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是小学语文老师们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将之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朗读教学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只有刻不容缓地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才能保证朗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升,从而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朗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时间不够充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倾向于在课堂上边进边提问,以保证学生们能领会和掌握知识点,但是短短一节课下来,真正留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可能不足5分钟,朗读也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实质性体验和收获。
(二)目的不够明确
自习课或课堂朗读中,小学生们往往容易出现有口无心的状态,即嘴巴在阅读,心却在别处,导致朗读成为机械运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对朗读设定相应的目标。
(三)落实不够全面
一般来说,因为时间关系或教学要求,老师对于朗读的抽查容易只顾及尖子生,所以经常出现,尖子生们在朗读,其他学生当听众,大多数的小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朗读便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指导不够专业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这些老师并没有深入讲解,也没有专业的指点,一个段落里,哪句话应该语气加重,哪里要停顿,哪些部分要换气,有没有轻重缓急,如果融入自己的感情等等,这些朗读的方式,往往被老师忽略,以至于学生们的朗读都是干巴巴的。当然,也有一些老师比较重视朗读教学,会做一些相应的指导,但也仅限于表面,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五)朗读不够深入
一般来说,老师们留给学生们朗读的时间并不多,机会也很少,所以往往就出现,琅琅书声维持不到三分钟,骤然停止,朗读似乎更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走走过场而已。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及时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让朗读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帮助学生们提升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朗读时间
鉴于教学的有效时间并不多,所以老师们提前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安排出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且做出指点和目标监控,尽可能让朗读有充分的时间,同时还指点小学生们运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地朗读,有感情,有轻重缓急,这些才能读出感觉和情趣。而且在朗读后,老师们要进行相应的点拨和评论,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
扩大朗读训练面,一方面是指朗读不仅限于课文,还有一些经典的课外书籍,都可以当作朗读教材推荐给学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指的是朗读要兼顾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尤其是小学生们,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理解能力有限等,所以对朗读只是带着一种玩闹的心思去读,单调而且缺乏持久性,这就需要老师们适当地创设情境,调节气氛,让小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愿意去读、快乐地读,一般来说,我常用的方式是放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增加一些趣味比赛等,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们激情迸发,争先恐后地朗读。
(三)理解与朗读相辅相成
很多小学老师对课文还没有一些讲解,便让学生们开始先朗读,他们的初衷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领会到课文的意思,但实际上,小学生们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因为没有理解,他们对于朗读的兴趣并不大,结果就成了为了朗读而朗读。所以朗读前一定要对课文做出相应的解读,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促进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和朗读相辅相成,互相结合。
(四)精读细读出真知
针对小学生们的年龄特征,语文老师要将有意对他们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朗读质量,精读细读,读出美感和情趣。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训练方式有四点:一是,正确处理重音。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二是,合理安排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时间,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到好处地显示课文或作品的语气,生动地表现出语言的节奏感,清晰地提示出词、短语、句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朗读主要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表情达意准确;四是,恰当运用语调。使用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气,从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感受。
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朗读,不但可以读出语言的韵味和美感,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能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能力。
(五)老师与时俱进
不同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朗读方式,老师们要对此进行一定的计划和示范,所以,老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也要随之不断提升,不断调整。激情类的课文,需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对话类的文章,需要不同的角色语气来对比等等,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让小学生们机械地模仿。
总之,朗读是讲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运用好朗读教学,将对讲读课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吸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感染、教育,促进了讲读质量的整体提高。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将之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朗读教学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只有刻不容缓地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才能保证朗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升,从而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朗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时间不够充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倾向于在课堂上边进边提问,以保证学生们能领会和掌握知识点,但是短短一节课下来,真正留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可能不足5分钟,朗读也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实质性体验和收获。
(二)目的不够明确
自习课或课堂朗读中,小学生们往往容易出现有口无心的状态,即嘴巴在阅读,心却在别处,导致朗读成为机械运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对朗读设定相应的目标。
(三)落实不够全面
一般来说,因为时间关系或教学要求,老师对于朗读的抽查容易只顾及尖子生,所以经常出现,尖子生们在朗读,其他学生当听众,大多数的小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朗读便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指导不够专业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这些老师并没有深入讲解,也没有专业的指点,一个段落里,哪句话应该语气加重,哪里要停顿,哪些部分要换气,有没有轻重缓急,如果融入自己的感情等等,这些朗读的方式,往往被老师忽略,以至于学生们的朗读都是干巴巴的。当然,也有一些老师比较重视朗读教学,会做一些相应的指导,但也仅限于表面,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五)朗读不够深入
一般来说,老师们留给学生们朗读的时间并不多,机会也很少,所以往往就出现,琅琅书声维持不到三分钟,骤然停止,朗读似乎更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走走过场而已。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及时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让朗读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帮助学生们提升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朗读时间
鉴于教学的有效时间并不多,所以老师们提前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安排出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且做出指点和目标监控,尽可能让朗读有充分的时间,同时还指点小学生们运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地朗读,有感情,有轻重缓急,这些才能读出感觉和情趣。而且在朗读后,老师们要进行相应的点拨和评论,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
扩大朗读训练面,一方面是指朗读不仅限于课文,还有一些经典的课外书籍,都可以当作朗读教材推荐给学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指的是朗读要兼顾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尤其是小学生们,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理解能力有限等,所以对朗读只是带着一种玩闹的心思去读,单调而且缺乏持久性,这就需要老师们适当地创设情境,调节气氛,让小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愿意去读、快乐地读,一般来说,我常用的方式是放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增加一些趣味比赛等,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们激情迸发,争先恐后地朗读。
(三)理解与朗读相辅相成
很多小学老师对课文还没有一些讲解,便让学生们开始先朗读,他们的初衷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领会到课文的意思,但实际上,小学生们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因为没有理解,他们对于朗读的兴趣并不大,结果就成了为了朗读而朗读。所以朗读前一定要对课文做出相应的解读,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促进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和朗读相辅相成,互相结合。
(四)精读细读出真知
针对小学生们的年龄特征,语文老师要将有意对他们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朗读质量,精读细读,读出美感和情趣。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训练方式有四点:一是,正确处理重音。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二是,合理安排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时间,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到好处地显示课文或作品的语气,生动地表现出语言的节奏感,清晰地提示出词、短语、句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朗读主要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表情达意准确;四是,恰当运用语调。使用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气,从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感受。
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朗读,不但可以读出语言的韵味和美感,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能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能力。
(五)老师与时俱进
不同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朗读方式,老师们要对此进行一定的计划和示范,所以,老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也要随之不断提升,不断调整。激情类的课文,需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对话类的文章,需要不同的角色语气来对比等等,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让小学生们机械地模仿。
总之,朗读是讲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运用好朗读教学,将对讲读课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吸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感染、教育,促进了讲读质量的整体提高。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