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钰:托举“嫦娥”的女指挥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次任务中周承钰担任火箭连接器系统指挥员,是文昌发射现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出生于1996年的她,在将近80人的队伍里,是最小的几个人之一,却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姐”。
  之所以被称为“大姐”,是因为周承钰肯吃苦,性格好,技术精。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正常人就是单单跑这么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可她有时候一天得来回四趟。而15层的工作环境,更是让所有人都胆颤——不足8平米的测试间里,设置了两个配气台、4个转接盒以及上百根电缆和供气管路。工作期间,这个地方只能容納3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充满了高压气体流动的嘈杂声,更要命的是没有空调。这种工作环境,连好多男同志都不敢去尝试,而周承钰在这里整整干了60天,从来没有抱怨过。此役之后,“大姐”能啃硬骨头的名声更加响亮,她真的成了响当当的“大姐大”。
  在工作上,周承钰表现得异常坚韧,执行力强,敢于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我。在动力系统的队伍里,她是目前为止换岗位最频繁的一个人。她一共参加了5次测发任务,可是由于任务需要,她在每次任务中的定岗都不一样。每一次换岗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差别巨大,这对一个测发经验并不算太多的小女生而言充满了挑战。可是,每次换岗,周承钰都能用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尽快适应下来,并圆满完成组织交待的各项任务。换岗不容易,换岗做指挥员更是难,而成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难上加难!可是,“大姐”做到了,而且,第一次出手就承担了嫦娥五号任务。
  冲得上,拉得出,打得赢!这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周承钰。
  ■热议锐评:在今日中国的舞台上,处处可见当代花木兰的身影。凝聚巾帼力量,绽放最美芳华,这,就是巾帼的样子!
  ■素材运用:巾帼力量;挑战自我;最美的样子……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
其他文献
有一年,作家铁凝去看望杨绛先生。  在杨绛家的客厅,铁凝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手印。铁凝很好奇,杨绛解释说,那是她自己换日光灯时留下的。接着,杨绛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古稀之年,如何把两只凳子摞在一起,又如何小心翼翼站在椅子上更换灯管。  后来,铁凝向采访她的记者说起她和杨绛的那次见面,以及天花板上留下的黑手印。  过了一段时间,铁凝再次拜访杨绛。一进门,杨绛很认真地说,我看过记者的那篇报道,但里面有一个
腊月的乾安,丝丝寒风峭;乡村的书屋,阵阵暖意洋。午后,阳光透窗,席炕而坐,一杯清茗,一部经典,浸润心灵……  莫负好时光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这些都可以重新来过,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过去的时间,我们不能再追寻回来。想一想身边的故事,上学期间,我们每天都进行课间跑步。以往跑步的时间,脑袋里或许想着游戏的情节,或许想着午饭的美味……而新任校长让我们时刻准备一个知
齐白石16岁就在湖南家乡拜师学木工,跟着师父在家具上雕一些花鸟虫草。  20岁时,齐白石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做手艺,就放弃木工从事起了绘画和篆刻艺术。之后的20年里,齐白石不断地观察生活,领会万物的神态和精髓,到了40岁的时候,已经是家乡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与此同时,齐白石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局限性,为了开阔眼界,他开始了十多年的游历生活,祖国的美丽河山和风土人情让齐白石大开眼界。  1919年
阳光倾泻而下,暖意融融。我一个人站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梅瓣的红和老木匠的白发重叠成醒目的风景。  去河下古镇游览,喧闹的人群络绎不绝,小贩叫卖茶馓糖画的声音充斥耳蜗。喧嚣的俗音,划过斑驳的阳光,散落于小镇的青砖黛瓦上。  一颗心,浮着,难以沉静。  刹那间,一缕刺目的苍白撞入眼帘,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却显得很坚定。我好奇,不动声色地跟着他。  顺着老人的足迹,经过一片片荒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有特别执著的、愿意付诸一生的梦想。那些深夜里的翻江倒海、涕泗滂沱,现在想来也仍然再起波澜。庆幸自己化为灰烬的悲欢,也感激此生所不负的苦难。”  在我的身边,有多少这样平凡而倔强的故事在悄悄地发生着?  我隐隐听见一个声音,柔柔地在对我述说一个故事。它说,有这样一种小小的昆虫,注定看不到春花的烂漫,因为那时它们还静静地蛰伏在深深的泥土之下。它们有着幼嫩的青色身体,每时每
年轻的朋友阿斐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她在工作上的拼搏劲儿,无人能及。看她现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超级勤奋,看她今日出类拔萃备受赞赏的表现,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是一个让老师灰心、使父母痛心的孩子,一个迷失的孩子。  父母在熟食中心经营一个小摊位,早出晚归。身为独生女的她,是父母心中一抹璀璨的亮光。父母经济并不宽裕,可是,在生活里,她要啥有啥,穿得好、吃得好、过得好,风和雨,随呼随到。  阿斐有着一双明亮的眸
礼物不需要多么昂贵,用纯净之心去寻找、体会,你就拥有了最好的礼物。  花之礼  走在放学路上,落日的余晖成了大自然的背景。我伫立在路边,向西看去,斜阳正被稀疏的云朵轻衬着,它用艳丽的胭脂为大自然描妆,深沉而又美丽。  奇炫的光缕在路边一些湿滑的不知名的小花上宝石般迸闪,映出散碎绮丽的彩斑。这花是很纯正的深紫色,花朵形似郁金香,但又小得多,就如一只小巧的高脚杯,也像一只小喇叭,花蕊像一个小巧的圆球,
近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建议设立“爸爸接送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校自2019年设立“爸爸接送日”,要求每个月8日、18日和28日爸爸必须来校接送孩子,要拉着孩子的手回家。如果父亲当天不能到场,也可以选择由孩子的叔叔、伯伯、舅舅等男性来接送。张基广表示,希望父亲对孩子的陪伴能成为一个常态,让“丧偶式育儿”“中国妈妈吼”成为历史中的词语。  當下,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成为不少家庭的现状。2
已有秋意。  清早的太阳并不温暖,白亮的光从空中撒下,在碧绿的草上留下闪亮的印迹。远处的建筑像飘浮在明亮的空气里,一切都那么平和而安详。校园的小路上,我和父亲,在寂静中前行。  我是学生,他是老师,我们在同一所学校。  我牵着父亲的手,在萧瑟的风中,他的手依然是暖暖的,整个把我的手包裹住。父亲是位老师,长年握笔,在指肚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茧,手也自然不像青年时那般细嫩了。此时他的手虽然粗糙,却有着厚
梁启超堪称手不释卷的典范。一位曾在北大读书的学生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他每次来校,坐的都是自备马车。他在车上是手不释卷的,一进校门,才把书装进提包里。”忙于在清华以及北平诸多学校中兼课的梁启超,想必授课的时间远比阅读的时间来得多。  见缝插针地阅读,流露出梁启超对于书籍的痴爱、对于自身使命感的担当。这个自从“戊戌变法”之后就登上历史舞台的思想巨擘,总能勇毅坚忍地屹立于时代变革的浪潮上,靠的就是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