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理解认知语境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个体认知语境不断与文章典型语境动态协调的过程。回顾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然后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语篇理解;认知语境;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廖锦超(1974-),男,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广西 玉林 537000)陈淮(197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广东湛江5240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1010LX4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56-02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理解观点和论述为语篇理解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回顾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并由此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研究的基本观点
  1.认知语境的定义
  认知语境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前提。Sperber &. Wilson认为“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一个人的总认知环境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①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也就是认知语境假设。每个人的认知环境包括三种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
  认知语境不同于传统的语境,认知语境是动态的,是一种心理经验和认知能力,是交际主体(作者与读者、说者与听者)大脑中的输入信息和由此而激活的相关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含有逻辑、语言和百科(物理、文化、社会等)等内容。
  2.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特点
  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语境具有主体性、动态性和经验性三个特点。
  (1)主体性。英语语篇的阅读过程,就是体现读者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读者必须把自己已有的逻辑、语言和百科(物理、文化、社会等)等信息与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最大的关联,并根据已有的信息做出假设和推理,形成一定的认知语境帮助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最大理解目标。
  同时,由于不同的读者的认知状态,也就是其认知能力、逻辑、语言和百科知识都不同,在进行认知语境的构建过程中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产生不同的理解水平和层次。也就是说,在认知语境的构建过程中,读者起到主体作用,在语篇文本信息的输入和选择、经验知识的激活、与语篇典型认知语境之间的协调等各种心智活动中,读者都起到了主体作用。
  (2)动态性。Langacker认为,即使是现有概念的激活过程,都是动态(dynamic)的。[1]认知语境具有动态的特征,其动态性体现在认知语境选择的动态和认知语境建构的动态上。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随着新的文本信息的输入和被激活的相关信息的出现,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语境建构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交际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语境自然也是变化不停的。” [2]
  (3)经验性。阅读理解中的认知语境是体验性实践的结果,具有经验性的特征不同于话语,书面语篇没有任何外部语境,所以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创造内在的语境。这种内在语境实际上是从语篇通过推理而获得的认知语境,即基于经验的概念化、图式化的知识。[3]也就是说,构成认知语境的要素是基于经验而形成的。
  读者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面对认知语境的构建有着决定作用。读者的经验知识越多、范围越广,构建起的个体认知语境就越完善,越接近语篇的典型认知语境,从而促进语篇的理解。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对现有文本信息进行认知的过程,是读者体验的过程,具有经验性。
  3.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说,语篇理解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认知语境与个体的认知语境不断协调的过程。
  语篇的理解有赖于语境,而作者为了让读者理解语篇,也要以统一的认知世界为基础去构建自己的语篇文本,这个统一的认知世界就是大部分读者可以接受的认知世界,而理解这样的语篇就需要一个典型的语境。
  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构建过程就是读者在输入文本信息、构建相关认知语境的同时,不断地协调个体的认知语境与篇章在典型语境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实现两者的最大优化和关联的过程。
  二、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研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4]而语篇的理解也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新与旧的界定就在于读者,新的信息是文本的输入信息,旧的信息则是读者已有的经验知识。尽管认知语境的构建不是语篇理解的全部,但是语篇的理解却依赖于认知语境的帮助。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认知语境构建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语境的构建是可行的,并不是不可捉摸的。
  1.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具备的理念和应该遵守的原则
  根据认知语境的研究,结合英語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具备和遵守以下理念和原则。
  (1)人本主义理念。语篇理解过程是一种心智活动,语篇理解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也是这种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则是这个心智活动的主体,没有读者的参与,也就不存在这个心智过程。读者在语篇理解中具有主体性,要完成理解过程就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人本主义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调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师满堂灌或者放任不管这两种极端,要注重学生作为阅读理解主体作用的发挥,设计更多的阅读活动,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信心,提高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去。
  第二,重视差异。在认知语境的构建中,学生由于个体认知能力和经验知识的差异,对同样的语篇会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结果,从而造成了个体之间阅读能力高低差异。在教学中,要重视这种差异,面对这样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达到满足大部分学生认知语境构建和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2)“语言、文化和认知能力”三位一体原则。语言、文化与思维是三位一体的(inextricably intertwined),对其中某一方面的分析都必须考虑另外两个方面。[5]
  而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化和认知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法和篇章知识,是语篇理解的基础。文化知识作为阅读理解中读者的经验知识,有助于认知语境的构建,有助于语篇文本的理解。认知能力则决定了认知语境构建能力的高低,从而最终影响语篇理解的水平。
  因此,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语言、文化和认知能力”三位一体原则。既要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法和篇章知识,也要传授一定的文化、社会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构建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构建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能力,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基础。读者的经验知识,包括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等,在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面越广,知识基础越扎实,所构建的认知语境就越完善,认知语境越完善,对语篇理解水平的提高帮助就越大。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的高低对认知语境的构建和语篇理解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笔者认为,语篇阅读理解中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的认知能力有观察力、分析、推理等能力。
  (3)提高学生个体认知语境与语篇典型认知语境的协调能力。如前文所述,语篇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个体构建个人认知语境同时协调其个人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典型语境关系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总结不同语篇类型理解所需的认知语境,包括认知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经验知识等,形成一系列的语篇认知语境模式。然后,在教学中,遵循人本主义理念和“语言、文化、认知能力”三位一体原则,有针对性、有意识、有差异地训练学生协调个体认知语境与语篇典型认知语境之间的关系。
  语篇的理解有赖于语篇认知语境的构建;语篇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个体认知语境不断地与文章的典型语境动态协调的过程。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篇理解认知语境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英语阅读教学也将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注释:
  ①Langacker,W.R. 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参考文献:
  [1]Sperber,D. &. 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侯国金.动态语境与语境洽商[J].外语教学,2003,(1):22-26.
  [3]任绍曾.词汇语境线索与语篇理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51-258.
  [4]刘秀明.英语主述位结构对语篇理解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0,(2):51-54.
  [5]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究,2010,(1):8-1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电机类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专业课程。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教师提出了一种“形象描述,逆向分析,简化推导,仿真实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记得牢;提出理论教学中穿插仿真模拟演示,并结合开放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形象化教学;逆向分析;创新思维;主动性  作者简介:张今朝(1971-),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在计算机类实验实训设备的场地和经费投入上都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各工科类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论述通过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引入虚拟机技术可有效地破解场地和设备不足的难题,为提高计算机类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新的辅助教学手段。  关键词:实践教学;虚拟机;Vmware;Xen  作者简介:卫耀军(1971-),男,河南洛阳人,湖北工业大学工程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调研,结合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党玲博(1978-),女,河南唐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张敏(1981-),女,河南遂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
期刊
摘要:从C语言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特点出发,在分析高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C语言教学中以实验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观点,结合专业特点,通过由浅入深的渐进教学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C语言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吕风杰(1973-),男,山东沾化人,滨州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讲师;马士明(1983-),男,山
期刊
摘要:文章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局限:干预界限模糊、主体功能弱化、支持系统不足、体系缺乏连续性,提出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新三维”体系,即时间体系、空间体系、效能体系。  关键词:大學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作者简介:郭秀华(197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于晓霞(1982-),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
期刊
摘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已逐步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文章探讨了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从革新课程体系、协同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春国(1973-),男,河南上蔡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卢晓峰(1981-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探讨了传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教材改革和实践环节改革方案。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传感器;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吕勇军(1958-),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教授;祝尚臻(1979-),男,山东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专业具有跨越多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建立起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三个梯次推进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块  作者简介:郭树荣(1963-),女,山东淄博人
期刊
摘要: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首都北京的灵魂,作为北京市属高校,北京联合大学校院办公室系统从心系稳定促发展、心系规范重突破、尊重个性展所长、注重精神讲涵养四个方面,用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工作;北京精神:办公团队  作者简介:范宝祥(1971-),男,陕西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讲师;王文杰(1976-),男,辽宁铁岭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校长办
期刊
摘要:多媒体、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结合福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关键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放式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汪健(1969-),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师;吴松江(1950-),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福建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