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基础,数学是基于其它学科最为难学的学科,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所得的。小学阶段是良好習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打造才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心听老师讲;二是专心听同学发言。首先,上课时老师要要求学生专心听,思想不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抓住重点。课堂上,老师还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各种教具、学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还要要求学生专心听同学发言。听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听他们的发言重点并及时做评价。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于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别人,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在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本次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在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这就说明合作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在小组内展开学习,主动思考,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教师也要适当的参与,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点拨,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但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中心小学)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所得的。小学阶段是良好習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打造才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心听老师讲;二是专心听同学发言。首先,上课时老师要要求学生专心听,思想不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抓住重点。课堂上,老师还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各种教具、学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还要要求学生专心听同学发言。听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听他们的发言重点并及时做评价。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于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别人,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在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本次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在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这就说明合作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在小组内展开学习,主动思考,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教师也要适当的参与,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点拨,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但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