前社会问题的一个症结。
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富的一端有一小部分是为官不正,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少数官员;也有一小部分为富不仁,非法暴富的商家。后者以前者为靠山。
少数官员的腐败引起民怨,激起民愤,是近年来集中表现在“土地纠纷”问题上诱发“群体冲突”事件的主要原因。
“贫富悬殊”、“社会不公”还表现在城乡“困难群体”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其中特困者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公共事业(社保、教育、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而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开支在财政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过大。把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可以说是廉政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建设廉洁的、服务型的政府(指党政机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的、骨干的工程来抓。
六中全会公报说得好,“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说是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的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
在这个建设和改革中,要把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和机制放在突出地位。决策的失误比腐败更可怕,违反民主的决策本身就是权力的腐败。应该加大权力机关、决策机构中相关民众代表的比例。
关键还是干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健全。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民主不足,腐败难除。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从体制上改变政府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的不正常现象,从体制上杜绝政府与民争利的问题。特别是加大各级人大对财政开支、资源配置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央政府要有权威;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损害了这种权威。只要通过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这种权威。
政治体制改革要逐步推行,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但只有通过改革,逐步化解矛盾,才能达到真正的政通人和,社会和谐。(作者系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所所长、社会科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六中全会正确地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会号召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提法反映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直面矛盾的优良作风和勇气,体现了党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和谐需要通过社会矛盾的正确解决、社会问题的合理处理、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来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其中,正视现实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前提。“正视”就是不要忽视、轻视、无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是要看得准确,不要看偏;要看得全面,不要片面;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芝麻西瓜一起抓。
目前,中国的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我们的确有一大批执政为民、办事公道、深得民心的好干部。这也是我党突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所拥有的有利条件之一。
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这个“保证”是否坚强有力,起决定性的是能否保持党同民众的血肉联系。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矛盾各种各样,但我们必须抓住党群、干群关系或者说政府(泛指党政机关)与民众、官与民这个足以影响全局、牵动全局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的廉政建设尚不到位,个别官员腐败,这也是当前社会问题的一个症结。
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富的一端有一小部分是为官不正,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少数官员;也有一小部分为富不仁,非法暴富的商家。后者以前者为靠山。
少数官员的腐败引起民怨,激起民愤,是近年来集中表现在“土地纠纷”问题上诱发“群体冲突”事件的主要原因。
“贫富悬殊”、“社会不公”还表现在城乡“困难群体”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其中特困者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公共事业(社保、教育、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而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开支在财政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过大。把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可以说是廉政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建设廉洁的、服务型的政府(指党政机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的、骨干的工程来抓。
六中全会公报说得好,“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说是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的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
在这个建设和改革中,要把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和机制放在突出地位。决策的失误比腐败更可怕,违反民主的决策本身就是权力的腐败。应该加大权力机关、决策机构中相关民众代表的比例。
关键还是干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健全。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民主不足,腐败难除。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从体制上改变政府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的不正常现象,从体制上杜绝政府与民争利的问题。特别是加大各级人大对财政开支、资源配置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央政府要有权威;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损害了这种权威。只要通过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这种权威。
政治体制改革要逐步推行,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但只有通过改革,逐步化解矛盾,才能达到真正的政通人和,社会和谐。(作者系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所所长、社会科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