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加大,高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室投入越来越大,仪器设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对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针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手段、队伍建设等规范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了体系性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202-02
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仪器设备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仪器设备的发展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使得高校仪器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高校仪器设备快速发展,构成日益复杂化的同时,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管护利用,使其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助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高校管理研究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高校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改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助力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现状
王会文、肖俊生等(2015)指出目前高校教学科研仪器存在维护维修难、使用率低,设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等问题,提出应从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动态化管理体系、加强高校仪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高培峰、赵睿英等(2016)探讨了高校内部仪器设备管理的协同问题,包括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各管理因素的协同管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管理,指出应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张继霞、高培峰等(2016)针对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CMM能力成熟度的思想,从持续发展和改进的角度构建了仪器设备管理成熟度模型,帮助高校识别自身当前的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为持续提高高校儀器设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在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校仪器设备呈现精密化、集成化和大型化的特征,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也普遍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环节的投入,增加了实验的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因此,可以说,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物质保障。但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仪器设备管理的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但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陈旧,管理流程繁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普遍,导致设备管理账目混乱。有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制度和规则不能落到实处。设备使用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一些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设备没有合理的共享机制,所购设备成为购买部门甚至是少数人占有,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甚至是重复购买。
(二)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拓宽,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对某些设备尤其是精密化大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规程并不了解,大型、精密仪器缺乏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稀缺。同时,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稳定,受到职称和待遇的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容易对本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转岗现象严重。
(三)设备系统管理难度大
仪器设备新品不断推出,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仪器设备数量成倍增长。仪器设备数量增长带来的是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大大增加,管理人员不仅要审核入账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还要将仪器设备信息及时录入到相应的管理软件中,大量繁琐的数据录入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申请设备使用的办事人员需要排队等候。同时,在仪器设备采购中,各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申请和争取,而对采购以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则显得关心不够,有的部门对设备采取“占有式”管理,缺乏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设备拥有部门不愿将设备借给其他部门或单位使用。而有些部门引进新的仪器设备后,就将旧设备搁置一边,造成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随着进口仪器设备的增多,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费用也在成倍增加,加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维修高精尖设备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制约了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增加了仪器设备的毁损率。
三、高校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合理分工,规范各层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范围以及相应的权力范围,制度需涵盖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并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要保证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谁经手谁负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逐渐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牵制的管理体制机制。对贵重、大型的仪器设备需调配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高效率使用,并尽可能延长其技术寿命周期。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高效设备管理应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保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级部门进行有序的自我管理。同时,各设备分管部门应在高精尖设备资源配置、结构布局以及技术整合方面与高校科研设备管理处保持同步,相互配合。一方面充分調动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充分发挥废旧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
关于废旧仪器设备的处理,需要分情况解决。例如,有些仪器设备并未出现异常,只是相对于高校科研水平较为落后,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效用,就继续工作。而对已经出现损坏的设备仪器,可对其维修费用与利用价值进行比较,选择适当修理并应用于其他场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值。基于此,高校在处理废旧仪器设备时,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修理,进行改造以求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可用出租或有偿调剂的方式转让给相关机构,使此类设备最终得到有效利用。
(四)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将仪器设备管理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网络管理平台。其次,利用好学校网络和校园信息,打破仪器设备使用的地域和部门界限,应用校园网络、通讯、信息以及一卡通身份认证系统,对经费使用、设备购置、运行状态实现网络管理平台的实时管理以及数据在线更新,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为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托,推动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从“面向数据”到“面向业务”的更新升级。
(五)实行和完善“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对于高校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实现“专管专用,资源共享”,以多种形式的开放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复购置现象发生的概率,这既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又使国有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共享平台上的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并合理安排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对于共享仪器设备,各层级部门需要对使用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清晰准确地讲解和说明,实现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为避免某些使用率高的设备在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可采取网络管理平台预约等相关举措,设备使用严格按照预约顺序进行。
(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首先,定期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的责任感。其次,大型、精密仪器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维修工作,同时也负责对外来单位使用设备进行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并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最后,高校实验室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将仪器设备管理纳入高校先进评选考核范围,只有给予多方面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动和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彭世金,黄志强,施岱松.基于PHP技术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与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5.
[2]韩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1):78-79.
[3]陈小飞,洪彬,邓白平,等.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55-157.
[4]李延红,余顺火,罗建平,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226-227,231.
[5]刘震,张丽梅,宗虹.新时期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183-186.
[6]刘淑云,李继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64-167.
[7]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2):62-64.
[8]余泰,沙琨,刘朝斌,等.现代信息处理视角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66-369.
[9]孙世媛.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J].实验室科学,2011(5):191-193.
[10]赖芸,李霞,张玉平,等.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8-11.
[关 键 词]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202-02
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仪器设备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仪器设备的发展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使得高校仪器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高校仪器设备快速发展,构成日益复杂化的同时,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管护利用,使其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助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高校管理研究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高校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改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助力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现状
王会文、肖俊生等(2015)指出目前高校教学科研仪器存在维护维修难、使用率低,设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等问题,提出应从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动态化管理体系、加强高校仪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高培峰、赵睿英等(2016)探讨了高校内部仪器设备管理的协同问题,包括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各管理因素的协同管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管理,指出应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张继霞、高培峰等(2016)针对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CMM能力成熟度的思想,从持续发展和改进的角度构建了仪器设备管理成熟度模型,帮助高校识别自身当前的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为持续提高高校儀器设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在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校仪器设备呈现精密化、集成化和大型化的特征,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也普遍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环节的投入,增加了实验的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因此,可以说,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物质保障。但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仪器设备管理的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但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陈旧,管理流程繁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普遍,导致设备管理账目混乱。有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制度和规则不能落到实处。设备使用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一些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设备没有合理的共享机制,所购设备成为购买部门甚至是少数人占有,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甚至是重复购买。
(二)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拓宽,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对某些设备尤其是精密化大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规程并不了解,大型、精密仪器缺乏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稀缺。同时,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稳定,受到职称和待遇的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容易对本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转岗现象严重。
(三)设备系统管理难度大
仪器设备新品不断推出,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仪器设备数量成倍增长。仪器设备数量增长带来的是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大大增加,管理人员不仅要审核入账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还要将仪器设备信息及时录入到相应的管理软件中,大量繁琐的数据录入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申请设备使用的办事人员需要排队等候。同时,在仪器设备采购中,各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申请和争取,而对采购以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则显得关心不够,有的部门对设备采取“占有式”管理,缺乏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设备拥有部门不愿将设备借给其他部门或单位使用。而有些部门引进新的仪器设备后,就将旧设备搁置一边,造成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随着进口仪器设备的增多,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费用也在成倍增加,加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维修高精尖设备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制约了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增加了仪器设备的毁损率。
三、高校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合理分工,规范各层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范围以及相应的权力范围,制度需涵盖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并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要保证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谁经手谁负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逐渐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牵制的管理体制机制。对贵重、大型的仪器设备需调配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高效率使用,并尽可能延长其技术寿命周期。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高效设备管理应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保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级部门进行有序的自我管理。同时,各设备分管部门应在高精尖设备资源配置、结构布局以及技术整合方面与高校科研设备管理处保持同步,相互配合。一方面充分調动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充分发挥废旧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
关于废旧仪器设备的处理,需要分情况解决。例如,有些仪器设备并未出现异常,只是相对于高校科研水平较为落后,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效用,就继续工作。而对已经出现损坏的设备仪器,可对其维修费用与利用价值进行比较,选择适当修理并应用于其他场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值。基于此,高校在处理废旧仪器设备时,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修理,进行改造以求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可用出租或有偿调剂的方式转让给相关机构,使此类设备最终得到有效利用。
(四)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将仪器设备管理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网络管理平台。其次,利用好学校网络和校园信息,打破仪器设备使用的地域和部门界限,应用校园网络、通讯、信息以及一卡通身份认证系统,对经费使用、设备购置、运行状态实现网络管理平台的实时管理以及数据在线更新,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为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托,推动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从“面向数据”到“面向业务”的更新升级。
(五)实行和完善“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对于高校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实现“专管专用,资源共享”,以多种形式的开放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复购置现象发生的概率,这既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又使国有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共享平台上的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并合理安排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对于共享仪器设备,各层级部门需要对使用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清晰准确地讲解和说明,实现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为避免某些使用率高的设备在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可采取网络管理平台预约等相关举措,设备使用严格按照预约顺序进行。
(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首先,定期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的责任感。其次,大型、精密仪器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维修工作,同时也负责对外来单位使用设备进行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并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最后,高校实验室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将仪器设备管理纳入高校先进评选考核范围,只有给予多方面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动和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彭世金,黄志强,施岱松.基于PHP技术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与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5.
[2]韩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1):78-79.
[3]陈小飞,洪彬,邓白平,等.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55-157.
[4]李延红,余顺火,罗建平,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226-227,231.
[5]刘震,张丽梅,宗虹.新时期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183-186.
[6]刘淑云,李继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64-167.
[7]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2):62-64.
[8]余泰,沙琨,刘朝斌,等.现代信息处理视角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66-369.
[9]孙世媛.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J].实验室科学,2011(5):191-193.
[10]赖芸,李霞,张玉平,等.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