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缺乏基本的思维训练,不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度学习的关联性、针对性训练。提升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与思维课堂势在必行。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情景任务训练,促进运用思维的深度;个性拓展训练,促进探究思维的深度;信息获取训练,促进概括思维的深度。思维训练探究,提升了深度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思维训练;深度学习;策略
  一.背景
  1.核心素养提升的需要,深度学习与思维课堂势在必行。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并能学以致用。而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强调创新思维能力。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如文综全国Ⅱ卷37题第(4)小题,通过设置开放性任务,要求考生能够围绕滑雪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强调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努力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度学习的关联性、针对性训练。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包括古今综合、中外综合、地理历史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等等。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包括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如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不重视,缺乏积极性。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进度和难度,没有注意到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深度学习的发生。也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较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联性训练和针对性训练。所以思维课堂势在必行。
  二.界定
  何谓深度学习呢?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调动人的内在潜力。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他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独立思考等形式展开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思维课堂的五个环节包括激活旧知、任务驱动、自主发现、自主建构、学以致用等。思维课堂不是说课堂上要五个环节都包含,而是要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策略
  1.情景任务训练,促进运用思维的深度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得要有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模拟地、简约地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聚焦细节,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质疑的能力。
  比如在上《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时,我一开始还是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但是要求学生按照地理方位去找出秦汉时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生的历史事件,阅读时按照历史学科的学习结构(也就是历史五要素)进行圈画。然后请四位同学按地理方位进行板书主要历史事件。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有意义的任务。这里其实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即史地结合。接下来的课堂就围绕他们的板书展开。北方地区,主要是秦朝、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秦朝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干什么用呢?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那是因为北方的匈奴强大起来了,侵扰中原地区边境。汉初几十年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还要送大量的珠宝等财物给匈奴呢?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那是刘邦白登之围的后遗症。到了汉武帝时期,三击匈奴,从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基本解除。到了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再到東汉时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被击败,西迁;南匈奴与汉立盟友好。接着老师把这些史实的简要概括放到一个年代尺上,学生再来思考秦汉与匈奴之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一个整体性思考。于是得出“秦汉与匈奴之间和、战相间”。这就是思维课堂中的建构过程。而画年代尺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即激活旧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关系,老师再请学生思考,前一阶段的“和亲”与后一阶段的“和亲”有什么异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统一认识“汉初国力弱所以只能屈辱地和亲;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所以主动出击匈奴,战胜后的和亲是平等互利的和亲”。讲完北方地区再来看西部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张骞出使西域。说完史实,老师追问“为什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扣押而第二次出使西域却顺利通过呢?”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发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前,也就是“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夺回了河西走廊”,而这也就是三击匈奴中的第二次,所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很顺利。把历史事件写在黑板上,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适时地添加关键词如“匈奴西迁”,一个箭头画向西部。学生在老师讲到张骞出使西域中途被押时就有人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奥……”。老师通过板书使学生模拟地简约地经历了秦汉时期的一些事情,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再现,而是联想地结构地去学习,对老师对学生都是运用思维的深度学习和实践。
  2.个性拓展训练,促进探究思维的深度
  传统的大量纸笔训练和题海战术存在不少弊端,如注重大量题目的训练而缺少方法的提炼,注重知识的反复巩固而缺少核心素养的提升等,不少初中生因疲于应付大量的作业而忽视了对解题方法的提炼,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传统纸笔训练的弊端,我校教研组创造性地设计了拓展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值得探究的话题,通过史料查询、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对学习的延伸性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在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以学校九年级备课组为例。在复习课《秦朝》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焚书坑儒是不是只有坏处?”,于是老师创造性得将问题抛给学生,组织学生们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本中一边倒的批判性问题进行探究。
  最终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是统一国家的基础,对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但焚书坑儒同样限制了人们思想,造成了文化缺失。秦始皇的做法过于残暴,造成了反效果,使社会动荡不安引起人民不满。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做法的反面例子可参照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封建时期的君王统治,思想统一是必须需要的,但应怀柔政策,像秦始皇这样过于残忍,最终只会使人民反抗。
  可见通过针对性的拓展性作业入手,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开拓解题思路,从而促进了探究思维的深度。
  3.信息获取训练,促进概括思维的深度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文本,这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增强知识的融会贯通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和作业批改过程中,我们难免发现,文字量较大的材料分析题和文言文类型的题目成为不少学生的困难所在,且不少学生认为影响其答题速度和正确率的重要因素是对无法对无关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排除,因此,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是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文字概括能力、无效信息的排除能力。七八年级可按照备课组计划每周开设大阅读课程,选择相应的学科书籍供学生集体阅读。以七年级备课组为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质,选择了一本书作为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阅读的主体材料,《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唐晓峰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版)。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备课组评价反馈的有机结合下,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大阅读课程的开展,不少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升,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有所增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提升解题技巧的关键。以八年级朱老师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中特别关注对学生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的能力、方法指导。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也掌握了材料分析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以九年级朱老师的《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一课为例,本节课在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局势时,特地让学生绘制了漫画与图表材料,并在介绍民族工业的发展现状时加入了文字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得以更加全面的认识不同的材料形式,在阅读时让学生总结归纳不同材料的阅读方法,及时提供各种材料的读法小提示,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时,渗透唯物史观,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问题。
  在学习孙中山早年革命事迹时选用史地结合的方法,在地图上加以呈现,不仅渗透了地图学习方法,也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对孙中山的早年革命之路加以认识。在分析孙中山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原因时,采用地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孙中山先生人生当中最大的两次转变,也更凸显了他的国际视野,以及西方思想对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体现了史地综合的特点。
  四.成效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的《深度学习》中指出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成长从“提高解答试题能力”转向“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转向“做事能力”。教师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景中,在有意义的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和反思,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的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调思路方法的建构、打破与重构。正因如此我校提出了思维课堂的构想。
  六年多的思维课堂实践表明,历史与社会的内容大多系统性强、概括性强、内容综合性强,教师要打破课本内容的限制,以超越考试范畴的心态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情境任务训练,学生初步学会了用联系的思维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个性化的拓展作业,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交流讨论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信息获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不再是大量的知识的再现,而是在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景中,在有意义的任务和活动中,通过实践、讨论、质疑和反思,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的问题。这就是促进了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随着思维课堂的实践,不知不觉间我校的历史与社会中考成绩平均分连续几年都取得了超过杭州市平均分的好成绩。令人欣喜的是,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明显提高了。
  综上所述,通过改变教师的教从而改进学生的学,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要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创设环境,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善于从理解、实践、评价及能力培养的角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 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鲁洁,王逢贤主编. 德育新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班华.现代德育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5]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7]林格.怎样培养习惯.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1月.
  [8]徐新仓.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17(1):8-9.
  [9]曹传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52.
  [10]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J].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的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具很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锻炼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老师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清楚地掌握学生的作文学习情况。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素材,笔下无物,不知道从何写起。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合理使用这些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言应用能力;作文学习情况;写作素材  引
期刊
摘 要: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物理探究能力。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不同,强调学生们的主体性,转变了以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很重要,对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非常强,而老旧的物理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老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自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音乐、英语等学科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本片文章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通过不断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致力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不少美术课堂仍然存在假、空、花等现象,其深层原因,就是教师对课标及教材的认识不够深刻造成的,如何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提升课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度解析课标及教材,对如何准确定位美术高效课堂重难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课堂;高效;重难点  近几年听了不少随堂美术课,发现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虽然课堂很热闹,老师很辛苦,但觉得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给人整体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存在着一定难度,教师作为带领学生们开展数学学习的引导人,在明确学生不足的前提下,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数学学习。师生互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方式,但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师生互动环节的开展仍旧较为不足。以下笔者分析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里,师生互动的开展作用以及开展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引言:  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和传统文化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群体的关注,想要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中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能够促进初中生文化素养提升,同时,还能帮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树立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中,充分奠定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与舞蹈”模块综合教学浅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与舞蹈;模块;综合教学  引言  在高中音乐课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其中英语作为国际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英语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个主题也是我们本篇文章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英语教育;互联网;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英语是从小学开始学习,接着在初高中时期提升,最后在大学中完善的一门学科,学生的英语学历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发展中会带来一定范围的
期刊
摘 要: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作出重要指示: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全民素质,要求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 学校于2013年2月起,按照课程要求实施书法教育进课堂。 练字练心,励志立人,学校以书法教育为基点,培养全体师生的自信心,陶冶情趣; 师生在书法教育活動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还能从感情上鼓舞师生士气,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关键词:书法;教育;
期刊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美的艺术,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向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还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能力;兴趣;想象力;审美能力  本文从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挖掘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