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加工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整合过的教学,能起到调整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想象思维领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科学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这样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这些中外名家告诉我们,兴趣对学习非常重要,要想学生学好物理,必须让学生喜欢这门科目,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神秘的画面:浩渺的宇宙、运行的星球、腾空的火箭、雷电交织的夜空、透过森林的阳光、闹市拥挤的人群……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和神秘,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再如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扩大了学生兴趣幅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是演示实验用器材,但是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解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还可以把一些教材规定不允许做的实验(如托里拆利实验)、不方便做的实验(如用水柱做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实验)、不能做的实验(如原子弹爆炸),充分利用物理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相应的内容,使他们一一展现出来,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多数采用“粉笔加黑板”的简陋手段,因为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信息传递的容量。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通过短暂的视频、简单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老师语言描述的时间。让教师更加有条件的扩大课堂容量,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通过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加强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共同实现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络合作学习,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资源与同学、老师在网上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起的QQ群或微信群,学生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放到网上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攻克学习困难。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材。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海迪.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思路[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科学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这样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这些中外名家告诉我们,兴趣对学习非常重要,要想学生学好物理,必须让学生喜欢这门科目,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神秘的画面:浩渺的宇宙、运行的星球、腾空的火箭、雷电交织的夜空、透过森林的阳光、闹市拥挤的人群……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和神秘,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再如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扩大了学生兴趣幅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是演示实验用器材,但是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解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还可以把一些教材规定不允许做的实验(如托里拆利实验)、不方便做的实验(如用水柱做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实验)、不能做的实验(如原子弹爆炸),充分利用物理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相应的内容,使他们一一展现出来,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多数采用“粉笔加黑板”的简陋手段,因为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信息传递的容量。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通过短暂的视频、简单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老师语言描述的时间。让教师更加有条件的扩大课堂容量,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通过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加强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共同实现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络合作学习,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资源与同学、老师在网上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起的QQ群或微信群,学生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放到网上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攻克学习困难。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材。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海迪.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思路[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