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真诚地拥抱“80后”吧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然无法改变,就要积极适应。无论是环境,还是事情,抑或是人……
  
  熟练运用计算机、游刃有余地掌握英语、开车,这些对于“80前”来说,还属于技能和工具的范畴;而对于“80后”来说,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可否认,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不但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宠爱更多,而且他们对自己也会有一种溺爱,甚至会不自觉得“娇惯”自己。于是,“80后”很不愿意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职场中的忍耐性极差,心情不好、工作不顺利,根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对于可能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他们,主管们一定要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为,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情绪,更关心自己的感受,他们也是非常真实表达自己情绪的透明人。怪不得专家评价如今的“80后”,思维和表达更像欧美人,更加直接和真实。也正因为如此,“80后”往往在企业的业务部门更显得如鱼得水,他们也似乎更适应外企的办事方式。而对于有着复杂人际关系的本土企业,他们难免会不适应。
  因而,作为“80后”的主管,首先就是要接受和理解他们,更要学会欣赏他们毫不掩饰的真实。只有抱以一个无条件接受的态度去对待“80后”,才会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相处方式——理由很简单,如果不想让你的部门或企业像个敬老院,我们别无选择。
  把心打开,用心去拥抱“80后”吧。
  
  告别“说教”
  
  在不少经理人看来,“80后”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心智比较简单的时代。他们想问题较简单、做事比较凭感觉,对说服性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过了法定权威与强制性权威,“这个文化特征为比较公开化的阳光型管理、注重沟通的动员型管理模式提供了机会”。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津津乐道地给“80后”讲你的青年时代,讲过去的传统经验,并希望给年轻人一些教育时,“80后”似乎并不太以为然,甚至会冒出一句“时代不同了”来回应你。于是,这两个时代的人该如何找到交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80后”来说,“说教”俨然已经渐渐失去了意义,他们更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需要你去指手划脚。
  因此,对于主管来说,不要试图通过“说教”、“思维教育”来改造“80后”。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感染力的演说、深刻的思想(起码是可以自圆其说的深刻)、专业的技能,才是领导好“80后”的前提。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让他们在某一方面欣赏甚至崇拜你。
  “80后”不仅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上司,更需要一个善于沟通和理解他们的上司。因为他们已经不甘于“听命”,他们需要上司明白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理由。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教练式领导人,那么也会是“80后”喜欢的上司类型。然而,“80前”主管往往接受的是“少说多做”的教育,也许你一时无法改变自己,你可以少说话,但一定要掷地有声,要让“80后”知道你说话的份量。
  
  点燃他的激情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看到有些“80后”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你都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羡慕之情。“老要张狂少要稳”一直是长辈们告诫我们的话,然而“80后”成长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他们接受的可是充分张扬个性和能力的教育。
  也许,你会担心这些自信的“80后”,会狂妄得有些过了头,把事情都想得太过简单,甚至想法不切实际。但事实上,如果你能将他们的激情和爆发力利用起来,如果你可以引燃他们的抱负,如果你能给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路径,那么就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比如:在部门会议中,主管们不妨给“80后”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甚至不妨让他们自己去实施一个项目,完成这一方案整个流程的制定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你只管做好一个督导、教练和顾问的角色,至于其他就放手让他们去试错,你得忍下心来看着他们去摔跤,得舍得为他们交学费。
  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励你的“80后”下属,而且还附带额外疗效——对于那些欠缺责任感、流程设计、合作意识的“80后”,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想出个好主意可能并不难,然而要将计划付诸实践,还是很有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通过锻炼有所提高,也能渐渐认清自己。当然,当他们已经无能为力时,主管一定要积极地伸出援手,此时你的“经验之谈”,就再不会是干涩的“说教”,他们也就只有心悦诚服的份了。
  请记住,对于“80后”来说,“武装镇压”是没有用的,他们反而会觉得你的思想陈旧,毫无激情。虽然不要说教,却也完全可以随时、随事、随地地引导,并且主管也不要试图去摆自己的老资格和权威性,而只是就事论事。
  
  “利用”他的自重感
  
  对于非常自我的“80后”,他们的心情也非常“自我”,常常是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他们会以“心情不好”为由就“罢工”了。
  难怪有专家评价说:“80后”既缺乏5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6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80后”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
  因此,为了维护组织的价值观,要真正让“80后”认同企业的文化,需要顺应他们自主的特点,给他们一点儿自主的空间。比如:当你发现一些“80后”对组织的纪律视而不见时,你不必大动肝火,干脆就让他们自己制定惩罚的方式,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好说了吧?
  有人说:惩罚是初级的管理。然而,企业文化要想落地,需要有措施,而惩罚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并且,当这种惩罚手段,是自己给自己设计的,那么是不是就成了一种自我约束了呢?当组织文化变成了每个人的一种习惯时,比如:守时、说到做到的习惯一旦形成,不仅是组织受益,更是个人受益的事情。
  同时,对“80后”加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也是必需的。许多主管对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就是“事情交给你,我就尽可以放心了”。但如果,他总不能让你放心,那么干脆就减少他的工作量。减少工作量不仅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同时也会让人感觉丢面子,因为这就意味着他的价值和受重视程度在减低。
  然而,个人主义强烈的实质其实就是自重感强烈,总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主管的你,不必想方设法去考虑怎么批评和教育“80后”,只要你抓住他们有很强自重感的心理,剥夺他们受重视的程度,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再让你重新重视他。当然,无论他是选择愤而离职,还是奋起直追,“80后”普遍不会甘心被一直冷落下去。因为“80后”强烈的自我意识,也会使他们不愿意去委曲求全。同时,由于“80后”普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成长,所以通常都要更加进取。
  最后,主管们要牢记一点:要给予“80后”更为自由、开放、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不要试图限制他们的思想和改造他们,而更需要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作为部门主管,千万不要奢望把“80后”的棱角磨去,磨成跟“60后”、“70后”一样,因为这个时代就是属于“80后”的,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责任编辑:子荷
其他文献
企业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一定是成为跨国公司吗?全球整合企业在适应全球竞争中表现了哪些优势?没有走过跨国公司这一步,能直接跨入全球整合企业阶段吗?    在过去的3年中,IBM已经慢慢抛开了原先“跨国公司”的身份,开始为成为一个“全球整合企业”而努力。与此同时,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对IBM转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同时研究大量其他跨国公司的发展势态之后,IBV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整合企业不但是I
期刊
主持人:杨光《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宾:景素奇 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   赵琦 运通路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志宇 中赫集团副总裁  石向欣 北京华讯集团总裁  李晶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人力行政总监  孙寅贵 北京百龙总公司总裁   王 衡北京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  郑宏新 加拿大LVC投资集团副总裁  刘 笑 映美信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卫 弘 联想集团招聘总监  家
期刊
他们凭借什么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  他们为中国企业管理做出了哪些令人尊敬的贡献?    榜样的力量不在于亦步亦趋地模仿,而在于照亮前行的方向,然后我们自己去走。  刚刚落幕的第三届“管理中国”总评选两大企业奖项,虽然延续了一贯的标准和导向——从企业稳定性、成长性和创新性,几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管理贡献,但我们发现今年登榜的企业特征,与去年都有所不同。  显然,其背后恰恰昭示着一个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中国企业真的缺少契约精神吗?契约精神应该高于国家经济安全吗?未来20年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点何在?    达能-娃哈哈之争不断升温激化,涉及的范围已从原来的法律之争扩展到政治、经济和道德等更广泛的层面。但是,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冲突,多数知识精英保持了沉默。但王巍却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达能的一边,喊出了“中国需要契约精神”的醒目口号。  在我看来,达能-娃哈哈之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深刻意义,绝不是基本“契约精
期刊
过早地暴露国际化野心,甚至不惜与巨头们四面交恶,联想意欲何为?    新近宣布成功完成了并购IBM PC整合过渡阶段的联想,如今正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并试图与对手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展开对决。  8月7日晚,联想集团发公告确认有意收购自称为欧洲第三大PC制造商Packard Bell。这将其最贴身的竞争对手宏挤了出去,尽管之前一直风传并购的主角将是宏。当然,联想有这个实力。其公布的2007/08财年第
期刊
西方、日本、韩国企业  20年前看待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态度,  决定了它们10年前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  也决定了它们今天在中国截然不同的生存处境。    现在,外企已经占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如果单从商贸方面看,外企甚至超过了60%。因此,外企在中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对外企又非常重要。在2004到2005年间,据EIU(经济学家智库)调查显示:35%的外企从中国获取
期刊
找到确定的需求,再反向配置资源,是最好的竞争战略。    企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低成本、差异化、拥有核心技术、拥有品牌、找到蓝海……这是管理大师们给出的经典答案。而现在却有人说,这些都不足以让你在竞争中取胜。因为现在是需求的时代,只有找到确定的需求,再反向配置资源,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个人就是北京资和信集团总裁、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规模需求理论创始人王吉绯。  规模需求理论注重
期刊
“公然”散步——信任的力量    哲理的故事  这天清晨,弗格斯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他刚握起话筒,一个陌生而嘶哑的男中音便在电话那头响起:“弗格斯先生您好,我是杰克法官。有人指控您偷了一家商店的两本书,请您务必于下午一点钟到达法庭接受审理,希望您积极配合我们。”  弗格斯一头雾水,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去过商店了,再说以他的地位与经济实力,还用得着去偷书?很显然,这是有人设计陷害他。  弗格斯刚刚被
期刊
如果想提升并购的成功率,  请在并购开始之前,  多问自己一些问题。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在1980年代,企业间的并购曾一度成为热潮,“并购狂躁症”成为那个年代的最恰当形容词。  20年后,同样的情景再现,2006年更成为井喷期,全球完成并购交易31000桩,交易额达4万亿美元,创近几年之最。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在全世界发生87起并购事件,即每小时就有4起并购交易落锤定音。  中国显然也汇
期刊
“80后”太自我,怎么管?    随着“80后”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经理人们不得不迎战一个新主题:如何管理“80后”员工。  事实上,仅就“80后”的“个人主义”这一点,主管就已经伤透了脑筋,其过分自我使得主管们陷入了管理难、合作难、沟通难、共识难的困境。  面对“可以引导,但无法改变”的“80后”,主管们又该如何管理他们呢?    对很多部门主管来说,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去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