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选取1296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友谊满意度、归属需要、自我表露和共情的测量,以探讨归属需要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归属需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2)归属需要可以分别通过共情、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影响友谊满意度;(3)共情-自我表露在归属需要预测友谊满意度中起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发展规律,在教育中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有一定意义。
【机 构】
: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深圳518119长沙市雅理洋湖实验中学,长沙410208
【基金项目】
: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205160326,20205170009)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1296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友谊满意度、归属需要、自我表露和共情的测量,以探讨归属需要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归属需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2)归属需要可以分别通过共情、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影响友谊满意度;(3)共情-自我表露在归属需要预测友谊满意度中起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发展规律,在教育中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变化盲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视觉场景中实质性的改变。最近研究表明,变化盲视发生时个体虽然不能有意识地报告变化,但却能无意识地对变化刺激进行加工和反应,也就是产生了内隐觉察。内隐觉察能够引导注意、影响反应速度。与觉察和无觉察相比,内隐觉察的眼动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与无变化试次相比,内隐觉察试次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脑电活动变化以及不同的脑区激活。内隐觉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左侧前额叶在内隐觉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没有视觉干扰的范式应用到神经活动的测
为探讨社会支持与成年早期孤独的关系,调查了556名大学生,运用SEM法、Bootstrap法、多组分析法考察了社交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及留守经历的调节。结果表明:社交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交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留守经历对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存在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成年早期孤独的理解,在优化成年早期个体心理适应性方面有启示意义。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而测量朗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眼动指标就是眼音距。眼音距是指朗读过程中注视点和发音点之间的时间或空间距离,虽然这个概念早在1920年就提出来了,但直到近十年才受到较多关注,而对于其适用范围及心理学意义,认识尚不充分。本文从眼音距的概念提出和发展入手,分别分析了起始眼音距和结尾眼音距的计算方法和心理学意义,以及它们在快速命名和自然文本朗读任务中对阅读能力和认知控制的反映。未来研究可借助眼音距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探讨朗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加工的特点和认知控制,以及揭示特殊群体在语言加工缺陷
以163个家庭为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比较父亲和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对学步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差异。在婴儿6个月(T1)时评估父母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表征;14个月时父母分别报告消极共同养育关系;24个月(T3)时父母报告学步儿内外化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母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2)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外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而在学步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
采用追踪设计对45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父母元情绪、情绪反应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复杂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前测儿童社会适应后,(1)母亲的鼓励表达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违纪攻击、害羞焦虑,父亲的情感关注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违纪攻击之间起中介作用(2)父母的问题关注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敏感合作,苦恼在情绪教导、情绪摒除和违纪攻击、害羞焦虑、敏感合作,最小化在情绪摒除和敏感合作之间起中介作用。
创作者的年龄作为重要的社会线索信息,可能会影响大众对其观点的创造性评价。本研究以物品非常规用途想法作为评价材料,考察了4类年龄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以及相关刻板印象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0岁左右年龄信息会提升被试的新颖性和适用性评分;30岁左右的信息提升了新颖性评分,但刻板印象强弱对评分变化不具有预测作用。这表明,对于领域一般性产品,有关创作者的刻板印象不易被激活并应用于创造性评价。
采用间隔一年半的追踪设计,探讨了192名学前儿童的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在发展上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4岁幼儿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5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5岁外化问题行为,4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4岁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显著负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5岁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6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6岁外化问题,5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6岁同伴接纳。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
探讨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活方式量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神经质量表以及在线音乐购买意向量表对20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时尚品味、完美主义和崇尚自由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2)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时尚品味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崇尚自由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中庸内敛、积极进取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遮掩效应;(3)神经质调节了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
以幼儿创造性人格倾向教师评定问卷、儿童气质教师评定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287名3岁和4岁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幼儿气质与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幼儿气质与其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3、4岁幼儿气质对其创造性人格有显著影响。幼儿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及专注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创造性人格,而幼儿的社会抑制性则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创造性人格。
为了探讨儿童道德义愤的发展及其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实验1考察106名幼儿园大班、小学2年级和4年级儿童的道德义愤在年级以及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上的差异;实验2考察57名小学儿童在有无代价条件下,其道德义愤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道德义愤呈现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增强的趋势;儿童由数目不公平分配引发的道德义愤得分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幼儿园大班和2年级儿童在数目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均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而4年级儿童在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诱发道德义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