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习者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目前我国高中生面临竞争激烈的高考,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致使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匮乏,导致在具体运用语言时碰壁,减弱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授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拓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式;文化背景;学习兴趣;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在文化发展中不断发展。刘润清和邓炎昌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在文化中发挥重大作用”。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他们认为,没有语言,文化就如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文化影响语言,决定其形式。由此可见,掌握一门语言有助于对其文化的了解,而文化又能反过来促进语言学习。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适当渗透西方文化将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与事物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中它却能产生某种特定感觉。从这个就角度,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在实际操作中,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体现独具特色的源语言文化。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并给学生适当地拓展、适度地引导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会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讲到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的Home alone 这篇戏剧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领会中西方在处理父母与孩子关系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教师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能够反映本单元文化的电影或者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
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最有效方式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反映欧美文化的世界名著。由于时间及词汇等方面的因素,高中生可以选择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的缩略本来了解地道的西方文化背景、社交礼仪及风俗人情等。比如教师在教授The Merchant of Venice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莎士比亚的的其它作品,如《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等,通过对这些国外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新词汇、句型并训练阅读技巧,还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外国戏剧,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学生平时做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精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精读,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3 拓展词汇背后的文化因素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只是将英语对应的汉语意思展示给学生,补充相关短语。而由于汉语与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以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对等意义。
3.1 不同的语义联想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是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 1993)说:“词汇的联想意义难以捉摸,在一种文化中是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比如,
狗(dog)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西方人认为狗肉是不能吃的,而且一想到吃狗肉就会大吃一惊。而在中国,狗是用来看家的动物,狗常让人联想到令人可恶的人或东西,如“看家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等。并且在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里,狗肉却被当作美味佳肴,这就是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一些与dog有关的短语,比如,a lucky dog, top dog, like me like my dog 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短语时就不会首先把它们和不好的人或物联系在一起,掌握起来就更加简单容易。此外,在与老外的交际中也不会因为西方人家里养那么多宠物狗而瞠目结舌了。
3.2 地域差异下的异词同义
同一民族中,文化也存在地域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地域差异也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比如在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word power中的英美英语对比就说明了语言的地域差异。再如“冰棍”在英国英语中是ice-lolly,在美国英语中是popsicle;“手电筒” 在英国英语中是torch,在美国英语flashlight。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其进行比较,深入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3.3 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源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汇。这些词汇往往通过音译而来。比如:
Karaoke (卡拉OK)
Hippies (嬉皮士)
这些词汇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音译之后,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嬉皮士”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无所事事的地痞流氓,穿着怪异,披头散发,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在西方,嬉皮士本来用来被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一些为了逃避现实而大量吸食毒品,开始疯狂——那只是苦闷的发泄!不是他们的初衷!那真正的嬉皮士是绝对排斥暴力的,他们只是消极地制造自己的世外桃源,在“爱与和平”的思想下,用纯粹精神对抗社会既成的价值观念!怀念简单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乌托邦中寻找心灵的归属,在头上插上象征“爱与和平”的花朵,崇尚纯精神、热爱生命和大自然、与人为善的本性——这才是嬉皮士的真面目!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解释在源语言中的含义,以免引起误会。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又能影响到语言的学习。高中英语教师作为文化因素的导入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上注重揭示词汇内在的文化涵义,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课外英语读物,了解更多文化现象,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拓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陈东成. 文化差异与翻译 [M] 湖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0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J]. 山东外语教学,2001
颜玉艳. 中西文化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与翻 [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
关键词:教学方式;文化背景;学习兴趣;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在文化发展中不断发展。刘润清和邓炎昌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在文化中发挥重大作用”。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他们认为,没有语言,文化就如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文化影响语言,决定其形式。由此可见,掌握一门语言有助于对其文化的了解,而文化又能反过来促进语言学习。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适当渗透西方文化将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与事物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中它却能产生某种特定感觉。从这个就角度,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在实际操作中,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体现独具特色的源语言文化。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并给学生适当地拓展、适度地引导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会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讲到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的Home alone 这篇戏剧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领会中西方在处理父母与孩子关系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教师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能够反映本单元文化的电影或者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
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最有效方式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反映欧美文化的世界名著。由于时间及词汇等方面的因素,高中生可以选择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的缩略本来了解地道的西方文化背景、社交礼仪及风俗人情等。比如教师在教授The Merchant of Venice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莎士比亚的的其它作品,如《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等,通过对这些国外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新词汇、句型并训练阅读技巧,还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外国戏剧,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学生平时做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精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精读,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3 拓展词汇背后的文化因素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只是将英语对应的汉语意思展示给学生,补充相关短语。而由于汉语与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以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对等意义。
3.1 不同的语义联想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是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 1993)说:“词汇的联想意义难以捉摸,在一种文化中是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比如,
狗(dog)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西方人认为狗肉是不能吃的,而且一想到吃狗肉就会大吃一惊。而在中国,狗是用来看家的动物,狗常让人联想到令人可恶的人或东西,如“看家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等。并且在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里,狗肉却被当作美味佳肴,这就是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一些与dog有关的短语,比如,a lucky dog, top dog, like me like my dog 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短语时就不会首先把它们和不好的人或物联系在一起,掌握起来就更加简单容易。此外,在与老外的交际中也不会因为西方人家里养那么多宠物狗而瞠目结舌了。
3.2 地域差异下的异词同义
同一民族中,文化也存在地域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地域差异也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比如在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word power中的英美英语对比就说明了语言的地域差异。再如“冰棍”在英国英语中是ice-lolly,在美国英语中是popsicle;“手电筒” 在英国英语中是torch,在美国英语flashlight。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其进行比较,深入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3.3 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源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汇。这些词汇往往通过音译而来。比如:
Karaoke (卡拉OK)
Hippies (嬉皮士)
这些词汇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音译之后,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嬉皮士”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无所事事的地痞流氓,穿着怪异,披头散发,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在西方,嬉皮士本来用来被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一些为了逃避现实而大量吸食毒品,开始疯狂——那只是苦闷的发泄!不是他们的初衷!那真正的嬉皮士是绝对排斥暴力的,他们只是消极地制造自己的世外桃源,在“爱与和平”的思想下,用纯粹精神对抗社会既成的价值观念!怀念简单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乌托邦中寻找心灵的归属,在头上插上象征“爱与和平”的花朵,崇尚纯精神、热爱生命和大自然、与人为善的本性——这才是嬉皮士的真面目!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解释在源语言中的含义,以免引起误会。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又能影响到语言的学习。高中英语教师作为文化因素的导入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上注重揭示词汇内在的文化涵义,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课外英语读物,了解更多文化现象,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拓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陈东成. 文化差异与翻译 [M] 湖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0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J]. 山东外语教学,2001
颜玉艳. 中西文化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与翻 [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