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有效增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保证学校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中圖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25-01
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的根本基础是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它涵盖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班级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教育评价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思想品德管理等丰富内容。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创新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创建强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自我积极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整个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实现时代发展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主要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脱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脱节。
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内在统一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时,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高,那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会顺利、持续而深入地开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安全教育、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管理往往分属不同部门,而各部门在日常工作时相互间的沟通较少,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也不尽相同,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宣讲阶段,无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深入指导,系统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处在毕业前突击强化指导阶段,谈不上“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有时请一些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来做几场报告,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协议书)签订问题和就业政策,常见问题分析,讲授一些适合所有专业的空洞理论,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了,无法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逐步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很好地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分属不同部门,未形成合力。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分制和选修制的普遍实行,上课普遍没有固定教室,学生的班级观念在逐渐淡化,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面临挑战,而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校不断实施网上选课、网上作业、网上报修等环节,也普遍建立起了校园网、班网等网络系统,制订了网络规章制度,也开展了一些网络法律、道德的教育,但更多的是侧重于舆情监控、信息反馈、通知交流以及一些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的发布等,如何利用网络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还没有进行到深入研究的阶段。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把学生网络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网络教育、网络管理、学生管理分属于宣传、网络信息中心和学生管理等部门,往往是思政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网络教育职责,后勤部门、网络技术中心负责学生的网络管理,学生处、学工办、团委等职能部门管理学生,各司其职,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向心力和核心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造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和缺乏服务意识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二)优化运行体制,构建学生“三自”管理模式。
“三自”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务的模式,通过构建“三自”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及教师都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为学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出真正让学生满意、接受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愿的配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安排。
(三)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学生工作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相关工作的实施,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学校及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管理,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熔,许平友.结合专业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164.
[2] 李世清.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分析[J].学理论,2009(32):164-165.
[3] 俞扬.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108-111.
[4] 魏冬云,魏敏.浅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风,2013(21):215.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中圖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25-01
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的根本基础是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它涵盖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班级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教育评价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思想品德管理等丰富内容。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创新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创建强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自我积极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整个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实现时代发展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主要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脱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脱节。
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内在统一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时,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高,那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会顺利、持续而深入地开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安全教育、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管理往往分属不同部门,而各部门在日常工作时相互间的沟通较少,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也不尽相同,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宣讲阶段,无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深入指导,系统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处在毕业前突击强化指导阶段,谈不上“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有时请一些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来做几场报告,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协议书)签订问题和就业政策,常见问题分析,讲授一些适合所有专业的空洞理论,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了,无法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逐步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很好地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分属不同部门,未形成合力。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分制和选修制的普遍实行,上课普遍没有固定教室,学生的班级观念在逐渐淡化,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面临挑战,而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校不断实施网上选课、网上作业、网上报修等环节,也普遍建立起了校园网、班网等网络系统,制订了网络规章制度,也开展了一些网络法律、道德的教育,但更多的是侧重于舆情监控、信息反馈、通知交流以及一些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的发布等,如何利用网络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还没有进行到深入研究的阶段。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把学生网络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网络教育、网络管理、学生管理分属于宣传、网络信息中心和学生管理等部门,往往是思政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网络教育职责,后勤部门、网络技术中心负责学生的网络管理,学生处、学工办、团委等职能部门管理学生,各司其职,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向心力和核心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造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和缺乏服务意识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二)优化运行体制,构建学生“三自”管理模式。
“三自”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务的模式,通过构建“三自”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及教师都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为学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出真正让学生满意、接受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愿的配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安排。
(三)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学生工作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相关工作的实施,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学校及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管理,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熔,许平友.结合专业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164.
[2] 李世清.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分析[J].学理论,2009(32):164-165.
[3] 俞扬.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108-111.
[4] 魏冬云,魏敏.浅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风,2013(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