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6月浦东新区洋泾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成立以来,联络室始终以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为着力点,坚持“只要代表有想法,联络室就有办法”的服务保障宗旨,既主动为代表搭建经常性履职平台,又鼓励代表发挥主动性,设计多样化自主性履职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务求履职实效,促进基层人大工作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代表联系选民平台精准有效
为了让人大工作在社区内贯通下去,代表联络室构建了“联络室—选区—居民区”三级人大工作网络和一支以联络室专职人大工作者为骨干、居民区兼职人大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人大工作队伍,为代表履职提供组织保障。
随着代表与选民见面次数的增加,无论是选民还是代表对见面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代表联络室着力搭建“精准有效”的代表联系选民平台,让代表“接地气”、“悉民意”,侧重转变见面座谈单一形式、听取意见单一内容的联系方式,一方面围绕全面了解选区情况,开展现场听诊、随时要约、民意处理反馈等多形式联系活动,另一方面围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开展选民知情知政沟通会、医疗教育公益讲座、联系“支内”及重残困难家庭等活动。
民意“出口”常态畅通
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收集到的居民诉求,代表联络室实行分类分层传导。针对居民提出的普遍性问题,属于市层面的,通过市代表进行反映。区层面问题,在向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代表反映的同时,加强对书面意见的会前合议、全程跟踪,促进代表履职与社区难点工作同频共振。选民最为关心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在代表的持续努力下,今年有了突破性进展。街道层面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在每月一期的《洋泾简报》“意见建议”栏目中提建议、出点子。
如何将诉求处理与街道机制有效粘合,提高社区内解决问题的效率?代表联络室进一步深化街道民意解决督办机制,把收集的问题纳入街道指挥中心集中分办处理,有效解决联络室沟通协调职能部门“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于需要多方协调的综合性难点问题,以代表为主体,由联络室协助组织,向街道提出共商共治,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策,明确解决方案和责任部门,并落实保障资金。2014年街道投资一千多万元实施8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就是根据选民意见,经过多次调研而确定的街道实事项目。联络室作为督办部门列席主任办公会,跟踪督办社区代表会议意见和街道“一口”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发挥联络室作为人大延伸机构的“督促”职能,不断提高在社区中的影响和地位。
“代表的时间去哪儿了”
洋泾街道有16.7万选民,如何让每一位百姓了解人大和人大代表?代表联络室在《洋泾社区报》设立“人大代表在社区”专栏,每月专版刊出代表履职情况及人大工作制度,公布代表联系选民方式,并且定期策划主题宣传,比如,人代会代表审议侧记、书面意见跟踪落实、欧阳曙光履职事迹等。《洋泾社区报》每月一期,每期八版,不仅寄送至每一位代表,而且还发放到每家每户,让居民和代表“一报在手”即可了解社区的“大情小事”,一年多来,有效促进了代表履职的社会化和显性化。选民们也了解了代表见面会活动安排、一些诉求的实时推进情况等,他们切实感到:以前不知道“代表哪去了”,现在通过社区报知道“代表的时间去哪了”。
代表联络室正在“旅途”
区人大代表丁仲良认为:“有了联络室,感到离选民更近了,诉求反映更畅通了,解决效率更高了。”代表联络室成立三年来,形成了书记领导和副书记分管、联络室负责的工作格局,人员、经费、场地得到充分保障,代表联系群众的频度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人大代表及联络室在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和地位得到提高,联络室实现了从制度建设向机制完善的转变,并随着代表履职的深化,越发凸显了联络室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联络室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瓶颈,比如,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内容相对单一;民意处理与反馈相对滞后于选民的期盼;运用代表履职报告、宣传、评估等促进履职有效性的多种手段有待丰富和强化;联络室在整个社区(街道)工作中的定位和地位需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等,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切实发挥联络室作为人大工作延展、代表履职平台的重要作用,探索联络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代表联系选民平台精准有效
为了让人大工作在社区内贯通下去,代表联络室构建了“联络室—选区—居民区”三级人大工作网络和一支以联络室专职人大工作者为骨干、居民区兼职人大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人大工作队伍,为代表履职提供组织保障。
随着代表与选民见面次数的增加,无论是选民还是代表对见面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代表联络室着力搭建“精准有效”的代表联系选民平台,让代表“接地气”、“悉民意”,侧重转变见面座谈单一形式、听取意见单一内容的联系方式,一方面围绕全面了解选区情况,开展现场听诊、随时要约、民意处理反馈等多形式联系活动,另一方面围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开展选民知情知政沟通会、医疗教育公益讲座、联系“支内”及重残困难家庭等活动。
民意“出口”常态畅通
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收集到的居民诉求,代表联络室实行分类分层传导。针对居民提出的普遍性问题,属于市层面的,通过市代表进行反映。区层面问题,在向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代表反映的同时,加强对书面意见的会前合议、全程跟踪,促进代表履职与社区难点工作同频共振。选民最为关心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在代表的持续努力下,今年有了突破性进展。街道层面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在每月一期的《洋泾简报》“意见建议”栏目中提建议、出点子。
如何将诉求处理与街道机制有效粘合,提高社区内解决问题的效率?代表联络室进一步深化街道民意解决督办机制,把收集的问题纳入街道指挥中心集中分办处理,有效解决联络室沟通协调职能部门“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于需要多方协调的综合性难点问题,以代表为主体,由联络室协助组织,向街道提出共商共治,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策,明确解决方案和责任部门,并落实保障资金。2014年街道投资一千多万元实施8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就是根据选民意见,经过多次调研而确定的街道实事项目。联络室作为督办部门列席主任办公会,跟踪督办社区代表会议意见和街道“一口”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发挥联络室作为人大延伸机构的“督促”职能,不断提高在社区中的影响和地位。
“代表的时间去哪儿了”
洋泾街道有16.7万选民,如何让每一位百姓了解人大和人大代表?代表联络室在《洋泾社区报》设立“人大代表在社区”专栏,每月专版刊出代表履职情况及人大工作制度,公布代表联系选民方式,并且定期策划主题宣传,比如,人代会代表审议侧记、书面意见跟踪落实、欧阳曙光履职事迹等。《洋泾社区报》每月一期,每期八版,不仅寄送至每一位代表,而且还发放到每家每户,让居民和代表“一报在手”即可了解社区的“大情小事”,一年多来,有效促进了代表履职的社会化和显性化。选民们也了解了代表见面会活动安排、一些诉求的实时推进情况等,他们切实感到:以前不知道“代表哪去了”,现在通过社区报知道“代表的时间去哪了”。
代表联络室正在“旅途”
区人大代表丁仲良认为:“有了联络室,感到离选民更近了,诉求反映更畅通了,解决效率更高了。”代表联络室成立三年来,形成了书记领导和副书记分管、联络室负责的工作格局,人员、经费、场地得到充分保障,代表联系群众的频度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人大代表及联络室在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和地位得到提高,联络室实现了从制度建设向机制完善的转变,并随着代表履职的深化,越发凸显了联络室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联络室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瓶颈,比如,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内容相对单一;民意处理与反馈相对滞后于选民的期盼;运用代表履职报告、宣传、评估等促进履职有效性的多种手段有待丰富和强化;联络室在整个社区(街道)工作中的定位和地位需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等,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切实发挥联络室作为人大工作延展、代表履职平台的重要作用,探索联络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