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自主发展要求教育要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唤醒学生的的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开展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是落实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自主发展 探究式 阅读教学 特征
一.相关概念
自主的字典意义是自我做主,不受别人支配。教育學中的自主是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自我能动的努力行动。
发展的字典意义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教育学中的发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新成果。
学生自主发展这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三大素养的其中一个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论”,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发展的中心,要求教育要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唤醒学生的的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意识驱动下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调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阅读文本,学生也要阅读文本,然后师生双方开展对话交流。
二.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1.开放性。语文探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以文本内容或与之相关的问题为主,学生可以从校园走向社会。事实上只要是学生需要的与文本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二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语文探究性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途径。如阅读、思考、质疑、探究、归纳总结,可查阅各种资料、走访社会有关部门、采访各方面的专家等。三是探究结果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
2.主动性。语文探究性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地探究教材教法,指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主动去学习,丰富自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性更为突出,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探究;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主动定出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有情感投入与体验,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合作性。语文是一门富有感情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碰撞,这种碰撞的火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产物。语文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合作精神。他们的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都需要合作,并且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陈述观点。
4.全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指出: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识。老师要给那些少参与的学生多一点机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讨论,积极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去,这样才能整体全面的兼顾到各位学生的发展。为此,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火花,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
5.问题性。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问题意识是指问题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却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探究、发现。
6.实践性。学以致用是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语文探究性教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知识技能的应用,目的是发展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从实践的基本特点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不同程度的专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拓展思维。与一般的学习活动相比,语文探究性学习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Y[2018]G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
关键词:自主发展 探究式 阅读教学 特征
一.相关概念
自主的字典意义是自我做主,不受别人支配。教育學中的自主是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自我能动的努力行动。
发展的字典意义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教育学中的发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新成果。
学生自主发展这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三大素养的其中一个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论”,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发展的中心,要求教育要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唤醒学生的的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意识驱动下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调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阅读文本,学生也要阅读文本,然后师生双方开展对话交流。
二.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1.开放性。语文探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以文本内容或与之相关的问题为主,学生可以从校园走向社会。事实上只要是学生需要的与文本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二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语文探究性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途径。如阅读、思考、质疑、探究、归纳总结,可查阅各种资料、走访社会有关部门、采访各方面的专家等。三是探究结果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
2.主动性。语文探究性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地探究教材教法,指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主动去学习,丰富自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性更为突出,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探究;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主动定出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有情感投入与体验,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合作性。语文是一门富有感情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碰撞,这种碰撞的火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产物。语文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合作精神。他们的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都需要合作,并且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陈述观点。
4.全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指出: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识。老师要给那些少参与的学生多一点机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讨论,积极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去,这样才能整体全面的兼顾到各位学生的发展。为此,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火花,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
5.问题性。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问题意识是指问题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却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探究、发现。
6.实践性。学以致用是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语文探究性教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知识技能的应用,目的是发展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从实践的基本特点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不同程度的专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拓展思维。与一般的学习活动相比,语文探究性学习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Y[2018]G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