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即墨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措施,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成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44.99亿元增长到2008年379.5亿元,年均增幅162.2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17.88%提高到2008年的35.14%,增长了18个百分点,增幅连续5年居青岛五市第一。即墨市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市)。
一、制定政策措施,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该市先后制定了《即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即墨市专利申请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上,重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对重点区域内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前两年上交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额、后三年的50%返还企业用于自主创新;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嫁接改造的民营企业和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发展计划的企业优先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同时,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企业建立的技术中心,根据级别和规模一次性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5万元。市委、市政府还积极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市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工业基地和有关部门,列入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逐年加大考核分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加大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按照每年不低于12%的幅度增长,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倾斜。2004年以来,该市累计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600多万元,支持重点科技项目98项。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新增产值120多亿元,新增利税8亿元。如为鼓励青岛即发集团自主创新,我们连续5年给予1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企业研制开发的“海洋生物甲壳质纤维及保健针织品”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高档功能性纺织材料加工关键技术”被列为国家支撑计划;研制的“水处理用微滤超滤膜材料及组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为青岛市重大攻关计划。即发集团因此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是多渠道争取上级科技部门资金支持。2004年以来,该市共争取国家、青岛市级各类科技计划立项118项,争取资金2800多万元。其中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3项、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8 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9项。其中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的“双螺旋加热线生产线关键设备-高速自动绕丝机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青岛景钢烫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多功能TJ系列烫金机”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2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和青岛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立项。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004年以来,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支持,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加强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企业科技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鉴定104项,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6项,居国际先进水平的16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47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35项。科技成果荣获各级科技奖励7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39项。
二是产学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了支持科研带头人与企业法人相结合、支持企业到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创办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出资委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成果、支持企业资金入股与专家技术入股独立创办研发机构等四种产学研合作形式。目前,全市6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和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与120多所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共有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青岛亨达集团成立了青岛亨达健康鞋工程技术研究院(省内第一家),引进多名国内外专家,每年申请专利100多项,研发的“按摩防滑鞋”、“透气防水鞋底系列鞋”、“弹簧减震透气鞋”等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传统产业改造进一步提升。几年来,该市先后在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机电一体化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先进控制仪器制造等,积极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进行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增强了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如针对我市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建立由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纺织服装中小企业从技术研究、开发、孵化到产业化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平台已引进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10家纺织、服装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这些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已开始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近年来,即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向扶持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方面倾斜,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即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青岛华山生化有限公司的促性腺激素项目,设立医药产业基地,吸引高新医药产业项目落户,积极推动青岛“药谷”建设;青岛软件园鳌山园区一期“6英寸模拟工艺双极型晶圆芯片生产线及封装测试”项目已开工建设,与青岛大学合作的软件学院建设协议已正式签署;青岛服装工业基地的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主研发的系列数控纺织机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新产品计划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企业生产规模和竞争实力跨入全国并条机行业前列;青岛环保产业基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0多个,其中引进培育的金王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126项专利技术,在30多个国家进行了专利注册,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合体烛光材料标准,被确定为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2个,2008年,全市有223家企业被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比2007年增加22家。
一、制定政策措施,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该市先后制定了《即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即墨市专利申请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上,重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对重点区域内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前两年上交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额、后三年的50%返还企业用于自主创新;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嫁接改造的民营企业和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发展计划的企业优先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同时,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企业建立的技术中心,根据级别和规模一次性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5万元。市委、市政府还积极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市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工业基地和有关部门,列入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逐年加大考核分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加大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按照每年不低于12%的幅度增长,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倾斜。2004年以来,该市累计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600多万元,支持重点科技项目98项。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新增产值120多亿元,新增利税8亿元。如为鼓励青岛即发集团自主创新,我们连续5年给予1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企业研制开发的“海洋生物甲壳质纤维及保健针织品”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高档功能性纺织材料加工关键技术”被列为国家支撑计划;研制的“水处理用微滤超滤膜材料及组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为青岛市重大攻关计划。即发集团因此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是多渠道争取上级科技部门资金支持。2004年以来,该市共争取国家、青岛市级各类科技计划立项118项,争取资金2800多万元。其中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3项、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8 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9项。其中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的“双螺旋加热线生产线关键设备-高速自动绕丝机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青岛景钢烫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多功能TJ系列烫金机”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2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和青岛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立项。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004年以来,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支持,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加强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企业科技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鉴定104项,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6项,居国际先进水平的16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47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35项。科技成果荣获各级科技奖励7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39项。
二是产学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了支持科研带头人与企业法人相结合、支持企业到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创办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出资委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成果、支持企业资金入股与专家技术入股独立创办研发机构等四种产学研合作形式。目前,全市6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和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与120多所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共有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青岛亨达集团成立了青岛亨达健康鞋工程技术研究院(省内第一家),引进多名国内外专家,每年申请专利100多项,研发的“按摩防滑鞋”、“透气防水鞋底系列鞋”、“弹簧减震透气鞋”等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传统产业改造进一步提升。几年来,该市先后在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机电一体化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先进控制仪器制造等,积极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进行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增强了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如针对我市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建立由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纺织服装中小企业从技术研究、开发、孵化到产业化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平台已引进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10家纺织、服装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这些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已开始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近年来,即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向扶持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方面倾斜,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即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青岛华山生化有限公司的促性腺激素项目,设立医药产业基地,吸引高新医药产业项目落户,积极推动青岛“药谷”建设;青岛软件园鳌山园区一期“6英寸模拟工艺双极型晶圆芯片生产线及封装测试”项目已开工建设,与青岛大学合作的软件学院建设协议已正式签署;青岛服装工业基地的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主研发的系列数控纺织机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新产品计划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企业生产规模和竞争实力跨入全国并条机行业前列;青岛环保产业基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0多个,其中引进培育的金王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126项专利技术,在30多个国家进行了专利注册,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合体烛光材料标准,被确定为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2个,2008年,全市有223家企业被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比2007年增加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