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曲对我国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影响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h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声乐的起源和发展,其次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声乐曲对我国传统及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实际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的不同方式及其形成的多种原因。最后以古典中吉他的民族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古典吉他在演奏技巧、演奏作品和演奏教材方面的民族化表现,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声乐曲 器乐创作 实际影响 古典吉他民族化
  一、声乐的起源与发展
  杨荫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增加提到:“乐器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声乐的基础,声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器乐,声乐作品是器乐作品形成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器乐逐渐形成,并逐渐形成乐器体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起源初期没有形成文字,但需要有一种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也提到,在古代,用于表现自己情感的语言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古人在表现自己情感时会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这种肢体语言也属于音乐,古代的人们在呼号的过程中会配合上肢体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
  声乐艺术的发展体现在音乐和语言,这两者是与人类听觉的接受能力有效的联系在一起,音乐与语言是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借助语言为载体,而且音乐也是一种传达人与人之间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探索更高级或以另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内心情感方面的交流,而音乐就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别。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历史上众多艺术家们,不断丰富整个音乐史的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声乐艺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声乐艺术的发展是从人类早期的艺术行为中发展而来的,以呼号的方式表现出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声乐逐渐形成体系,同时发展成多个流派。
  二、声乐曲对中国传统及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影响
  如今,声乐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器乐创作也受声乐的影响,对于器乐来说,声乐对器乐的发展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声乐对器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歌曲的运用上,器乐以乐曲调为创作元素,声乐对器乐的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声乐对其他专业器乐的影响有相同之处。对于器乐创作来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向,一是以西方乐器演奏的器乐,例如小提琴或者钢琴;二是以中国乐器演奏的器乐,例如我国的民乐。
  1.我国近现代器乐创作受声乐影响的原因
  第一,用我国乐器演奏的创作乐曲具有我国民乐的明显特征,作品具有明显的我国传统器乐曲的特色。诸如民歌创作过程中,唢呐曲创作就直接受到唢呐自身特点的影响,这也体现出声乐对器乐的影响,同时,这一特色在现代器乐创作过程中也有明显体现。
  第二,在我国,独奏曲的创作尤其是使用乐器的独奏曲的创作一般并非有专业的作曲家进行创作,相反,乐曲的创作一般是由这种乐器的演奏家创作的。这些非专业的作曲家或许对自己经常演奏的乐器极为熟悉,但是对于作曲的规则却比较陌生。另外,这些演奏家使用的创作手法也比较单一,不善于创新演奏技法,在曲调的创作上也很难有所创新。为此,只有在声乐曲调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创作,才能使听众普遍接受,获得认可。除此之外,我国专业作曲家很难独立完成器乐独奏曲的创作,主要原因在于作曲家对某一乐器掌握并不熟悉,在创作过程中并不了解乐器的性能,从而影响其乐曲创作。
  第三,听众在具体历史情境下对器乐声响的接受方式,不仅在西方影响了作曲家实际的创作过程,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它同样深刻地影响了曲调素材的选择与加工。相比于西方器乐曲着重于直觉听感,我国器乐曲更关注的是抽象的“表意性”,强调用少而精的音乐曲调素材调动起听众的联想,可以说,我国的器乐曲起于声音,但终于“哲学”。
  2.我国近现代器乐创作受声乐影响的具体方式
  (1)直接受声乐曲影响
  以声乐曲调为素材,这种影响方式最直观在多种合作及独奏形式中都存在。在独奏、重奏、合奏器乐曲中,声乐曲调素材直接被器乐演奏所引用,这一现象在很多的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古典吉他、二胡等)曲目中广泛存在,他们运用声乐曲调为素材进行加工改编和再创作的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直接受聲乐曲调影响,却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2)间接受声乐曲影响
  在传统器乐曲当中,有相当多的素材来自于“不可追忆”的声乐曲牌,这些曲牌在被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吸纳之前就已经丧失了原本的结构,唱词的丢失往往最为严重,其原始的器乐曲调也常不可考,仅剩下声乐曲调可供使用,于是器乐曲便在声乐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补足缺漏从而最终形成了全新的作品。对于这部分器乐作品而言,声乐曲影响的共时性要弱于其历时性,故应当被算作一种“间接影响”,相比于前述的那些直接取材于声乐曲案例而言,这部分器乐曲种类更广泛,数量更大。
  在合奏乐种中,如西安鼓乐、辽南鼓吹、山东鼓吹等,其乐曲几乎都是由多种来源的曲牌构成。从曲牌名称上来看,他们来自于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曲调,元军有唱词的声乐曲后逐渐演变为歌舞和戏曲等形式,其中有的有单独用器乐演奏,而在前述大量器乐合奏乐中又成为组成乐曲的基本单位。这些乐曲便间接由原声乐曲调组成。
  传统器乐独奏运用曲牌作为素材的也很多,同名曲牌也会有一些同名异曲的现象,同一首南北曲曲牌在不同的剧种和乐种中变化很大。
  (3)受声乐曲结构原则的影响
  在器乐运用中,声乐对传统器乐曲调素材有很大影响,声乐还会影响乐器的结构。曲排体和板腔体结构原则在器乐的运用,声乐对其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在传统的大型声乐曲,包括歌舞说唱和戏曲的唱段中。结构原则主要有两种,以曲牌反复及连坠为原则的曲牌体,以基本曲调做板式变化重复为原则的板腔体,这两种结构原则在器乐曲中广泛应用。
  曲牌体一般以连缀的方式呈现在器乐曲中,在器乐运用中,器乐曲的基本结构就是曲牌体,曲牌以连缀的方式出运用到器乐中。在声乐曲中,大段唱腔通过以大量的曲牌连缀城乡,声乐曲的情感表达和唱词共同达成相对统一的结果。而在器乐中如何把多首曲调各不相同的曲牌连成一曲,使连曲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其中的手法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三、古典吉他的民族化发展
  吉他是从西方传入的一种乐器,吉他本身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具有音域较广,音色优美的特点,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众多艺术家的更新和换代,古典吉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樂器。古典吉他在我国的普及度与钢琴和小提琴相比仍然较差,未来仍然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努力来提升其知名度,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古典吉他的爱好者只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来完成自学过程,这成为了制约古典吉他民族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民族化发展,让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吉他的民族化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用吉他演绎我国的民族音乐,而是应该对吉他演奏的水平进行评估,吉他演奏应反映一个民族的最高艺术水准,而不仅仅是用其演奏我国风的歌曲。尽管我国在乐器演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上升的空间,仍然需要在民族特色这一角度上有所突破。
  1.直接受声乐曲影响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古典吉他演奏的技巧,经过演奏人员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演奏的方法体系,古典吉他演奏技巧的民族化不是将原来的演奏方法体系整体否定后再重新整理,而是以原来的演奏方法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将古典吉他的演奏方法与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巧。我国的琵琶演奏技巧与古典吉他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这样的情况为古典吉他在我国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先天优势。例如《阿斯图里亚斯的传说》原系钢琴组曲《西班牙之歌》的第一曲《前奏曲》后来被编入包括八首钢琴小曲的《西班牙组曲》,列为第五曲,这时改用现名。乐曲的原曲是钢琴曲,但是其用吉他演奏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吉他的影响。尽管古典吉他与我国的琵琶有很多相似的之处,但是如果将古典吉他的演奏民族化简单理解为演奏的琵琶化就过于片面。虽然很多的曲目用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能够达到很好的民族化效果,但是如果不分曲目的形式,就用琵琶进行演奏的话会变得适得其反,进而失去了音乐本来的意义。所以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发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琵琶的演奏方法,而不是全部照抄,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应当将其自身的特点与古典演奏的方法相结合,通过创新将民族风格展现出来,从而使古典吉他在演奏技巧上,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民族化。
  2.间接受声乐曲影响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就构成了我国百花齐放的音乐形式。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深度研究并深刻领悟民族音乐的精髓,是发展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有很多的民间音乐作品都能为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提供一些创作灵感,这也为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拓展了发展空间。国外有很多的古典吉他曲目都是由民间音乐形式改编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通过将民间音乐或外国曲目与古典吉他的演奏风格进行融合能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并使演奏曲目更加具有世界性,对发展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近些年来,在音乐界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演奏曲目,大多数都是由我国民族音乐改编而来。但是还有一些作品将民族元素生硬的融入了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作品选择上,应当选择民族性较强的,并且适合古典吉他演奏的指法。其次作品改编的关键环节是主题旋律,最佳音区的选择。最后对于改编完成的曲目一定要进行演奏,尝试目的是检验改编后的作品是否有原曲表达的情感相一致,也可以根据演奏尝试的感觉进行民族化的深度挖掘。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发展离不开借鉴外国元素,但也不能盲目借鉴,只有将合适的元素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中,才能促进古典吉他演奏的民族化发展。
  3.受声乐曲结构原则影响的古典吉他民族化
  对于现阶段的大型乐曲和歌舞来说,其中的唱段有着自己的节奏,其往往是根据一个乐曲的曲调来进行作曲,例如在传统乐曲《挂红灯》和《喜相逢》中,其多半是根据一个乐曲,通过其反复的演奏和边话来形成的,琵琶曲之中有一些山东省和河南省的乐曲,其中都是根据八板来逐步演变形成了单板节奏等的乐曲,很多二胡乐曲也是相同,对于中国的传统器乐来说,很多声乐中的内容,还有一些传统的乐器更是以声乐伴奏为基础,并逐渐脱离了声乐,最终形成的,这些都是声乐曲的重要组成内容。
  4.受声乐曲影响的古典吉他教材方面的民族化
  古典吉他已经在国外发展了几百年,很多世界闻名的音乐学校都非常重视古典吉他演奏专业的发展,并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古典吉他的教材。但是由于系列客观原因,古典吉他演奏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普及度并不高,相比钢琴专业和小提琴以及其他西洋乐器专业相差较大,这是由于我国人民对古典吉他的了解较少,另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在古典吉他教学演奏方面的教师数量很少,并且缺乏适合的教材。就古典吉他的民族化而言,不能过盲目的进行改进而是针对其主要特点有计划性的进行改进,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古典吉他的教学,追求古典吉他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从而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明确古典吉他民族化的主要方式以及掌握基础的弹奏方法,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都能够打好基础。在古典吉他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们强调民族化的观念,让学生们从开始学习古典吉他就能够明确民族化对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要成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扎实教学能力的古典吉他教师团队,让所有参与教学的人员都能够从中受益,进而推动我国古典吉他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古典吉他演奏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一些大师级别的创作教材,并没有合适的将古典吉他演奏教学与民族元素相结合的音乐教材。但是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起点是音乐教材的民族化,尽管我国在民族音乐教学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教学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律制和调式等内容。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民族化的发展要求。首先没有适合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曲目的音乐教材;其次没有对古典吉他演奏曲目的创新形成统一的认识;最后和声运用的方法在民族化的调式上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古典吉他的演奏应当有合适的和声进行中合,民族化的和声方式与西洋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关键,因此规范的教材在这个方面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哪一门艺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地区或者是融入到民族的艺术风格中,都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只有有效的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魅力。无论哪一门艺术只有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才能够焕发生机,所以古典吉他民族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关键是将民族化的元素与古典吉他的艺术形式和演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技巧、作品以及教材的民族化探索,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为我国发展吉他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有深远的意义。
  结语
  声乐曲对我国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影响十分普遍和显著,尤其以古典吉他民族化的发展为突出特征。古典吉他是一门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西方弹拨乐器,音乐纯美,音域宽广,经过不断改良后逐渐成为世界性乐器。民族化正是在中国古典吉他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方向。古典吉他民族化通过吉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莞琪. 声乐与器乐情绪知觉的差异性及其成因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孙苗.器乐曲改编为声乐曲体现的风格特征——以《江河水》为例[J].青春岁月,2013(13).
  [3]贾伦刚.走入极端中的声乐曲写作[J].考试周刊,2009(39).
  [4]钱仁康.器乐中的声乐和声乐中的器乐[J].音乐爱好者,1996(3).
  [5]吴犇.论声乐曲对中国传统及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影响[J].中国音乐学,1993(4).
  [6]程云.声乐、器乐美的异与同——兼答李直心同志[J].人民音乐,1983(7).
  注:本文系201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外吉他艺术发展传播比较研究下的我国当代吉他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SE596。
其他文献
[摘要]在书体史上,由商周至清代,从“甲骨”到“碑学”,建立在“坚固耐久”与“柔软易损”两类书写材质之上的各样书体相继出现,推进着书体史不断向前迈进。其中,“正统书体”以“钟鼎文”开宗,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前后更替,而“世俗书体”则以“甲骨文”立派,历经了简牍、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多演变,形成了“正统书体”与“世俗书体”始终并行不悖的双线脉络。在此基础之上,也逐渐实现了“真草隶篆
期刊
摘 要:吴青霞先生的鲤鱼以“鲤鱼吴”闻名于画坛,善于写生的她将鲤鱼题材作为一生艺术追求的精华所在。融合现实中的鲤鱼形象以及宋人工笔鲤鱼,广涉日本画鲤鱼以及西画的观察方法和明暗法则,独创出自己一套完整的创作手法,形成逸美的鲤鱼国画风格,成为雅俗共赏的鲤鱼王。  关键词:吴青霞 鲤鱼 绘画风格   常州地区自古才女辈出,民国时期更甚。被刘海粟夸赞为“常州出了一位女将军”{1}的吴青霞就是其中之一,家
期刊
摘 要:《山海经》作为我国的一部上古奇书,对其研究大都从地理与文学角度出发,本文试从版画角度出发,选取蒋应镐与吴任臣两个版本,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两个版本梳理与整合,得出其明清版本在表现形式上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山海经 古版画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上古的重要典籍,全书约有三万字,共计18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13卷。是同时记录有天文、地理、宗教、民俗、民族、神话等多种资料的古代地
期刊
摘 要:视觉艺术离不开色彩,色彩是材料属性的表达与呈现。在艺术史上,材料与色彩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也在每一次艺术变革中担任重要角色。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不仅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也是材料与色彩的最纯粹的艺术表达。现代综合材料绘画是跨学科、跨材料媒介和混合材料的运用的综合艺术形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使艺术家丰富了艺术表达的创作方式。  关键词:色彩观念 情感表达   一、 综合材料绘画
期刊
下篇·立象以尽意:书法本源问题的内在机理  文字的特殊性体现在:文字是人类存在的方式。如果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是理解人与万物的工具;那么文字则是斯文传统存在的方式,从而将中国精神与其他文化区分开来。书法是理解中国人存在的具有本源意义的生存样式。这种本源的存在样式昭示:文字一书法是华夏思想的奠基。理解中国传统,不独要理解其早期的语言,同时也必须理解华夏先民早期的书写方式,正是早期先民对于书写的态度奠定
期刊
摘 要:动画是影视艺术的一种形式, 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 主要可划分为三维动画、平面动画两种,两者在艺术特征方面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文章以三维动画、平面动画概念及特征为切入点,阐述了基于艺术层面的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的特征,并从关联、差异两个视角入手,对基于艺术层面的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三维动画 平面动画 艺术特征   三维动画、平面动画
期刊
[摘要]以福建“作场”的现场调研讨论为基础,聚焦“作场”的历史背景梳理、文化传统挖掘,针对福建戏曲研究者从戏曲学角度进行的学术判定,回应与“作场”相关的主要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原则出发对“作场”所涉及的社会群体、艺术形态、文化品格等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总结,对活态表演艺术形态的遗产定位进行理论探索。研究活态文化遗存的历史与传续时,对文献解读所涉及的特定名词,根据其内涵的历代演变,要取其下限
期刊
摘 要:影像艺术家白南准常以听觉音乐与视觉图像的结合融入艺术作品,早期行为艺术深受前卫行为音乐影响,多“偶发”属性。本文主要聚焦白南准早期行为音乐艺术作品《头之禅》《随机进入》与《口听音乐》,将其中音乐系统的语言文本解构,就其中行为音乐艺术的艺术视觉时空场域、可视音乐符号形象和视听心理感知三者重组的关系,以此探析白南准早期行为音乐艺术的沉浸式、参与性的视听新体验为后期白南准影像艺术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以来的艺理,呈现为艺术-文艺-美学并置、迭交、缠绕的迷宫之貌。进入这一迷宫有六条路径:一是对当下艺术学呈现的矛盾现象的梳理;二是看艺术观念在西方历史上的复杂演变;三是看东方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中亚和北非等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中艺理的呈现与西方艺理不同的面貌;四是从中国古代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看与现代艺理的不同;五是中西艺理在中国现代的互动产生了以文艺为总名的艺术体系;六是
期刊
摘 要:钢琴艺术指导,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能拥有醇熟的演奏功底,还要能驾驭作品的文化能力和协作意识,与伴奏对象一起走入相互映衬的作品佳境。由此说来,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准确掌控作品全貌的前提下,还要去衬托、融入和推动、提升作品整体的艺术性。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时下舞台上所看到的一些钢琴伴奏表现,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演奏方式。这不仅让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还反映出作为钢琴伴奏(艺术指导)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