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纷繁喧嚣里静守校园,在自然的流转与学生的更替中保持一份心灵的安宁与恬淡,无疑是最适合于我的生活。当然了,这种生活如何变得更有意义?我以为,必得有爱相随,与书为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读书,人生则黯淡无光。所幸,我迷恋读书,对生活对工作满怀爱意。因着这两个要素,几十年的教师生活,清淡而又美好,平凡不乏充实。
与书结缘,情定讲台,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虽然没做一天教师,但终究是一名老师范生,他酷爱读书,喜欢篆刻,写得一手好字,是左邻右舍称道的大才子,更是我心目中博识而慈爱的能人。
犹记小的时候家境一般,但书仍旧不少,看得出爸爸是很舍得花钱买书订报的。爸爸其实会抽烟,酒量也不可小觑,但很少见到他耽于烟酒之中,定格在我记忆中的更多是他执笔伏案或者挥毫泼墨的背影。父亲生前,我曾经去过他的办公室几次,目之所及,亦是笔墨纸砚、报刊杂志,还有悬挂在墙上的他自己临写的书法作品。现在想来,在那样的年代里,把书报钱从生活花销和烟酒中省下来,颇需要一些意志力的。每年大暑天,我家晒伏的东西必定有一样是与邻家不同的。在那些被褥衣服棉鞋布絮尽情享受过阳光之后,我们就乐颠颠地帮着爸爸把书一摞一摞地往外搬,让它们舒舒服服地在阳光下睡个好觉,然后再把收藏了阳光香味儿的它们小心翼翼地搬回去。虽然头顶上盖着条湿毛巾,身上还是汗津津的。可是,我们心里的那份骄傲和快乐呀,是什么也代替不了。因为我家就住在马路边,过往行人多半是从这书床旁走过的,熟悉的人会笑着说:“老李又晒书啦?书又多了嘛。”陌路的人或者惊异地看看书,或者就脱口而出“这么多书呀”,当然也有一些爱书的人会停留一会儿,翻上一气。我们的目光是锁定在那一本本书上的,不管是崭新的,还是老旧的,哪怕已有些破损,在我们的眼里,全都是宝贝——爸爸的宝贝,我们的宝贝。就这样,书越积越多,像《读者文摘》(也就是现在的《读者》)等杂志,爸爸还会一年下来装订成册,捧在手里感觉特别厚实和笃定。
难以忘却的记忆,就是每当邮递员铃声响起,《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送到的时候,兄妹三人你抢我夺的一幕便又上演。真的是历历在目啊!都想先睹为快,都想沉醉其中,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日子里,读书,成为我们最大的乐事,纯粹,明亮而又温暖。现在想来,我的父亲必定是富有远见地无比睿智地信奉这样的一句话:“爱他,就给他书读!”抑或是这样的一句话:“给孩子真正的爱,是给他好的书读!”
做了语文教师,阅读更是我日常之必修。我非常赞同专家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注解:阅读就是对话,就是生活,就是生命运动,是人类之爱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力的培育,一言以蔽之,是人类精神的成长。那么,书籍又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形象至极的比喻:书籍是由平面折向立体生活的最方便的秘密通道。它们构建了人类的第二生活,比现实的平面生活丰富得多的立体生活。于是,我常想:我们身处小城,虽信息不至于闭塞,毕竟视野不甚开阔;我们立足校园,虽手头并不乏書本,终究范畴有所拘囿。唯有书籍,唯有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打开我们与他域、与生活、与世界的通道,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先饱满起来、生动起来,继而再去唤醒我们的学生、启迪我们的学生。一个不读书的老师,当是没有勇气站上讲台的;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可能连些许的底气都没有,甚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本书,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远远超出教材,超出课本,唯有多亲近书籍,多开展阅读,才能把自己站成接近一本书的模样。
很多人将读书视作很奢侈的一件事,会说:备课、改作业、辅导、班级管理,多少事情哦,样样耗时间,哪里有空看书呢!其实不然。在我,读书,是一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如吃饭和穿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平常,所以不刻意用书籍装点门面;因为平常,所以从不追求废寝忘食的境界。身为一名教师,一位家庭主妇,不可能拥有大量集中的时间与书相伴,毕竟,课是要备的,作业是要批改的,而家务也是不能不做的。因此我更多选择了用零碎的时间与书亲近,以保证每日都读点书。这样,细水长流,涓涓不断,倒也简单自在。没有了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那种大快朵颐的贪婪与急迫,有的是常常与书相约的那种不离不弃的从容与忠贞,于是,每个日子似乎都在书的温情怀抱之中,不浓得化不开,也不粘得丢不下,不虚情假意,也不轰轰烈烈,却是真实的喜爱、可靠的依托。每天不管多么忙碌,心里都很清楚:总归还可以与书相约,哪怕十分钟或者一刻钟。而夜月时分,我则常常用来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周遭一片静寂,更易沉潜书中。理论书籍不同于时文美篇,须平心静气方能读得进去,时间的绵延不断,方能形成思维的连续渐进和认知的吸纳深入。万籁俱寂之夜,正是忘我读书之时,及至倦意袭来轻轻合页,在丝丝的清凉和满足中进入梦乡,完美的一天在袅袅书香中悄然滑过,这样的日子,既朴素安分又亮堂踏实。
我读书,多是兴趣所至,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爱书的睿智广博,给我的人生诸多启迪;爱书的宁静深沉,使我的心也安恬淡远;甚至爱摩挲书页时的感觉,光滑而富有质感,妥帖而充满安全。外界纷扰,工作辛苦,生活琐碎,情感起伏,有时甚至一闪而过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念头,惟有书,才能熨平心头的皱缬,唯有文字,才能穿透一切直抵心灵深处。我始终觉得:书,不是阶梯(得罪了高尔基),不是面包(又得罪了高尔基),当然更不是敲门砖(得罪了诸多打着读书的旗号钻营的人);书,只是朋友,权当伴侣。仅此而已。既是朋友与伴侣,必定有所甄别与选择。性情相投,方能两情相悦,至于身份、名声,自不在考虑之中,图的就是心灵的快慰和满足。如此读书,绝不会成为负累,只有一份永久的淡远的馨香,让生命在天与地、云与水之间,自由纯净地舒展开去。
因为热爱阅读,衍生出了我的一大爱好,那就是剪报。报刊杂志订阅多了,终难保存,用剪报这种方式就能将有用的和喜爱的文章集中在一起,然后自制成一本本“大书”。剪报是我假期的一项重要活动,若干年的坚持,收获愈来愈丰。可惜学生时代做的剪报本已不知身在何处了,工作以后做的剪报还有两大本仍在(还有一本被曾经的一名学生借阅忘了归还),现在拿出来读,感觉一点也不过时,依然会再次心动。我还常常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上做朗读者,选择其中的篇章读给学生听,他们一样听得入神。本来嘛,不管日子怎样刷新,真实的生活、诚挚的情感和朴质的道理是不会褪色的。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学生也养成了摘录和剪报的习惯,我想:他们一定同时懂得了,这些只是积累的一种形式,而在剪剪贴贴、读读品品之中,学会了用一颗细腻柔暖的心去感受生活、品味年华、热爱身边的人,才是最大的收获。
而我以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爱上读书,恰如当年我的父亲以言传身教影响我们兄妹爱上读书。我深信:爱学生,就和他一起读书吧,在阅读中让爱沉淀。这便是我能给予我的学生的最好的浇濯和陪伴。知识是容易传授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它们都不是教育的真正归宿;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发育,才是为师者给予学生受用一生的馈赠。而这,阅读,可以带领我们顺利抵达。
岁月漫漫,时光悠悠,唯爱与阅读不可辜负。因为有爱,自带光芒;因为阅读,散发芬芳。爱在左,书在右,这样的人生路径必定春风缱绻,皓月朗照。
李惊梅,江苏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与书结缘,情定讲台,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虽然没做一天教师,但终究是一名老师范生,他酷爱读书,喜欢篆刻,写得一手好字,是左邻右舍称道的大才子,更是我心目中博识而慈爱的能人。
犹记小的时候家境一般,但书仍旧不少,看得出爸爸是很舍得花钱买书订报的。爸爸其实会抽烟,酒量也不可小觑,但很少见到他耽于烟酒之中,定格在我记忆中的更多是他执笔伏案或者挥毫泼墨的背影。父亲生前,我曾经去过他的办公室几次,目之所及,亦是笔墨纸砚、报刊杂志,还有悬挂在墙上的他自己临写的书法作品。现在想来,在那样的年代里,把书报钱从生活花销和烟酒中省下来,颇需要一些意志力的。每年大暑天,我家晒伏的东西必定有一样是与邻家不同的。在那些被褥衣服棉鞋布絮尽情享受过阳光之后,我们就乐颠颠地帮着爸爸把书一摞一摞地往外搬,让它们舒舒服服地在阳光下睡个好觉,然后再把收藏了阳光香味儿的它们小心翼翼地搬回去。虽然头顶上盖着条湿毛巾,身上还是汗津津的。可是,我们心里的那份骄傲和快乐呀,是什么也代替不了。因为我家就住在马路边,过往行人多半是从这书床旁走过的,熟悉的人会笑着说:“老李又晒书啦?书又多了嘛。”陌路的人或者惊异地看看书,或者就脱口而出“这么多书呀”,当然也有一些爱书的人会停留一会儿,翻上一气。我们的目光是锁定在那一本本书上的,不管是崭新的,还是老旧的,哪怕已有些破损,在我们的眼里,全都是宝贝——爸爸的宝贝,我们的宝贝。就这样,书越积越多,像《读者文摘》(也就是现在的《读者》)等杂志,爸爸还会一年下来装订成册,捧在手里感觉特别厚实和笃定。
难以忘却的记忆,就是每当邮递员铃声响起,《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送到的时候,兄妹三人你抢我夺的一幕便又上演。真的是历历在目啊!都想先睹为快,都想沉醉其中,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日子里,读书,成为我们最大的乐事,纯粹,明亮而又温暖。现在想来,我的父亲必定是富有远见地无比睿智地信奉这样的一句话:“爱他,就给他书读!”抑或是这样的一句话:“给孩子真正的爱,是给他好的书读!”
做了语文教师,阅读更是我日常之必修。我非常赞同专家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注解:阅读就是对话,就是生活,就是生命运动,是人类之爱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力的培育,一言以蔽之,是人类精神的成长。那么,书籍又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形象至极的比喻:书籍是由平面折向立体生活的最方便的秘密通道。它们构建了人类的第二生活,比现实的平面生活丰富得多的立体生活。于是,我常想:我们身处小城,虽信息不至于闭塞,毕竟视野不甚开阔;我们立足校园,虽手头并不乏書本,终究范畴有所拘囿。唯有书籍,唯有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打开我们与他域、与生活、与世界的通道,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先饱满起来、生动起来,继而再去唤醒我们的学生、启迪我们的学生。一个不读书的老师,当是没有勇气站上讲台的;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可能连些许的底气都没有,甚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本书,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远远超出教材,超出课本,唯有多亲近书籍,多开展阅读,才能把自己站成接近一本书的模样。
很多人将读书视作很奢侈的一件事,会说:备课、改作业、辅导、班级管理,多少事情哦,样样耗时间,哪里有空看书呢!其实不然。在我,读书,是一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如吃饭和穿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平常,所以不刻意用书籍装点门面;因为平常,所以从不追求废寝忘食的境界。身为一名教师,一位家庭主妇,不可能拥有大量集中的时间与书相伴,毕竟,课是要备的,作业是要批改的,而家务也是不能不做的。因此我更多选择了用零碎的时间与书亲近,以保证每日都读点书。这样,细水长流,涓涓不断,倒也简单自在。没有了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那种大快朵颐的贪婪与急迫,有的是常常与书相约的那种不离不弃的从容与忠贞,于是,每个日子似乎都在书的温情怀抱之中,不浓得化不开,也不粘得丢不下,不虚情假意,也不轰轰烈烈,却是真实的喜爱、可靠的依托。每天不管多么忙碌,心里都很清楚:总归还可以与书相约,哪怕十分钟或者一刻钟。而夜月时分,我则常常用来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周遭一片静寂,更易沉潜书中。理论书籍不同于时文美篇,须平心静气方能读得进去,时间的绵延不断,方能形成思维的连续渐进和认知的吸纳深入。万籁俱寂之夜,正是忘我读书之时,及至倦意袭来轻轻合页,在丝丝的清凉和满足中进入梦乡,完美的一天在袅袅书香中悄然滑过,这样的日子,既朴素安分又亮堂踏实。
我读书,多是兴趣所至,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爱书的睿智广博,给我的人生诸多启迪;爱书的宁静深沉,使我的心也安恬淡远;甚至爱摩挲书页时的感觉,光滑而富有质感,妥帖而充满安全。外界纷扰,工作辛苦,生活琐碎,情感起伏,有时甚至一闪而过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念头,惟有书,才能熨平心头的皱缬,唯有文字,才能穿透一切直抵心灵深处。我始终觉得:书,不是阶梯(得罪了高尔基),不是面包(又得罪了高尔基),当然更不是敲门砖(得罪了诸多打着读书的旗号钻营的人);书,只是朋友,权当伴侣。仅此而已。既是朋友与伴侣,必定有所甄别与选择。性情相投,方能两情相悦,至于身份、名声,自不在考虑之中,图的就是心灵的快慰和满足。如此读书,绝不会成为负累,只有一份永久的淡远的馨香,让生命在天与地、云与水之间,自由纯净地舒展开去。
因为热爱阅读,衍生出了我的一大爱好,那就是剪报。报刊杂志订阅多了,终难保存,用剪报这种方式就能将有用的和喜爱的文章集中在一起,然后自制成一本本“大书”。剪报是我假期的一项重要活动,若干年的坚持,收获愈来愈丰。可惜学生时代做的剪报本已不知身在何处了,工作以后做的剪报还有两大本仍在(还有一本被曾经的一名学生借阅忘了归还),现在拿出来读,感觉一点也不过时,依然会再次心动。我还常常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上做朗读者,选择其中的篇章读给学生听,他们一样听得入神。本来嘛,不管日子怎样刷新,真实的生活、诚挚的情感和朴质的道理是不会褪色的。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学生也养成了摘录和剪报的习惯,我想:他们一定同时懂得了,这些只是积累的一种形式,而在剪剪贴贴、读读品品之中,学会了用一颗细腻柔暖的心去感受生活、品味年华、热爱身边的人,才是最大的收获。
而我以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爱上读书,恰如当年我的父亲以言传身教影响我们兄妹爱上读书。我深信:爱学生,就和他一起读书吧,在阅读中让爱沉淀。这便是我能给予我的学生的最好的浇濯和陪伴。知识是容易传授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它们都不是教育的真正归宿;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发育,才是为师者给予学生受用一生的馈赠。而这,阅读,可以带领我们顺利抵达。
岁月漫漫,时光悠悠,唯爱与阅读不可辜负。因为有爱,自带光芒;因为阅读,散发芬芳。爱在左,书在右,这样的人生路径必定春风缱绻,皓月朗照。
李惊梅,江苏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